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空间对族群关系的影响
——以甘肃省临夏市广场舞蹈为例

2015-11-08丁英俊

戏剧之家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临夏市临夏回族

丁英俊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公共空间对族群关系的影响
——以甘肃省临夏市广场舞蹈为例

丁英俊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62)

本文通过对临夏市主城区公共空间内广场舞蹈现状的实地调查,分析了临夏市广场舞蹈的基本情况,最后对民族地区公共空间对族群关系所起的作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临夏市;广场舞;公共空间

一、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顾名思义是供公众使用的城市空间。在国内学术界,一些学者认为,城市公共空间基本等同于开放空间或室外空间,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公共空间与以自然环境为主的城市开敞空间的区别在于其作为人工创造物的属性。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由长期社会发展演变自然形成的,还是由规划形成的,这种空间形态在城市整体环境中都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广场舞蹈是大众参与的一种群体性活动,其性质决定了其依赖于公共空间而存在。在民族地区,作为公共空间内生存的广场舞蹈不仅具有锻炼身体的意义,同时还是不同民族成员进行交流、合作、休闲的地方。

二、临夏市广场舞蹈基本情况

临夏市居住着汉、回、东乡、保安、撒拉等18个民族,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一半以上,是国内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因此该地区的广场舞蹈展现出区域性、民族性的特点。临夏市红园社区周围主要为回族聚居区,在红园广场锻炼的回族人较多,通过访谈得知,红园广场最大的广场舞蹈团体有150人,其中回族及东乡族参与者占了2/ 3;新华街及大什字周围主要为汉族聚居区,广场舞参与者主要为汉族;三易黄金水岸小区中东乡族住户较多,该小区广场舞蹈参与者中东乡族约占1/3。通过发放问卷对参与者民族身份的调查统计:其中63%为汉族,25%为回族,6%为东乡族,5%为土族,1%为保安族。

在调查的广场舞蹈场地中,红园广场内有5支广场舞蹈团体,红园内有1支广场舞蹈团体,红园正门口有1支广场舞蹈团体。在这些团体当中,人数最多的团体有150人,最少的有10多人。

新华街州政府广场有3支广场舞蹈队伍,其中1支为老年人,40人左右;2支为中年人,人数都维持在80人左右。

大什字共有2支广场舞蹈,其中大什字锅庄舞队有350人,大什字星火队有120人,大什字是临夏广场舞蹈人数集中、规模较大的活动场所。临夏市其余的广场舞蹈相对比较分散,人数多的有70-80人,少的10多人。

广场舞蹈是一项众人参与的集体活动,在广场这一公共空间活动的过程中具有共同爱好的各民族“舞友”们在一块运动、学习、交流,无形中认识了更多的“舞友”,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具有社交功能。具有共同年龄特征的人在一起,他们具有共同的交流话题,在长期参与广场舞蹈的过程中,彼此很熟悉,建立了友谊。他们不仅仅是跳舞时的朋友,很多已经发展为生活中具有紧密联系的朋友。通过统计得知,63%的广场舞蹈参与者都与这个群体的同伴之间有社会活动,表现为一起逛茶园、逛公园,浪山①,以及群体成员生病了后的集体探望等,生活中彼此之间的互动加深了感情,减少了老年人的孤独感,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

临夏市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生活、融合,形成了多元的文化特色,反映到公共空间内的广场舞蹈上,就体现为迥异的舞蹈风格。具体来说,临夏广场舞蹈明显带有锅庄舞、回族舞蹈的一些元素。这种地域特色体现的是临夏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底蕴,对于了解临夏当地的人文积淀和历史文化背景,促进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各界应密切关注这一群体项目,使广场舞成为打造广场文化品牌的突破口,成为展示居民文化生活的美丽景观”。广场舞蹈的锻炼,可以增强民族间的凝聚力,“通过凝聚创造力和各自的文化精华,形成富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优秀区域文化产品,得到本社区以外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这样就实现了多个族群同时被确认的共赢局面”。

三、公共空间对族群关系的影响

临夏市目前有十多个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生活,他们都为临夏地区的发展、繁荣稳定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广场舞蹈这样一个群体活动中,不同族群的人在广场、社区相交流、互动,配合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交流着自己的得失,分享着自己的快乐,对不同族群之间的交往联系起到了维系作用。

在临夏地区的广场舞蹈中可以看到,在多民族、多文化区域里所具有的文化整合功能。通过对红园广场的调查发现,成员有不仅有汉族,也有戴头巾的年轻回族妇女,戴盖头的老年回族妇女,还有藏族妇女、东乡族妇女等。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人在这个公共空间里,表现出非常亲密的朋友关系。虽然他们有信仰方面的异同,民族方面的差异,年龄方面的差别,但在参与广场舞的过程中,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表现出服从领队、彼此间相互配合交流的态势。他们着风格迥异的服装,跳着经络操、锅庄舞、健身操……这里是中华多元一体民族格局在临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个缩影。

在公共空间里,群众一起参与活动看重的是彼此间的共同点,同样的兴趣爱好,他们之间互不忌讳地谈论着家常、开着玩笑,只有当不同族群之间开得起玩笑,才能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同时也体现了费孝通先生关于文化发展历程的概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红园广场的一位广场舞蹈参与者杨女士说:“我今年54岁,汉族,已经在红园广场跳了五年。家住在新华街,每天早晚步行约一公里到红园广场跳舞,在步行的过程中加强了锻炼,而且这里更为宽敞,我更喜欢红园广场的氛围。我们的领队是个回族妇女,以前在甘南居住过,会跳很多种舞蹈。我们每天先跳一个小时健身操,然后再跳一个小时锅庄舞。由于跳舞时间比较长,结交了很多的朋友。以前对回族和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很少,来到这里才慢慢地了解到了很多。”

杨女士通过跟回族朋友的交谈才了解到了回族妇女为什么戴头巾、回族封斋等习俗,她是通过跳广场舞和在这个公共空间内的朋友才了解到的,只有互相融入才是了解认识的基础。

中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相对贫乏,他们在家里接触的仅仅是子女,从家里走出来,在公共空间里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人与事,扩大了眼界,使他们不至于同社会脱节。与群体中的其他人交流,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了解不同族群之间的差异性,了解对方的民族习惯,在生活中可以避免触及对方的禁忌。理解是互相的,不仅包括汉族对少数民族的了解,还包括少数民族对汉族的了解,以及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了解。通过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宗教仪式,不再以外部人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群体之间才具有了更加牢固的凝聚力,族群之间的交往也一定会更为密切。所以公共空间在群体活动中,起着协调族群关系的作用,在少数民族地区发挥着社会整合功能,对于促进地方社会的经济繁荣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浪山:临夏地区的各族人民每年开春后去野外依山傍水的地方游玩、进行野炊的一项活动。

[1]窦彦丽,窦彦雪.广场舞文化溯源与发展瓶颈[J].四川体育科学,2013(2).

[2]苏延寿.边缘杂居地带的区域民俗与族际的交流[A].郝苏民.西北少数民族仪式考察——摊舞・仪式・萨满・崇拜・变迁[C].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38.

[3]费孝通.人文价值再思考[A].载马戎,乔健,李沛良.社会科学的应用与中国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3.

J722

A

1007-0125(2015)11-0251-02

丁英俊(1982-),男,回族,甘肃临夏人,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民族学,研究方向:少数民族现状研究。

猜你喜欢

临夏市临夏回族
临夏市学生优秀书画作品选登
我爱临夏
临夏·福地
临夏市校园活动掠影
相约临夏花海中
临夏市学生优秀书画作品选登
临夏市校园活动掠影
寻觅临夏至味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