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如何抑制代理成本

2015-11-08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佘宁飞

财会通讯 2015年21期
关键词:错报代理变量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佘宁飞

一、引言

现代公司的出现导致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由此产生了代理问题。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内部控制是财务报表信息可靠性的重要保证,但从内部控制角度研究代理成本的实证文献却不多。本文以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为基础,选择19个变量来综合衡量内部控制质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指数。以2008年至2011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主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内部控制与代理成本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内部控制与代理成本的研究却相对不足。国内外从内部控制角度研究代理成本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层面。Bushman和Smith(2003)研究发现增加公司信息透明度可以减少公司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加对公司管理者的监督约束。杨玉凤等(2010)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代理成本有抑制作用。至于内部控制是否对代理成本有相应的治理作用,相关研究却很少。杨德明等(2009)发现内部控制在一定情况下能够抑制大股东对资金的占用。毛洁(2012)发现: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降低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但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却不显著。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代理人才得以侵害委托人的利益(杨棉之,2011)。财务会计信息作为公司信息的主要来源,在限制经理人和大股东对剩余控制权的滥用、抑制代理成本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内部控制是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的重要内部制度安排。内部控制一方面可以减少财务报表中的随机性误差,另一方面可以察觉财务报表中出现的舞弊或者错报。杨有红等(2008)分析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财务报告质量有很大关系,财务报告质量较高的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方红星、金玉娜(2011)发现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中现的盈余管理行为有显著抑制作用。因此,得出如下假设:

假设1: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抑制代理成本

独立的外部审计是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另一项重要制度安排。独立的审计服务通过公证机构对财务信息的认证,增加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代理成本。谢盛纹(2011)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行业专业性与公司管理层代理成本显著负相关。高雷、张杰(2011)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代理成本高的公司会倾向于寻求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聘请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都有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可能会存在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新的审计准则认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由两部分组成,并提出了以下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师在审计之前,会设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通常是一个固定值。重大错报风险是审计之前财务报表中存在错报的风险,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是一种不可控的风险。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财务报表中的随机性误差和舞弊行为,从而降低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重大错报风险越低。注册会计师在制定审计计划以及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估计出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在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下,重大错报风险越低,计划检查风险就越高,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少,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就越低。因此有理由认为,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在降低代理成本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杨德明(2009)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显著抑制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现象,仅在非四大样本中成立,在四大样本中,结论并不成立。则可以得到如下假设:

假设2:在抑制代理成本方面,外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存在替代效应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8年至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进行了如下筛选:剔除了同时发行B股、H股和N股的上市公司;剔除资料不全和数据异常上市公司。经过筛选,最终选取了1101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所使用数据主要来自CSMAR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部分数据经过手工收集整理,数据统计和处理主要是通过Excel和SPSS来完成的。

(二)内部控制指数的构建 目前关于内部控制指数(Internal Control Index,简称ICI)的设计方式主要有两种:杨玉凤(2010)从信息披露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五大要素,构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指数;张旺峰(2011)、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2011)等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入手,构建了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指数。本文以内部控制基本框架体系为制度基础,基于内部控制五大目标战略、经营、报告、合规和资产安全的实现程度设计内部控制指数。针对不同的目标,选择了若干个指标来衡量其实现程度,最终共确定19个指标来衡量内部控制表1。之后,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具有可比性。由于指标之间存在着多重共线性,所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来进行处理。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8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因子(累计解释的方差比例为78%,可通过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然后计算出各因子的指标得分,并以每个因子所对应的方差比例作为权重,计算出各公司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水平的总得分,作为衡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数。

表1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三)模型建立 本文通过构建如下模型,来检验假设1,如果β1显著为负,则通过假设1。

其中,AC为被解释变量,表示代理成本,AC下面又分为AC1和AC2,AC1表示第一类代理成本,即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代理成本,用管理费用与当期营业收入之比来表示;AC2表示第二类代理成本,即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用其他应收款与总资产之比来衡量。本文研究内部控制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因此解释变量为内部控制指数(ICI),此外,参考杨德明(2009)、杨玉凤(2010)、高雷(2011)等相关研究,引入相关控制变量,详细定义见表2。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制度完善,审计师往往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并且在审计时更加能够得到外界认可,伍丽娜(2003)/漆江娜(2004)、杨德明(2009)等都认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审计质量,因此我们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来代表高质量的审计。本文采取对模型1的分组检验,来检验假设2。按照是否为国际四大审计将样本分为两组,如果审计质量较高的一组,内部控制抑制代理成本的作用不如审计质量低的一组明显,则假设2可以得到验证。

表2 控制变量定义表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在表3中,按是否为国际四大的审计进行了分组,并给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可以发现,(1)国际四大样本仅有327个,占总样本的比例不足8%,远远少于非四大样本,从而说明我国证券市场的审计质量相对较低。(2)国际四大的AC1均值为非国际四大的64.13%,AC2均值为非国际四大的60.87%,而内部控制指数均值0.341显著高于非四大样本的均值-0.027。这说明,在非国际四大的客户当中,代理问题相对严重,内部控制构建不如国际四大的客户完善。(3)从控制变量来看,两个分组的企业性质以及规模相差不大;但是四大客户的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比非四大客户分别高了24%和141.67%,说明四大客户的股权治理结构更加完善。

表3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分析 表4中给出了全体样本下模型1的检验结果。当解释变量为AC1时,ICI的系数为-0.047(p=0.000),解释变量为AC2时,ICI的系数为-0.008(p=0.0000),则无论解释变量为AC1或AC2,ICI的系数均在0.0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说明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企业的第一类代理成本和第二类代理成本均显著降低,内部控制对代理成本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假设1得到检验,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此外,观察模型中控制变量的系数,State和Size的系数均为负,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性质和企业规模对代理成本同样存在抑制作用。

表4 模型1 的回归结果

表4给出了模型1的分组回归结果。在四大样本下,当被解释变量为AC1时,ICI的系数为-0.006(p=0.117),在0.01的水平上不显著;被解释变量为AC2时,ICI的系数为0.001(p=0.657),;这说明在高质量的审计样本中,内部控制对代理成本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再观察非四大样本,被解释变量为AC1时,ICI的系数为-0.048(p=0.000);被解释变量为AC2时,ICI的系数为-0.008(p=0.000)。ICI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在低质量的审计样本下,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抑制代理成本。通过两组的结果对比,可以得出结论,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在抑制代理成本方面,具有显著替代作用,从而假设2得到验证。

五、结论

本文利用我国A股非金融类主板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1年相关数据进行检验,通过构建内部控制指数来衡量内部控制质量,发现随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降低),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代理成本及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均显著下降(提高)。故本文研究证明内部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代理问题。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督,从而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本文研究还发现,在高审计质量的样本(事务所为“国际四大”)当中,内部控制对代理成本无法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这说明,在解决代理问题方面,内部控制和代理成本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在审计质量较低的环境下,内部控制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此外,大部分上市公司都选择非国际四大事务所来审计(占比为92%),说明我国整体审计环境处于较低水平。而研究表明在较低的审计环境下,内部控制抑制代理成本的作用更加明显,所以完善内部控制的意义就更显得重大。本文研究有如下局限性:由于设计内部控制指数的时候用到了过多变量,导致可供选择的控制变量不足,模型的整体解释度(R2)偏低。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加以改进。

[1]姜付秀等:《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世界经济》2009年第10期。

[2]李明辉:《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1~2006年数据的研究》,《金融研究》2009年第12期。

[3]吕景胜、邓汉:《全流通条件下上市公司股权治理结构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基于2009年中小板制造类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分析》,《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11期。

[4]向锐:《董事会特征与公司债务期限选择——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5]曹廷求、王倩、钱先航:《完善公司治理确实能抑制大股东的控制私利吗》,《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12期。

[6]杨玉凤、王火欣、曹琼:《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代理成本相关性研究——基于沪市2007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审计研究》2010年第1期。

[7]杨德明、林斌、王彦超:《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和大股东资金占用》,《审计研究》2009年第5期

[8]毛洁:《内部控制、资本结构与代理成本——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财会通讯》2012年第6期。

[9]罗炜、朱春艳:《代理成本与公司自愿性披露》,《经济研究》2010年第10期。

[10]张旺锋、张兆国、杨清香:《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审计研究》2011年第5期。

[11]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会计研究》2011年第12期。

[12]刘文煌、裘月洒:《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有效性的实证研究》,《财会月刊》2013年第5期。

[13]游怡、向玉章:《家族化程度、内部控制与代理成本研究》,《财会通讯》2013年第33期。

[14]赵本光:《公司代理成本与内部人控制问题》,《财会研究》2000年第8期。

[15]曾颖、叶康涛:《股权结构、代理成本与外部审计需求》,《会计研究》2005年第10期。

[16]La Porta,R..Lopez-de-Silanes,F.Shleifer and A.Vishny R..Agency problems and dividend policies around the world.Journal of Finance,2000.

[17]Robert M.Bushiman and Abble J.Smith.Financi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

猜你喜欢

错报代理变量
寻求不变量解决折叠问题
抓住不变量解题
“事前震慑”与“事后纠偏”: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错报和重述的跨期监管研究
论财务报告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浅析审计的重要性原则及应用
复仇代理乌龟君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108名特困生有了“代理妈妈”
胜似妈妈的代理家长
一个村有二十六位代理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