APP下载

加速旅游产业集群 打造武隆旅游升级版

2015-11-09王浩

重庆行政 2015年5期
关键词:仙女山武隆集群

王浩

本文从武隆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集群条件分析入手,提出了按照“点—线—面—体”路径,实行“全域景区公园化、线路链条完整化、涉旅产业集群化、工商农旅一体化”的金字塔集群战略,并提出了打造四大旅游综合体、建设基地型旅游商品集群、加快旅游产权改革等8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武隆旅游产业集群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消费由观光为主的单一模式转变为以休闲度假为主的多元模式,传统的“三一旅游经济”模式亮起了“红灯”,尽管2014年武隆接待游客已突破1800万人次,是1994年的约145倍,但平均每人次消费只有490元,仅有丽江和九寨沟等优秀景区的三分之一。这表明,武隆旅游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一)产业布局存在“散”的问题。从旅游产业核心要素布局来看,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服务机构,零星的分布在县城、几个主要的旅游区、旅游公路沿线、旅游集镇上,没有形成相对集中的特色区域。在游客集散上,目前只有仙女山游客接待中心发挥统筹职能,但没有实现对所有核心景区游客集散的全覆盖。旅游要素还是点状分布居多,连成线、连成片的较少,产业链上的节点企业相互协作融合的程度较低,产业链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产业规模存在“小”的问题。旅游大型骨干企业较少,仅有喀斯特旅游集团一家大型景区运营管理的公司,而其他辅助性旅游企业规模都偏小,更多的是以农家乐、家庭公寓、特产小超市等形式存在。截至2014年底,武隆县有旅行社13家,而2009年底,丽江就多达27家;武隆县有星级酒店31家,农家乐及家庭公寓1425家,避暑休闲农家1121家,而早在2009年底,丽江就有星级酒店208家。

(三)产业链条存在“短”的问题。目前,武隆旅游产业链节点企业主要是与旅游核心要素相关的餐饮业、住宿业、交通业、旅游社业、旅游购物、娱乐业。一方面,现有的节点企业之间合作不深入,相互联系不够紧密,导致核心产业链的“缩短”。另一方面,游客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还要涉及水电、通讯、医疗、金融等方面,武隆县还没能够将这些方面的企业连接起来,导致拓展产业链“短”。

(四)产业开发存在“浅”的问题。一是旅游资源利用率不高,全县260多处景观资源,已开发的景点不足10%,并且都集中于对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几乎没有涉及,后坪天坑、桐梓山洞穴、白马山等世界级优质旅游资源尚未开发。二是旅游产品开发的类型比较单一,已开发的天生三硚、仙女山、芙蓉洞等品牌景区更多的是供游客观光,缺乏互动性、娱乐性的设计。三是旅游商品开发不足,目前开发的旅游产品主要是芙蓉江野鱼、羊角豆干、土坎苕粉、鸭江老咸菜等可食用的土特产品,而缺乏区域特色的系统化旅游商品开发。

(五)产业管理存在“乱”的问题。一是管理主体存在着职能分散的问题,武隆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过多,存在着部门职能交叉等问题。二是各乡镇发展乡村旅游同质化倾向比较严重,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不足,没有特色,比较典型的是农家乐、公寓的建设标准不一、风格各异、分布散乱。三是行业监管不到位,偶有欺客、宰客、恶性竞争、无证经营的情况发生。总体说来,开隆县旅游管理缺乏全面性和统一性,旅游开发、保护、监管容易出现“死角”,形成制约“瓶颈”。

(六)产业带动存在“软”的问题。据测算,近五年旅游增加值对全县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1.8%。但与旅游带动产业经济发展的潜能相比还是“软”了一些。据联合国统计署测定:旅游业拉动的相关行业达110个,旅游业对各行各业的贡献率可以量化,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客运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产业的贡献率达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贡献率超过40%。而作为武隆支柱产业的旅游,对全县住宿业的贡献率仅为33.2%,对客运的贡献率仅为27.1%,还具有更大空间。

据县统计局测算,近五年旅游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1.8%,随着武隆旅游的集群化趋势和规模化发展,这一数据将会更高,可以说在未来一段时间,武隆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所释放的巨大带动力,将是武隆绿色崛起的强大引擎与核心动力。产业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没有规模集群就没有发展创新,武隆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势不可挡。

二、形成武隆旅游产业集群切实可行

(一)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品位高。武隆拥有世界规模最大、最高的串珠式天生硚群—天生三硚,地质奇观—龙水峡地缝,山城夏宫—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唯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洞穴—芙蓉洞,水上喀斯特森林—芙蓉江,世界唯一的冲蚀型天坑—后坪天坑,世界最大和亚洲最深的竖井群—天星竖井群,亚洲最长的洞穴—桐梓山洞穴群,亚热带“生物基因库”—白马山等串珠式密布全境的260处景观,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生态博物馆”。最低海拔160米,最高海拔2033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动植物生存,全县大小河流50多条,木棕河、芙蓉江、长途河、清水溪、石梁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两翼汇入乌江。可以说除了海洋和沙漠景观,其他景色在武隆都能找到,武隆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品位高、种类多、存量大。

(二)景区分布组团特征明显。武隆旅游景点在空间上呈现出两轴相连,六区支撑,一带延伸,三翼联合,点面结合,区域联动的组团式特征:县域东部生态旅游及生态农业区域特征明显,县域西部生态工业集聚,县城南部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县域中部即是核心景区聚集地、又是城市功能核心区。以武隆县城为中心的“十”字型旅游发展轴,从东西、南北两方向将武隆旅游划分为几个特征明显的组团。中部休闲度假区、天坑地缝观光区、天坑群观光体验区、溶洞休闲区、森林休闲游憩区、乌江画廊带、田园生活体验区、民族风情体验区等,构成了武隆完整的旅游体系。

(三)交通区位条件越来越好。武隆具有相对优势的地理位置和可进入性较强的交通条件,地处重庆市东南部乌江下游,武陵山和大娄山的峡谷地带,重庆外环经济带,距重庆主城137公里、约1小时左右车程。目前,全县“四纵四横一网”的交通格局使武隆与重庆主城及周边大城市的联系变得日趋紧密。仙女山旅游机场、土坎大桥、龙溪大桥、武丰高速、乌江武隆港等项目正加快实施。“水陆空”立体式的交通格局逐渐形成,重庆“后花园”的地位突显。

(四)政策创新的先行优势突出。武隆从1994年开始对生态旅游发展不断探索: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大品牌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组建16个旅游营销集团,进驻“六大板块”城市进行“点对点”宣传促销;连续成功举办十一届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成为国际山地户外运动顶级品牌;“印象武隆”被授予“重庆市最具观赏价值的旅游重点项目”和“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武隆景区数字化项目”被列入“全国智慧景区”试点项目;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武隆旅游产业集群获得了先行优势和体制落差。

(五)形成集群的产业基础较好。全县有四星级以上酒店31家,农家乐及家庭公寓1425家,避暑休闲农家1121家;建设有仙女山国际亚高山运动基地、户外运动基地建设、青少年营地以及四季滑雪场,仙女山新区建设了商业街。培育了县城购物中心以及江口旅游商品街、石桥旅游副中心等旅游购物商圈。初步形成了以羊角豆干、老醋、芙蓉江野生鱼等为代表的特色旅游产品。《印象武隆》大型山水实景歌会强势公演、《变形金刚4》、《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等在武隆的拍摄,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仙女山露营音乐节、冰雪节等影响较大的文化项目实现了武隆旅游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

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图示

三、构建武隆旅游产业集群必须先行

(一)集群战略。武隆要以市委五大功能区域战略为指导,坚持“保护发展并重、战略适当超前、突出核心优势、发挥规模效应”四个原则,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挖掘自然生态潜力,按照“点—线—面—体”结合的方式,逐渐实现“全域景区公园化、线路链条完整化、涉旅产业集群化、工商农旅一体化”的金字塔集群战略。

武隆旅游产业集群的金字塔结构

(二)集群路径。根据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武隆旅游发展的现状,笔者以为加快武隆旅游产业集群,应采取基于价值链的“点—线—面—体”的发展方式,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机构

——培育拉动点。以旅游产业价值链为依托,实现大型企业集团化、中型企业专业化、小型企业网络化的经营模式,形成一批具有增长极作用的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核心节点或者中小型节点集聚在一起的集群单元。

——延伸产业链。一是创新和培育新型旅游主题产品。二是发挥政府组织、龙头旅行社的组织功能,将旅游供应层的业态合理链接起来,形成完整的价值链体系。三是通过旅游产业分解,以主要交通通道和旅游线路为轴线延伸,形成若干具有“飞地”性质的二级旅游地。

旅游经济产业链的三维延伸战略示意图

——构建产业网。一是加快文旅融合,并结合武隆民俗风情进行深度开发;二是加快农旅融合,壮大乡村旅游、建设依托旅游的生态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包装、交易平台,加快电商运作步伐;三是促进商贸物流运输和旅游发展一体化,带动展会经济发展;四是带动新兴生态产业集群,带动动漫、电子物流、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开发与形成。

旅游产业集群的产业关系网络

——打造综合体。政府制定并运用相关政策,在市场运作的基础上,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以有较大影响力的精品旅游景区为核心,以旅游项目为载体,加快人才、技术、产业整合,形成产业集群的产业融合、技术集成、管理创新、人文共生平台。

(三)政策要点。第一,组建武隆县旅游工作委员会。旅游“大市场”格局要求建立“大旅游”管理机制,建议整合县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县自然遗产管委会、县旅游局职能,组建新的县旅游管理工作委员会,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发展区旅游发展战略,指导协调全县重点旅游区域和重大旅游项目规划、开发、建设及旅游资源保护工作,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协会牵头、行业推动、企业互动”形式,组织六大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武隆县旅游产业发展协会,定期组织企业研究旅游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

第二,构建“五区一带”旅游公园格局。在旅游布局上:仙女山片区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大仙女山旅游集散地,白马山片区打造高山森林休闲度假区,芙蓉湖片区打造水生态休闲旅游区,桐梓山片区打造科考探险民俗旅游区,弹子山片区打造生态观光人文旅游区,乌江画廊打造山水景观旅游带。以“五区一带”为基础延伸六大乡村旅游资源区和26个乡镇的乡村旅游资源亚区。县域外部,以贯穿武隆东西、连接南北的“十”型旅游发展双轴为骨架,通过辐射、支撑、延伸、联合等一系列空间动力的共同作用,进行区域内与区域外的旅游拓展与延伸,从“跨仙女山”、“跨乌江”、“跨武陵山”和“跨长江三峡”的思路出发,强化对外跨区域旅游联动视野。

第三,“节点—景团—产业”式整合全域旅游线路。以“仙女山、天生三桥、芙蓉洞、乌江画廊”等闻名遐迩的节点为核心,把质量品味高的景区和相对较差的景区按地理因素搭配串联,形成几个旅游景团,并以核心旅游资源定位线路主题,提高旅游线路整体品质。主要景团方面:应加快形成芙蓉江—仙女山—后坪天坑群—芙蓉江、仙女峡—白马山—羊角古镇、仙女峡—土坎古镇—仙女山、石桥—浩口—芙蓉洞—江口四大旅游环线,大力开发乌江峡谷旅游观光,开辟长江—乌江游轮。旅游主题方面:开发世界自然遗产天生三桥—龙水峡地缝—芙蓉三景—后坪天坑—中石院天坑—天星竖井群的地心探秘三日游,仙山度假两日游,乌江画廊一日游等主题旅游。产业线路方面:建设白云到江口的乡村美食游线路;巷口到后坪的喀斯特乡村观光度假暨旅游手工业线路;沧沟到石桥的乡村亲水休闲线路;文复到浩口的民族乡村文化既民族纪念品体验线路;巷口到白马、和顺的山地露营体验及户外体育产业度假游线路。区域环线方面:加强与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联系,开工建设仙女山机场,力争形成武隆到丽江、大足、巫山、西双版纳、乐山、九寨黄龙、张家界、恩施等点对点的旅游线路。

第四,培育旅游要素产业集团。一是组建武隆旅行社集团、实行多种经营方式联合的一体化模式,实现旅行社产品的标准化。二是酒店向集约化经营、集团化方向发展,组建若干餐饮管理公司,建立融餐饮、娱乐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餐饮服务体系。三是培育旅游商品交易巨头,对投资额较大的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项目和企业,纳入政府重点项目管理,享受有关项目建设费用减免优惠待遇,形成布局合理的旅游购物网络。四是开发重庆和武隆民俗文化展示中心项目,形成管理规范、雅俗共赏、互动性强、参与性高的旅游文化娱乐接待体系。五是扶持集产品研发与供应、旅游综合服务接待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大型旅游龙头企业和能够控制产业链销售终端的专业型旅游龙头企业。

第五,建设基地型旅游商品集群。根据区域的资源产业基础和旅游市场需求,武隆可开发土特产品系列、喀斯特土石品系列、民间工艺美术品系列、山水书画艺术品系列系列等特色旅游商品。各乡镇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建设旅游商品生产基地、研发及交易中心。借鉴“七彩云南”、“丽江古城”、“义乌小商品城”等成功模式,明确旅游商品定位,统一经营理念、品牌形象,合理布局全县旅游商品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旅游商品产业园,创建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中心,将旅游商品集中生产、工艺流程观光、旅游文化传播融为一体,打造旅游商品生产聚集平台。规划建设旅游商品物流园,建立集旅游商品展示、销售、运转、仓储等于一体的旅游商品物流中心。

第六,尝试打造四大旅游综合体。武隆可借鉴杭州经验打造旅游综合体,依托仙女山、江口、巷口三大旅游中心镇功能,打造仙女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印象武隆旅游文化大观园、巷口镇旅游会客厅、江口镇乌江芙蓉三景长廊等四大旅游综合体。目前仙女山度假区的开发和建设正加快推进:国际户外运动营地、星际未来城、国际懒坝文化艺术主题公园和乌江游艇俱乐部、中石院下石院民俗文化村、后槽特色商业街、仙女山商业中心等综合体支撑项目初具雏形;巷口镇应加快建设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按照“游客集散+会展+商务办公服务+居住+生态”模式打造会客厅综合体;以印象武隆为龙头,利用国际户外运动公开赛、仙女山音乐节等逐渐知名的文化活动,深度开发和整合武隆的民俗文化、生态文化、体育文化、创意文化,探索生态文化大观园项目,打造文化产业综合体。江口镇依拖芙蓉江、洞、湖三景,深度开发乌江文化,整合资源打造乌江长廊。

第七,加快旅游产权改革步伐。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旅游产权改革:一是探索旅游业发展的PPP模式。探索多元化旅游投融资体制,鼓励民营企业、私营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保护权与开发权分离,采取入股、租赁、承包等方式参与旅游开发。二是创新旅游富民产业链结机制。探索“旅游+农业、旅游+林业、旅游+工业、旅游+地产”等复合型新业态,加快拓展“旅游富民”渠道,探索农户多元入股参与的利益分享机制。三是加快喀斯特旅游公司内部改革和上市步伐。实现宣传营销从常态化向品牌化转型,投入从基础设施向消费项目转型,资本结构从国有资本向社会资本转型,游客市场从国内向国内国际转型,企业管理从保运行向效益质量转型,引入集成管理办法,提高企业集团的组织系统化和影响力,提升区域旅游资源战略整合能力。

第八,完善旅游集群式发展支持系统。一是创造武隆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激励性制度与政策环境:加大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对龙头企业和重要配套企业予以融资支持。二是制定出旅游产业集群技术发展战略规划与路径,控制旅游盲目投资,降低集群发展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三是成立或联合设立“武隆县旅游综合体信息服务中心”、“武隆国际旅游综合体网站”,为旅游综合体打造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和机会,与旅游院校、旅游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旅游综合体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设立武隆旅游综合体创新基金。四是加强旅游质量管理、旅游标准化管理和旅游价格管理,为市场主体参与集群提供公平、公正的环境。五是建立“一票制”游客服务系统,促进全县旅游市场一体化,努力实现旅游发展政策、旅游市场开拓、旅游交通信息一体化,较好地整合旅游资源和信息,凸显全县旅游特色和整体优势。

支持系统影响产业集群的作用机制

作 者:中共重庆市武隆县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仙女山武隆集群
仙女山的雪
“南国第一牧原”
——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武隆人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仙女山机场进行校飞,年底有望通航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仙女山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自然的遗产 世界的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