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互联网信息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2015-11-08王颖娜

计算机与网络 2015年17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基础计算机

初探互联网信息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教育目标是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相关专业技术应用的能力。然而,目前多数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却既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认知及应用方面的能力差距,也不能有效解决计算机基础应用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的结合。从而使整个《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必修课以一种走过场的形式存在,甚至给人一种选修课的感觉——学生随便学学即可通过,完全达不到既定教学目标和要求。

课程教学存在的本质问题

为什么会造成当下《大学计算机基础》在非计算机专业中的这样尴尬局面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1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

众所周知,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也在中小学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但受教育资源的影响,中小学所开设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始终不能像“语、数、英、地、史、政”等重点课程一样,得到全国统一的教学标准和升学要求。以至于在部分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几乎为零;而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已处于一个相对高的水平位置。由于这些原因,当进入大学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就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各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组织起来相对于其他课程较难,且教学内容及过程显得极为复杂,讲深讲浅对于整个学生群体来说都吃不消:即基础好的学生觉得“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觉得“吃不了”。为此,一些院校也曾有教师提出分层次分班教学,即对学生的计算机应该应用能力水平能力进行测试层级分班,根据不同的能力进行对应教学。然而存在的问题是,众多大学院校多以专业年级为单位进行分班教学,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分班教学,势必在师资、课时、教室安排、资金投入等教学资源方面增加极大的投入。这种仅仅只为了一门课程就大幅增加教学资源投入的做法并没有得到众多院校的认可,因此,由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的认知差异给《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带来的问题,多年来始终悬而未决。

2教师统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适应专业学科需求

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而言,在众多院校的教学体制中都属于基础必修课程,且有相关专业或部门组织以计算机专业学科为背景的教师进行集中备课,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甚至统一教学计划和考试内容,其目的是所谓以统一的标准来审核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对于计算机基础应用与学生所学专业的有效结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例如:一个学会计专业的学生,其大学期间主要地是以学习财会专业知识为主,其利用计算机技术更多的目的是利用相关的专业软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辅助支持,Excel作为一个基础的、专业的电子及财务表格应用软件,却很少被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所关注,通常只是对基础的应用进行讲解,几乎从不与相关专业进行深入联系解答。此外,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许多院校除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史以及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外,多以Office办公系列软件的应用为主,而这些系列软件又以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常用软件为主。对于这些软件的教学,众多教师多以将软件操作,即软件的按钮、控件、菜单等,这使学生感到都能听懂,但做却不能随心所欲。这种教学现状,从某种角度来说,使得当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更雪上加霜,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正是因为上述缘由,才导致如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大学非计算机专业教育过程中的尴尬局面。如何行之有效地解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问题,是目前多数院校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部门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内容。

教学改革措施与建议

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学生入学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是当下各高校无法控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如果要有效解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问题,就要明确和接受生源质量问题,然后将工作重点放在学生进校后的课程分班,以及课程内容与授课形式上。并以此为重心,着力解决以下几点问题。

1以专业为背景进行分层次教学

对于任何一所院校而言,其所包含的学科专业都不是单一的,更有甚者几乎是专业全覆盖。而对于每个专业而言,其对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文学、新闻、法学等纯文科背景的专业,其计算机基础应用多偏向于文案处理,信息检索等,且对于文案的版式、布局、字体以及书写规范要求较高。因此,对于Word、PPT以及网络数据检索等基础技能要求要相对深一些,而对于以Excel、Access为主的数据处理以及多媒体操作则相对于其专业应用而言,并无大多使用性。再如,以财会为主的相关经济类专业,其学生今后的主攻方向就是对钱财物的数理处理,而Excel、Access等财务及数据处理类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很容易上手,如果能深化其应用,是对该专业实践应用最有力的帮助。

因此,若要有效解决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尴尬现状,首先应根据专业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而不再以统一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专业现有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分班教学。针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这一实际情况,可采取新生入学测试方式,即在新生入学时进行计算机水平测试,将不同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班或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从基础开始讲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知识和技巧并重;对于那些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学生,可以直接从应用开始讲起,注重实践操作能力。

2由课程式教学转为课题教学模式

所谓的课程式教学模式就是当下绝大部分教师所进行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即多以“讲概念、述理论、示操作”形式给学生进行授课。这样所导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感觉都听懂了,针对教师所给的部分操作实践似乎也会做,但是一遇到实际的综合性问题,就一头雾水,感觉什么也不会了。例如,如果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版权页进行原模原样的排版,且要求在排版中不允许有任何空格及无用的回车符时,许多学生就傻眼了。殊不知对于版式的编排,首先要确定页面的大小及上下左右边距,然后再设定适合的字体样式。最后对于那些特定要求只需要知道通过一定的字体和段落设置就可以轻松解决。

正是由于这种课程式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不能灵活有效地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一定的综合性较强的实际应用问题。因此,就计算机基础课程而言,除相应基础知识及概念外,应该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来驱动和引导教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课题教学模式。利用课题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根据问题的预设和生成,驱动学生主动投入到“问题解决”中;也可通过一个案例的设置,把要讲解的知识点穿插进来,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实践技能。

这种课题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师的“主要教学”作用转变为“主导教学”作用,从而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目标。

3结合网络媒体增加新的授课形式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再加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的网络学习平台横空出世,有大型开放式的网络课程MOOC,也有小型的各大高校的网络学习平台等。学生只要有一台电脑,可以上网,就可以对相关课程进行学习。这样势必导致传统的课堂教学要进行改革。教育部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方向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教学模式大发展的背景下,各个高校可以利用自己的校园网来建立相关的学习辅导网站,把教学大纲、教学周历、课件、实验素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有关知识的问答、模拟试题等都可以放在网上,供学生使用。这样,学生学习就不再受时空限制,在课堂上没有学会或听明白的知识点可以在网络上反复学习直到掌握。也可以在网络虚拟教学平台上选择所需的学习材料,自主学习。当在网络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可通过网络向同学或老师提出问题,请求解答。这种把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的方式,能够起到查缺补漏的效果,给学生提供更有效的课外指导,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更好的掌握。

综上所述,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全面改革,只有正确认识目前其存在的本质问题,且有效利用各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资源,结合专业实际和特点,积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利用信息化资源,通过一系列课题式、项目式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并为今后相关专业的学习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公共教学部王颖娜)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