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抽查背景下《数控手工编程》课程改革实践
2015-11-07凡进军赵学清欧阳海菲
凡进军 赵学清 欧阳海菲
【摘 要】:本文以《数控手工编程》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围绕着专业技能抽查,从课程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实践教学、创建新型考评体系等方面对工学结合模式下该课程的改革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技能抽查;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G659-4
数控技术专业技能抽查考试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指导思想,以及《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湖南省教育厅制定了数控技术专业技能抽查考试的相关制度,对全省开设了该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实施专业技能抽查考试,其考试成绩作为评判该专业办学水平的一个依据。以此为契机,各高等职业院校为了提高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对该专业大力推进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数控手工编程》作为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为了将技能抽查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进行了相关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一、分析技能抽查标准,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数控技术专业技能抽查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基本的读图识图、工艺设计和实施、刀具的选用和刃磨、工装选用和调整、量具的选用、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等专业能力,检验学生在质量、效率、成本和安全等意识方面的基本职业素养。通过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团队的教师对抽查考试标准进行探讨和研究,按照“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并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数控中级操作工的能力要求,共同制定出数控手工编程的课程目标,在学习机械工程图的读图与识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原理与机床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编程中数学处理、常用数控机床编程的基本指令及程序编制方法、调试加工程序、参数设置、模拟调整方法等基本知识 。
二、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创新开发典型工作项目
教学内容的创新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按照数控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要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要求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数控技术专业技能抽查标准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且以工作资讯、工作计划、决策实施以及工作成果检测和评价等完整工作环节为内容,形成融数控加工编程技术、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保养技术、零件质量控制技术和车间生产管理技术于一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将具有职业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符合学习规律和教学目标的学习情境。学习的情景安排以抽查标准试题库中提供的案例为载体,采用能力递进的形式将案例由易到难分解成的三个层次进行编排。第一层次以技能抽查项目分解出的简单零件为载体,学习数控手工编程的基本指令和编程方法,训练学生数控机床操作的基本技能;第二层次以技能抽查项目分解出中等复杂零件为载体,学习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和数控编程能力,训练学生调试加工程序及熟练操作机床及参数修调能力;第三层次以典型特征的技能抽查项目为载体,学习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程序优化能力、训练学生熟练调试加工程序、检测及质量控制能力。
三、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选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创新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数控手工编程》课程的教学,将编程指令的应用及走刀路线等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同时利用数控加工的仿真软件,模拟操作机床及零件加工的过程,且对学生编制出的数控程序进行仿真加工及验证所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正确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控机床操作能力和数控编程能力,也会使教学直观、形象、易懂,增加学生对数控手工编程学习的兴趣[2]。
四、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检验和巩固理解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和工作能力以及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高职专业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 。
1、《数控手工编程》课程实验
开设数控机床手工编程实验,使学生巩固基本指令的运用和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每个学生在电脑上通过操作仿真软件完成数控车项目和数控铣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的输入调试、机床调整及参数的设置、刀具的选择等,并模拟操作数控机床并工出合格零件,培养学生操作数控机床的基本技能。
2、数控机床操作与仿真实训
为了加强学生对手工编程方法与技巧及机床操作技能的训练,将以往的数控仿真专周改为三周的数控机床操作与仿真实训(即先进行数控机床操作一周,再进行仿真实训2周)。
3、数控机床操作综合实训
此过程为期六周,数控车床、铣床实际操作训练各三周,学生选择技能抽查试题库中的零件,分析零件结构、制订工艺过程、工艺路线,选择数控机床、刀具、夹具等,编制加工程序,自己动手操作加工出零件。
五、融入技能抽查标准,构建新型考评体系
合理的考评体系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结和发现教与学两个环节中的经验和问题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理论考核(50分)
理论考核以最终笔试(60%)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教考分离”的方式,学生在机房通过上机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随机生成试卷的办法进行考试,然后结合分阶段考核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15%)、作业完成质量(10%)、面试情况(15%)作为理论考核的成绩。
2、实践考核(20分)
实践活动通常指数控机床基本操作、实验和仿真。其实践考核主要采用过程考核,以提问、现场操作、讨论陈述等多种方式考核,考核的主体除教师外,还有学生本身,即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学习小组互评主要根据工作积极性、团队协作、贡献大小等方面进行考核。
3、综合专业技能考核(30分)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综合项目,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职业素养,依据湖南省技能抽查标准,综合专业技能考核主要检查职业素养、机械加工通用技能和数控加工专业技能三部分。
六、结论
实践证明,以技能抽查为契机,工学结合模式下《数控手工编程》课程改革初步取得成效,不但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调动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近年来学生在技能抽查和数控考证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用人单位对其毕业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也表示了充分肯定。当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在实践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反复地研究、探索、实践,逐步解决,为企业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常利;《数控编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J];《职业》2009年14期.
[2] 明建权; 科学使用数控仿真提高数控教学水平[J];《西北职教》2008年03期.
[3] 方立志; 行动导向教学在《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中应用[J];《价值工程》2010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