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拟人化语言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5-11-08贾亮
贾亮
摘 要: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最基本载体,是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最重要媒介。地理教师应该自觉进行语言的锻炼,重视语言的设计,还要合理运用拟人等修辞方法。在“锋面系统”知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很好地运用拟人化的教学语言,就会使知识变得简单有趣,还会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锋面系统;拟人化语言
著名地理教育专家王树声先生总结了教师应具备的十项能力,其中之一就是“准确、精炼和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最常用的工具,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启发积极思维、进行思想教育、交流师生情感的重要手段。教学语言需注意讲授内容的科学准确、讲述知识的丰富充实、教材内容的逻辑系统、叙述事实的直观形象,当然还要重视其艺术性、启发性、生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注意钻研教材、丰富词汇、进行语言设计,并加强语言锻炼。教师设计教学语言不仅是词句上的美,还要在运用中注意语调、声音、速度、语气,同时要控制情绪,配合手势,注意教态和面部表情等,并重视语法修辞的运用。
修辞是语言的美化剂,运用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拟人是修辞方式之一,指把事物人格化,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语言、行为和思想等特征。如果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当地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就会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趣味性。
下面举例说明拟人化语言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条内容:“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各种不同的天气现象,也能从各种媒体中了解天气预报,但是因为天气系统的知识概念很多,理论性较强,要想全面认识这部分内容有很大难度。下面以“锋面系统”的几个课堂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拟人化语言。
课堂片段一:锋面的类型
师:锋面是冷气团和暖气团相遇的交界面,既然是两股不同的势力在交锋,那它们就要决一雌雄。如果冷气团占据主动,会形成什么锋面呢?
生:(异口同声)冷锋。
师:当暖气团势力较强占上风时会形成什么锋面呢?
生:暖锋。
师:(看到有一位同学举手)这位同学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站起来)老师,有没有可能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呢?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当锋面两侧的气团势力比较接近时会形成准静止锋。话说春末夏初时,红(暖气团)、黑(冷气团)两军在江淮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双方对阵厮杀,由于势均力敌,各有进退,战争相持达一个月之久,久战之处无不硝烟弥漫、阴雨连绵……(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每年6、7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就是这样形成的。
课堂片段二:锋面形成过程中冷暖气团的运动状况
师:(用电脑动画演示冷锋、暖锋的形成过程)哪位同学能描述锋面形成过程中冷暖气团的运动情况呢?
生:思考回答。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回答得很好,下面我们总结一下。在冷锋形成过程中,由于冷气团势力强,就主动向暖气团进攻,暖气团顽强抵抗(生笑)。但终因实力较弱,暖气团只能被迫抬升,上升中水汽凝结形成云雨天气。如果暖气团势力强,会主动向冷气团方向进攻,使冷气团被迫后退,而暖气团沿锋面向上徐徐爬升,在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产生连续性降水,这就是暖锋。
课堂片段三:锋面坡度的比较
师:(利用课件展示冷锋与暖锋对比的表格)冷锋和暖锋在很多方面都有区别,比如锋面过境前后天气的变化、雨区的位置、锋面符号等等。另外,它们的锋面坡度也不相同。
什么是锋面坡度呢?当冷、暖气团相遇,因为冷气团的密度较大,就会进入暖气团下方,使锋面在空间上向冷气团方向倾斜,具有一定坡度。锋面坡度表示锋面的倾斜程度。
师:(指图讲解)冷锋的坡度大于暖锋的坡度。
生:(很多学生露出疑惑的表情)。
师:大家注意看我的手势!(教师左手握拳向右推,右手掌倾斜搭在左拳上)冷锋形成过程中冷气团对暖气团“连推带抬”,使锋面坡度变大。(然后教师右手握拳代表冷气团,左手掌倾斜搭在右拳上向右做推和压的动作)而暖锋形成过程中暖气团对冷气团则“边推边压”,使锋面坡度变小。
生:噢,明白了!(学生都频频点头)
在以上几个课堂片段中,教师用拟人化的语言描述了锋面形成过程中冷、暖气团的运动情况,用词准确生动,再加上电脑动画、教师手势的配合,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令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
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最基本部分。一堂好的地理课,学生在获得丰富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种艺术的魅力。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因此,教师语言技能的修炼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毫不松懈。唯有如此,才能形成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王树声,钟作慈,冯新瑞.王树声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吕桂花.浅谈地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2009(04).
[3]罗淑娟.浅论教师语言艺术在地理课堂中的妙用[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