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四”是张有故事的纸

2015-11-07谢凯

中华手工 2015年10期
关键词:铅山古法西泠印社

谢凯

从造纸作坊『遗址』上重生的铅山连四纸,美丽如昔。其喜忧参半的现状,注定还会在将来演绎更多曲折的故事。

铅(yán)山,隶属于江西,是武夷山下的一个小县城,这里林海葱茏、翠竹绵延。1200多年前,当地人以竹为主料,加入山泉、阳光、雨露和时间等辅料,制作出一种洁白莹辉、细嫩绵密的纸,名曰“连四纸”。

翻开《辞源》,可以看到有关连四纸的记载:“白,质细,经久色质不变。旧时,凡贵重书籍、碑帖、契文、书画、扇面等多用之。产江西、福建,尤以江西铅山县所产为佳。”与其他古纸相比,连四纸防潮、耐热、保存时间长,素有“千年寿纸”之美誉。

寻访浆源村

浆源村是连四纸的原产地,也是它的重生地。从县城出发向南,车行两小时便可到达。这里原是一个安静的小村落,自恢复连四纸生产后,浸塘、洗塘、水碓、大煌锅等造纸设施相继修建,随处可见造纸匠人忙碌的身影,整个村子都变得热闹起来。

见到连四纸的传承人章仕康时,他正在造纸作坊里抄纸。章仕康个子不高,看上去和蔼、朴实。一双沧桑的手,记录了他对连四纸的痴情付出。今年44岁的他15岁就跟着父亲进入村里的造纸厂,当了一名抄纸学徒工。“抄完一槽纸浆,要站八九个小时,经常累得直不起身。”虽然辛苦,但章仕康一干就是十多年,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一名抄纸熟练工,完全掌握了抄纸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和要领。

未成绿竹取为丝,三伐还须九洗之。

煮罢煌锅舂野碓,方才盼到下槽时。

双竿入水搅纷纭,渣滓清虚两不分。

掬水捞云云在手,一帘波荡一层云。

虽然读书少,但这首清代田园诗人程鸿益所作的《铅山竹枝词》,章仕康却能倒背如流,因为它描述的正是铅山连四纸的制作工艺。

小满前后,选刚出一两对枝的毛竹,砍下,放在山上的阴凉处,晾十天左右,运下山来,堆放整齐,压实,再引来山泉水不停地淋洒。三个月后,再开始剥竹丝、槌丝、洗丝、榨浆……一张质量上乘的连四纸,从备料到成品,要经过72道古法工序,耗时一年时间方能完成。一年的风霜雨雪,一年的阴晴昼夜,一年的日晒夜露,一丛丛翠竹变成了一张张洁白绵密、永不变色的纸。

浆源村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常常会说起清末民初时连四纸的辉煌。那时,全县生产连四纸的纸槽有1400多个,仅浆源一个村就有近百个,每年外销连四纸20多万件,北京的“荣宝斋”、上海的“怡太”、“恒通”等都是专门经营铅山连四纸的大纸号。然而,随着机制纸的出现,连四纸工序繁琐、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的“弊端”日益突出,最终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纸都”铅山已经无人再制作连四纸。章仕康所在的浆源造纸厂倒闭后,为了生计,他也远走他乡务工,连四纸,成了他内心深处的痛。

在“遗址”上重生

2006年6月,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这个好消息传回铅山,有一个人特别兴奋,他就是江西含珠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鄢中华。和章仕康一样,鄢中华也是铅山本地人,是听着捶丝、捣浆、抄纸声长大的。“这些年虽然忙着做生意,但儿时的记忆经常浮现在脑海里。”听到这个好消息后,鄢中华知道重振连四纸的时机终于到了。

“重建造纸坊,恢复古法连四纸生产。”尽管在决策之初就充分估计了难度,但项目开始实施后,难度之大还是超出所有人的预料。由于长期中断生产,铅山县境内所有的连四纸作坊都成了“遗址”。此外,由于连四纸制作技艺从来都是口传心授,除了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寥寥数笔的记载,再无任何文字资料。鄢中华好不容易找到全县仅有的四位连四纸传承人,但他们年事已高。其中,唯一一位掌握纸料制作这一关键环节的翁仕新,当时已经84岁。“如果再不争分夺秒,将会遗憾终生!”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压在鄢中华的心头。

很快,一条连四纸生产线在浆源村原作坊遗址上建了起来,并用村民家里保存的20年前的原料按整理出来的古法工序开始试制。半年后,第一张样纸被制作出来。然而,当把样纸送往西泠印社鉴定后,在克重、色泽、抗拉性、PH值等多方面均不合格。这样的结果就像给鄢中华泼了一盆冷水,他迟疑了,前后数年奔波,上百万元的投入,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连四纸制作技艺到底能不能恢复?还继续多久?多少个夜晚,他都无法入眠。

“再搏一回!”性格倔强的鄢中华不想就这样认输。接下来,他除了整理老造纸匠人的经验外,还争取到西泠印社的技术支持,并和上海复旦大学文博系合作,共同进行技术研发。改进、送检、再改进、再送检……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鄢中华与西泠印社“纸来纸往”近百次。

“成功了!”当西泠印社的权威鉴定结果出炉后,鄢中华激动得差点喜极而泣。他又将样纸送往国家图书馆鉴定,结果表明,送检样纸的各个指标均高于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古代连四纸。

铅山连四纸终于获得了重生!含珠实业有限公司被西泠印社列为连四纸定点生产基地,国家图书馆以及国内几家著名古籍出版社也把铅山连四纸作为修复、印刷名贵古籍的首选纸。

更好地传下去

章仕康又拿起了抄纸网,而且还成为铅山连四纸的国家级传承人。在含珠实业有限公司的造纸车间里,他在一群年轻人的围观下示范着抄纸要领,随后再一对一地耐心指导。“在抄纸这个环节,我已经带出了20多位年轻徒弟。”章仕康用自豪的语气说。

曾经因连四纸的衰落而失业的章仕康,深知“72道古法工序”是把双刃剑,在确保纸品质量的同时,也因为工序过于繁琐,并且全为人工操作,导致产量偏低,成本过高。“古法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如今可以做一些整合。”为此,他通过探索,将传统的双人吊帘抄纸改为单人吊帘抄纸,并且将机械化操作引入连四纸的生产环节,比如用机器取代传统人工槌打获取竹丝的方式,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去年,含珠实业有限公司的连四纸产量达到了4万刀。

然而,光卖纸并不是鄢中华的目标,他还要将连四纸产业再延伸。江西有非常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是古籍文献大省,遗憾的是,却没有一套文献丛书来集中展示。由“连四”这张“有文化”的纸,鄢中华想到了另外一件同样“有文化”的技艺——雕版印刷术。“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用古老的雕版印刷术在连四纸上印刷古籍,这是多么风雅的事,并且为这两项技艺还原了生存的土壤。”鄢中华说。不久,《紫阳遗墨》、《董仲舒集》、《稼轩词》等近十种精美的线装书相继出版上市。

走进鄢中华新建的古籍线装书印刷厂,雕版工和印刷工正各自忙碌着。从展示室的书架上取下一本装帧精美的线装书,打开函套,轻轻翻动书页,一阵阵沁人心脾的墨香迎面扑来,让人爱不释手。

虽然线装书市场前景看好,但鄢中华十分清楚,人才奇缺仍然是连四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难题。当前,制浆、抄纸、焙纸等几个关键工序的工人,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虽然不停地在招年轻人,但他们大都坚持不了多久。从2011开始,鄢中华联合铅山县职业中学开设造纸工艺班。精美的招生简章倒没有少发,章仕康也期待着到学校去给学生讲课,但是四年过去了,一名学生也没有招到。

从造纸作坊“遗址”上重生的铅山连四纸,美丽如昔。但20年后,当这一批造纸工人退休了,谁来传承?

猜你喜欢

铅山古法西泠印社
真乃居谈艺札记“西泠印社”鲜为人知的由来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All in a Day’s Wok
ALL IN A DAY'S WOK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民间音乐类】 铅山畲族民歌
西泠印社:老字号文化品牌的IP化之路
《西泠印社》风云百年 西泠不冷
进德修业—李刚田捐赠作品展
铅山红芽芋新品种赣芋1号
说不尽的铅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