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针配合灸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15-11-08龚福英苏焕金晶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腹针椎动脉电针

龚福英,苏焕,金晶

(平湖市中医院,平湖 314200)

颈椎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约占针灸科就诊患者的30%。椎动脉型颈椎病(CAS)是仅次于神经根型的常见类型,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缩小、颈椎肥大性改变或颈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压迫或刺激椎-基底动脉而造成的,常导致动脉管壁狭窄,血液运行不畅,引起脑供血不足[1-4]。临床以眩晕、头痛或猝倒、颈项强直疼痛、胸闷、心悸、恶心欲吐等症状为主。由于近年来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问题,CAS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趋向年轻化发展[5-8]。由于其病情易于复发,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学习。笔者自2011年12月至2014年10月采用腹针配合灸法治疗CAS患者50例,并与单纯腹针治疗5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0例CAS患者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最终完成98例,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5岁,平均(48±12)岁;病程最短6 d,最长 13年,平均(5.1±2.7)个月;临床症状表现为眩晕50例,单侧头痛30例,双侧头痛14例,视听障碍10例,体位性猝倒13例,颈痛后伸不适50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6岁,平均(48±12)岁;病程最短7 d,最长11年,平均(5.6±3.6)个月;临床症状表现为眩晕48例,单侧头痛17例,双侧头痛15例,视听障碍9例,体位性猝倒11例,颈痛后伸不适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中相关标准。①具有椎动脉型典型的临床表现,即眩晕、头痛、视听障碍甚至猝倒症状,旋颈时可诱发症状出现者;②颈椎退变一般临床表现为颈痛、颈僵硬、颈椎活动受限,颈肌痉挛或压痛、压头试验阳性;③X线摄片示钩椎关节增生,动力位照片有颈椎失稳征象,脑血流检查有椎原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④排除眼源性或耳源性眩晕,排除脑内病变如肿瘤或单纯精神性神经官能症。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能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非椎动脉型颈椎病;②脑源性、耳源性、眼源性、外伤性及神经官能性、颅内肿瘤等引起的眩晕疾病;③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征;④合并有心、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其他严重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⑤未能按照试验计划完成治疗过程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取引气归元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双)、天柱、风池、肩中俞、C4-5夹脊穴。患者先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腹部穴位采用0.30 mm×40 mm毫针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进针0.5~1寸,配合TDP照射20~30 min,期间行针1次,不求针感。患者再取俯卧位,采用0.30 mm×40 mm毫针针刺颈部穴位,得气后接 G-6805电针仪,采用连续波,频率为 100 Hz,留针30 min。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常规温针灸法治疗。取引气归元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隔日治疗 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估量表》[1]对患者进行症状功能评分;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眩晕的变化情况及治疗起效时间;③随访3、6、12个月后复发情况。

3.2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中相关标准。

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功能正常,能从事正常工作,随访3个月未复发。

好转:眩晕等症状基本消失,维持月余后又复发者。

有效:眩晕等症状减轻,发作频率减少,发作症状较轻,或遇劳累后症情出现。

无效:治疗前后眩晕等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9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4.2 两组眩晕起效时间及消失时间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眩晕起效时间及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眩晕起效时间及消失时间比较 (±s,d)

表2 两组眩晕起效时间及消失时间比较 (±s,d)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组别 n 起效时间 消失时间治疗组 50 2.75±2.351) 5.07±2.591)对照组 48 5.02±2.45 9.52±2.35

3.4.3 两组随访时复发率比较

由表3可见,两组治疗后3、6、12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两组随访时复发率比较 [n(%)]

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虽然病位在头脑,但与肝、脾、肾等脏器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其根本在于髓海不足,为本虚表实之证。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研究,发现该病主要是颈椎的劳损退变,或兼外感风寒湿邪,颈部肌肉出现水肿渗出,形成无菌性炎症。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易造成颈部肌肉持续紧张痉挛,导致纤维化、钙化,对周围血管神经压迫刺激,是引发本病一个重要环节。电针能够消除神经及周围组织炎症水肿,改善颈部肌肉痉挛,延缓或减轻椎间关节、韧带的钙化和骨化,增强肌张力,改善全身钙磷代谢及自主神经功能[11-14]。通过电针刺激天拄、风池、肩中俞、颈夹脊起到了振奋督阳,疏通颈部气血以及消肿解痉的作用。

腹针疗法以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通过以针刺腹部穴位调节脏腑失衡来治疗全身慢性疾病和疑难病为主要适应证的一种新的微针系统针灸方法[15-18]。以神阙为核心的经络系统是形成于胚胎期的调控系统,也是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因此,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以神阙为轴心的大腹部不仅有一个已知的与全身气血运行相关的循环系统,而且还拥有一个被人们所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即脑系统)[19-21]。腹针治疗能补其不足,有着治病必求本的功效,很适合本虚标实之“眩晕”。主穴引气归元即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前两穴具有理中焦,调升降;后两者培肾固本,上述 4穴加以温针灸,具有温阳通络、行气活血的功能,此法以引气归元加灸达到阴中求阳,阳足则阴凝自退,颈部气血得到通畅,寒凝自消。商曲、滑肉门对应于颈部两侧肌肉,诸穴相配可形成较理想的疗效。治疗中一方面运用电针消肿解痉,另一方面通过腹针对机体整体调节,积极遏制该病反复发作。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眩晕起效时间及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腹针配合灸法是一种治疗CAS的有效方法。治疗组随访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进一步研究。

[1]Ding Q, Yan M, Zhou J, et al. Clinical effects of innovative tuina manipulations on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and changes in cerebral blood flow[J]. J Tradit Chin Med,2012,32(3):388-392.

[2]Shou Z, Shen L, Xiong P. Assessing the validity of a novel model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yndrome induced by injecting sclerosing agent next to transverse process of cervical vertebra[J]. 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 2010, 30(1):85-88.

[3]Ding T, Maltenfort M, Yang H, et al. Correlation of C2 fractures and vertebral artery injury[J]. Spine (Phila Pa 1976), 2010, 35(12):E520-524.

[4]Manjila S, Chowdhry SA, Bambakidis NC, et al. Traumatic, highcervical, coronal-plane spondyloptosis with unilateral vertebral artery occlusion: treatment using a prophylactic arterial bypass graft, open reduction, and instrumented segmental fusion[J]. J Neurosurg Spine,2014, 20(2):183-190.

[5]Liu W, Hu L, Wang J, et al. Comparison of zero-profile anchored spacer versus plate-cage construct in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with regard to clinical outcomes and incidence of major complications:a meta-analysis[J]. Ther Clin Risk Manag, 2015, (11):1437-1447.

[6]Shao H, Chen J, Ru B, et al. Zero-profile implant versus conventional cage-plate implant in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cervical spondylosis: a meta-analysis[J]. J Orthop Surg Res, 2015, (10):148.

[7]Oh CH, Ji GY, Hur JW, et al. Preliminary Experiences of the Combined Midline-Splitting French Door Laminoplasty with Polyether Ether Ketone (PEEK)Plat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OPLL[J].Korean J Spine, 2015,12(2):48-54.

[8]刘梅,王健雄,黄承飞.针刺特定穴配合中药补肾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8):770-772.

[9]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45-247.

[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11]马沈龙.电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8):607.

[12]王峰,蔡以生.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5):451-453.

[13]张明平,张海霞.电针供血、风池、颈百劳穴治疗椎动脉性颈椎病43例[J].中医研究,2015,28(1):48-50.

[14]田小勇.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2):229-231.

[15]刘波,许嘉犇,马冰宇,等.孙氏腹针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复位成功率的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6):82-84.

[16]欧志峰.腹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8):1742-1743.

[17]黄丽瑶,张璟宏,詹庆佳.腹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7):623-625.

[18]霍红梅.中医腹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0):2816-2817.

[19]黄剑,彭支莲.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4(2):90-91.

[20]嘉士健,廖剑坤,嘉雁苓,等.电针夹脊穴配合透灸法治疗颈型颈椎病35例[J].河南中医,2015,35(7):1568-1570.

[21]薄智云.腹针无痛治百病[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4.

猜你喜欢

腹针椎动脉电针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腹针结合浮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病案1则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腹针配合神阙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验案1则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