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趟过生命河
2015-11-07刘静
特约撰稿_刘静
共同趟过生命河
特约撰稿_刘静
全国公开招聘,综合排名第一,注重塑造学校精神和文化,为新校长写下的十条建议风靡网络,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需求,总是尽可能去满足。打造名师,扶持特色教育,他就是深圳园岭小学校长梅仕华——
深圳市园岭小学校长梅仕华
2014年,对园岭小学和校长梅仕华来说,都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年。园岭小学建校30年,而梅仕华调任园岭小学校长也整整13年——1999年4月,福田区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校长,经面试笔试,梅仕华综合排名第一,调入福田区上沙小学任校长,两年后,转任园岭小学校长。
说起到园岭小学后的难处,梅仕华说:“最大的困难还是在三校合并的时候。”那是2002年,为满足辖区居民需求,发挥名校品牌效应,福田区将园岭小学同原园东、园西小学三校合并组建大的园岭小学,并分别冠名为园岭小学本部、一部、二部。大园岭成为深圳市第一个优质教育试点小区,第一个集团化的学校。
学校合并不能简单等同于企业兼并。三所学校校龄都比较长,各有特色。合并初期,三部之间如何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高度的融合,是摆在梅仕华面前最大的“拦路虎”,“理念要整合,特色要整合,资源要整合。还有人心的整合,这是最难的。”
2003年,大园岭参加省级学校评估验收。借这个契机,梅仕华号召大园岭上下一盘棋,统一领导,分部管理,构建了牢固的“命运共同体”。这次评估除各指标体系均高分通过外,单效益加分就达到了408分,开创了深圳市评估史上的先河,也使园岭人的凝聚力得到空前提升,实现了学校一校三部等级的同步运行。从此,园岭小学告别了艰难的磨合期,进入从“形合” 到“神合”的长效发展期。
2004年,梅仕华又开始着手梳理园岭小学的理念系统,提炼“园岭精神”, 8月,学校成立品牌顾问小组,聘请全国许多知名学者、专家分析园岭小学的优势和劣势后,提出打造品牌的举措和渠道,并分解成为很多部分,细化到学校日常的每项工作中。最后,提炼出园岭小学的核心价值观,如今,“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八个蓝色大字写在教学大楼墙体上。
2012年8月,为更好地打造学校三部的特色,以利各部更加自主地发展,区委、区政府又决定将“大园岭”三部拆分成三所学校,独立办学,梅仕华仍是园岭小学校长。
十条“军规”
2010年,梅仕华为新校长做培训,他写了一篇名为《对新任校长的十条建议》的文章。这篇文章后来被多家媒体转载,成为校长的“军规”。
建议一,切忌手忙脚乱。校长应同班子一道坐下来认真研究,分清主次、轻重和缓急,理清头绪,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分门别类,逐一列出清单,责任落实到人。
建议二,切忌操之过急。要妥善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秉承优良传统并发扬光大,又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建议三,切忌没有主见,人云亦云。最好的办法是深入调研,广泛搜集信息,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再经过认真反复的斟酌,妥善处理好各种信息,并条分缕析,形成自己的判断。最后,再经过班子集体研究,达成共识,拿出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
建议四,切忌丧失原则。校长应该准确把握“情与理”的辩证关系。校长的管理应该是刚柔并济,柔性为人,刚性为事。对后进的迁就和包庇,就是对先进的不公平;对先进的不鼓励、不肯定,就是对后进的怂恿。
建议五,切忌任人唯亲。要学会运用“圆心理论”,平等对待每位教师,与每一个教师保持相同的距离,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感受到对他的平等和尊重。校长要有识师之眼,爱师之心,用师之道,励师之术,育师之识,护师之胆,荐师之德。要坚持干部任用的原则,知人善任,秉公办事,要敢于提拔使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
建议六,切忌独断专行。校长应努力提升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战略性。校长本人要努力做到,大事不独断,琐事不纠缠,难事不推诿,好事不抢先,工作不挑剔,失误不埋怨。
建议七,切忌脱离课堂。只有深入课堂,参与教学研究,才能更好地将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三个角色融为一体。校长是一校之魂,但“魂”要附教育教学之“体”。
建议八,切忌疏于修炼。校长理应是学校的首席学习者,校长对学校的引领必须基于校长的学习。要勤于修炼,丰富自己,完善自我。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外物学习,修炼自己的气质,提升自己的品位。
建议九,切忌目中无人。校长要千方百计读懂教师的心,要了解教师、理解教师、尊重教师、帮助教师、满足教师、教育教师。校长要关注教师中的弱势群体,更要特别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精神需求。
建议十,切忌乱施于人。校长必须以身作则,带头垂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想欲,慎施于人;己所能欲,才施于人。
在这篇文字里,梅仕华向校长们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对教育的思考。
梅仕华认为学校管理有三重境界:人治,即校长管理;法治,即制度管理;德治,即思想或文化管理。在教师团队的管理上,梅仕华采取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本管理相融合的理性管理。
“校长的管理要有战略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要让人做正确的事、高效地做事、愉快地做事。”校园里遇到迟到的老师,梅仕华总是绕道走,“何必让老师尴尬呢?”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 梅仕华认为,一所学校的成功,离不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业务团队。他把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作为这些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十年校庆系列丛书
李祖文老师阅读教室照片
他把教师职业生涯归纳为四重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科学境界,生命境界。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名师,他的幸福观是建立在对职业生涯的价值体验上。因此,要促使教师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激励教师努力成为一个仰望星空的人,自觉把教育工作当做人生的事业来经营,视教育工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发自内心地喜爱教育、享受教育,并能够从教学研究、教学反思、教学方法的改进中寻找乐趣,从与学生的交往、品味学生的成长中寻找乐趣,使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交融,彼此相长,创造和谐、圆融的教学境界。
激励名师
2002年,李祖文怀揣着理想,来到深圳。初来乍到,梅仕华就任命他做了语文组组长,不断给他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如今,李祖文已是福田区首席教师,成立了语文特色工作室,有专属的阅读教室。
李祖文的阅读教室被称为“儿童阅读第一号教室”——最初的想法始于2012年,李祖文跟梅校长说起自己想在语文阅读上做些尝试,没有想到,梅仕华热烈回应:“你只管大胆地去做,所有硬件你不用管,专心把课程软件做出来。”
很快,与众不同的阅读教室投入使用,六边形的漂亮书桌让每个小组的孩子可以相对而坐,教室三面墙成了巨型书架,里面放满了书籍,供学生使用的电脑放在教室的不同角落。
两个月后,梅仕华陆续请专家来听李祖文的课,这是对阅读教室的检验,也是促进。专家们对李祖文潜心钻研儿童阅读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李祖文和他的阅读教室。
教育局一位领导看过阅读教室后问梅仕华:“如果我是普通教师,我想问问你,你为什么对李祖文老师这么好?他们班教室为什么是这样特制的桌子?为什么有这么多书柜?为什么给他配六台电脑?为什么他每次出去讲课你都放他出去?” 梅仕华脱口而出:“因为他有思考力、有创新力、有执行力,这样有思想、敢创新的老师,学校责无旁贷要支持!别的老师有突破,我也一样支持。”
梅仕华把李祖文当做典型,他在不同的场合说:“我支持的不是李祖文本人,而是这个类型的老师。”只要任何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有需求,梅仕华总会尽可能去满足。
说起对教师的培育和关心,梅仕华说:“我认为校长关心教师有三重境界:我是你的知音、助你到达理想彼岸、你我共同趟过生命河。所谓‘共同趟过生命河’,正好对应着教师生涯的最高境界——生命境界。一所学校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学校的兴衰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从校长到每个教师都把园岭当做自己的家,都把我们从事的这份职业上升到了我们生命的境界,同舟共济,患难与共,那么我们都可以借园岭这个载体,这个平台,享受教育,释放生命的辉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今,园岭小学有两名特级教师,6位中学高级教师,70位小学高级教师,区级以上名师40余名,大约占到了学校专业教师的47%。还有两位福田区杰出人才,两位福田区首席教师,有各级名师工作室五个,是福田区区级以上名师工作室最多的学校。
幸福课程
“学校有没有孩子们敬佩、喜爱的好老师?有没有孩子们乐意交往的可爱的小伙伴?有没有孩子们乐此不疲、积极参加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有没有孩子们喜欢阅读、爱不释手的好书籍?有没有孩子们展示自己一技之长的机会和平台?有没有孩子们引以为荣、喜爱学校、向往学校的独特魅力?……如果所有的问题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它才是一所好学校。”
怀着“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想,梅仕华和他的同事们把幸福课程体系当成了近年的工作重心。
什么是“幸福课程”?“幸福课程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内需,满足学生自主选择的要求。自主是孩子快乐的源泉,如果学校开的课不是学生自主选择的,他们有何兴趣和幸福感可言?要构建幸福课程体系,光靠国家课程是不够的,必须加上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辅佐和补充,才能达到。”梅仕华说。
每周四下午,全校学生置身于自主选择的特色课堂,学习感兴趣的校本课程,莫不欢欣鼓舞,兴致勃勃。
现在,全校共开设了60多门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精品社团21个。全校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精品社团是在校本特色课程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条件相对成熟的课程,已编成校本特色教材。
负责教学工作的梅燕岐副校长和侯燕君老师合开了“传承民俗文化的饮食制作”课。说起开这门课的初衷,小梅校长(老师们称梅燕岐为“小梅”,称梅仕华为“老梅”)不自觉地面露笑容:“我教的六年级品德教材里有三个课时关于饮食文化的内容,这门课是对教材的延伸。我个人对饮食制作非常有兴趣,中国饮食有地域特色,包含着很有意思的民俗文化。在深圳这样的移民城市,学生的家庭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我是天津人,侯老师是武汉人,一南一北,互通有无。梅校长是我们的坚强后盾,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小梅校长美食制作课
选课的孩子来自五六年级,课堂就在学校食堂。记者去采访时,孩子们正在学习包饺子。每四人围坐一台,两人一块砧板,砧板上放着饺子皮和馅料。侯老师给孩子们做示范,小梅校长挨桌指导。铺好饺子皮,放馅,捏合,孩子们兴奋地看到一个个形状各异的饺子在自己的手里奇迹般地“诞生”。
小梅校长说:“我希望未来可以开发出一套校本教材,包括我们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基本方法指导,详细制作过程的图片,相应的民俗文化介绍等。我还考虑以后请一些家长义工进课堂,他们可以秀自己的拿手菜,也可以帮助拍摄美食图片等。”
击剑、足球和版画
学校食堂里,有个学生说:“咱们学校怎么没有击剑队啊,要是有,我肯定第一个参加。”学生的无心之语,正好被校长梅仕华听到,并引起了他的思考:学生为什么对击剑这么感兴趣?练击剑有什么益处?深入了解了击剑运动的特点后,梅仕华决定将其引入校园。今年6月,在福田区第一届中小学生击剑比赛中,徐国懋老师和外聘教练王斌老师带领的园岭小学击剑队获得福田区团体总分第一名,园岭小学也成为福田区和深圳市的“少儿击剑训练基地”。
“快乐足球”也是园岭小学的精品社团之一。
2006年,园岭小学组建了足球队,由刘晋、果辉两位教练负责日常训练。刘晋老师说:“我们现在的快乐足球特色课程课,按年级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进行训练。”队员由本班体育老师推荐,通过速度、灵敏度、爆发力、身体协调性等几项测试后,方可加入。为了提高教练的专业水平,刘晋也经常训练,修正自己。梅校长得知哪里有培训,也总是第一时间送他去。
这支足球队从最初的福田区第八名起步,名次逐年上升。前不久,他们以深圳市小学组亚军身份晋级广东省“谁是球王”争霸赛,获得亚军。
这两年,深圳市很多中学开始招收体育特长生。社团队员周榆因为表现突出,已被深圳中学和深圳市实验中学初中部两所名校看中。
园岭小学行政楼一楼陈列着很多学生的版画作品,或凹版,或凸版,充满童真童趣。
“在我们园岭,每个学生都会版画。”梅仕华说。园岭小学的版画教学实行课内普及和课外辅导提高相结合。学生从入学开始接触版画,小学六年,每学期不少于四课时的版画学习,再加上第二课堂活动,课余版画兴趣班,以点带面,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学校有一间140平米的版画工作室。
学生版画作品《风雪自行车》蔡颖慧 10岁
2014年11月25日,“有版有眼”国际少儿版画作品展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举行。园岭小学“王鹏(版画)特级教师工作室”的主持人,58岁的王鹏老师,就是这次展览的策划人和组织者。王老师从教30年,在园岭小学工作的20年里,王鹏和同事们投身儿童版画教学辅导活动,成绩斐然:2002年筹办深圳市首届中小学版画研讨会,2004年在深圳市博物馆举行全国少儿版画作品展,2007年受邀参加深圳市第三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2008年“孩子眼中的深圳”“深圳的昨天今天明天”园岭小学学生版画作品展……
近几年来,学生有600余幅分别在国内外参展、获奖与发表,学校自主研发、编辑出版了三套版画教材,中文版教材被国内百余所中小学采用,双语版教材《走进本土文化,迈向国际教育——版画双语教学课例》是园岭小学走向国际化的大胆尝试。
王鹏老师说:“梅校长格外重视艺术教育,他总是说,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幸福来换取所谓的高分数、高质量,学生在校不光要学习文化知识,小学阶段应该是素质教育。”
梅仕华说:“版画学习对学生来说,不仅是艺术修养,也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版画制作过程非常具有条理性,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探究的学习精神,还有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十年的积淀,使园岭小学的版画教育成为学校艺术教育当之无愧的“龙头”。在版画的带动下,园岭小学的艺术教育之花千姿百态,学校舞蹈队、管乐队、弦乐队、合唱队、校园剧社等教学和比赛活动蓬勃开展,学生们在艺术教育的百花园里开花吐蕊,争奇斗艳。
机器人团队
2014年11月,园岭小学机器人团队参加广东省第二届虚拟机器人比赛,6名参赛选手获了五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获得3D虚拟机器人搜救比赛小学组十强的五个席位。
在暑假时,这批“00”后娃娃兵到美国参加了Botball机器人辅助康复任务淘汰赛,他们是此次赛事唯一一支小学代表队,打入全球12强,获得组委会最佳评委奖。之前,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区域赛里,程序组、拼装组、文档组、宣传组四组人马分工合作,团队作战,包揽了机器人辅助康复任务三项冠军。而这个团队从组建至今,仅仅四年时间。
胡泊老师和孩子们比赛照片
“最初我也只是带着几个孩子在课余玩一玩。”机器人团队领队胡泊老师原来是教计算机的老师,因为儿子在深圳中学读书期间参加了航模社团,胡老师接触到一些相关知识,她萌生出引进机器人项目的想法后,梅仕华表示大力支持。于是,胡老师和搭档罗朗纳、朱忠清一道,带着娃娃兵越“玩”越起劲,越“玩”越HIGH,逐渐“玩”出了名堂,“玩”到了国际舞台。
2014年9月,2014届毕业生郭芃、宁千里考入深圳中学超常班,入选深圳中学高中机器人竞赛组。如今,深圳教育发展基金会将园岭小学定为“深圳市智能机器人创新体验中心”,中央电教馆也在这里成立了机器人教育基地。
读书节
每年,园岭小学有很多周期性、定期性的嘉年华活动,语文周、数学周、英语周,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每月各班级都会开展 “园岭之星”等评比活动。2014年秋季开始,园岭小学的孩子们又有了一个新的节日——读书节。
借着深圳市“读书月”的东风,园岭小学将2014年11月10日—11月21日定为校园“读书节”;拟定活动主题为:“享读书之乐 ,筑园岭之梦”;梅仕华校长第一时间为全校老师推荐了好书《课堂的革命:师生平等对话录》,并与活动领导小组拟定了读书节活动方案,设计制作了宣传海报、教师荐书卡、亲子荐书卡等。为了拓宽学生们的读书视野、丰富班级图书角,还设置了校园读书长廊,让师生们积极赏阅图书,品味读书带来的无穷乐趣,各班进行了相关读书主题的班队会、图书漂流、读书交流等活动,还对墙报进行评奖,推选出共30位校园“读书之星”。这些活动为的是给学生搭建平台,提供个性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资源去学习和探索,在活动中得到认可和鼓励。
作为福田区唯一一个名校长工作室的主持人,梅仕华带领着校长团队一直在研究如何提升校长的领导力。他认为,文化是一所学校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强校”就是要注重对师生文化基因的培育,通过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生态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引领广大师生实现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最终走向文化自强。从而,进一步立牢学校的精神支柱,丰厚学校的文化底蕴,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学校当然要制度,但制度不是万能的,总有它不能到达的地方,文化是对制度的超越。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研究成为一种工作方式,让创新成为一种专业自觉,让教育成为一种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