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戏剧与科学:郝京华讲演节录

2015-11-07整理杨军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5年1期
关键词:戏剧儿童游戏

整理_杨军

游戏、戏剧与科学:郝京华讲演节录

整理_杨军

郝京华: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研制项目负责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负责人。主要研究科学教育及发展性教学,主要著作有《发展性课程与教学论》《论科学方法的教育问题》等。

【编者按】

本文是郝京华博士在宁波第三届儿童文化论坛上的讲演节录。郝京华从自己多年从事科学及戏剧教育的实例出发,详尽地探讨了科学、戏剧和游戏的关系,以及戏剧、科学课堂课程改革相融合的问题。

为什么说游戏特别重要

我听说,这个学校(指宁波滨海国际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节体育课显然是想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话体育老师就犯难了。冬天要安排长跑,特别是到了高中,女生都不喜欢长跑。长跑就大打折扣,同学在操场上跑,原来一节课跑很多圈,现在就减少了好多。后来我就跟校长交流,我说恐怕你的想法实现不了,想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想法很好,但是通过长跑达不到这个目的。

体育老师想了想说,那明天不长跑了,做游戏。每个同学发一张塑料薄膜,把这个塑料薄膜贴在胸口,看哪个在跑步过程中这个塑料薄膜不会掉下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操场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大家肯定会拼命地跑,拼命地跑这个塑料薄膜才不会掉下来。老师的目的达到没有?达到了。

我想用这个案例说明一个观点,当我们了解儿童以后,教育工作者可以干什么?我的观点是把儿童与生俱来的喜欢游戏的天性跟我们教育工作者理想的东西叠加在一起,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这是我对这个主题的理解跟他们不同的地方。

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是什么?是在儿童的天性和成人对后代的期盼之间架起桥梁。

游戏和学习真的对立吗?

游戏跟戏剧有没有关系?有个专家说过:“游戏的正规化就叫做戏剧。”

我不知道你们认不认可,我觉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儿时做过的一些游戏,在座的学生和老师想想你们幼儿时期有没有做过过家家的游戏,有没有做过开商店、打仗的游戏?有没有做过开学校的游戏,用洋娃娃、或者是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当学生、当老师。甚至我小时候还玩过结婚的游戏。

现在看看这些游戏是游戏还是戏剧?实际上这些游戏正规化就真的是戏剧。这类游戏和它的角色有关。有一种游戏叫角色游戏,我觉得角色游戏的正规化就是戏剧,但是我知道这话也不完全准确,因为游戏还有很多与角色无关的游戏,有很多类型……还有很多益智游戏,像同学们喜欢玩的三国杀,成人喜欢的搓麻将,都是一种益智游戏。还有我们学生更喜欢做的建筑游戏,用积木拼东西,或者小时候在沙滩上玩沙堆,但是这些游戏我就不归到戏剧里面去了。

戏剧是什么?戏剧是一部分跟游戏有关的,主要是跟角色游戏有关的,我们称之为戏剧。这是作为角色游戏的一种个性,但实际上我觉得同为游戏,都有一个共性的东西。做游戏过程中我们大家都会投入,大家都非常愿意,大家都觉得很轻松,而且会感到有一种进行智力劳动后所得到的满足,这都是游戏的共性的东西。

我们可以看到,角色游戏在我们儿童游戏中还是占有很大比重的。为什么说它重要?因为儿童通过对成人世界的观察、通过对成人世界的模仿,逐渐可以树立角色的意识,可以学习一些社会行为,可以熟悉一些社会规范,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非常看好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实际上正是通过这种观察和模仿,儿童完成了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初级阶段,这个过渡是那么自然和顺畅。

遗憾的是,这个阶段随着入学,突然就终止了,从小学开始,我们儿童进入了一个什么世界?进入了一个远离真实情境的一个符号世界,在这个符号世界学生要学什么?学习符号记载中的人类认识的精华,不管是对自然的认识还是对社会的认识,还是对人的心灵的、自身的认识,这些真知灼见,我们用符号把它表达出来。

儿童被告知:“只有掌握和占有这个知识,你才能够在这世界上面生存,才能够在这世界上面立足。”但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符号世界里面,学生的学习方式跟在学前的时候完全不一样,这种学习方式跟他与生俱来的喜欢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脱节。

我想刚入学的孩子更愿意趴在地上看蚂蚁,和一种非常枯燥的练习相比,他们更愿意躺在地上数星星。我们还有老师居然说:“上了大学你就可以玩了。”游戏和学习真的就这么对立吗?能不能我们把游戏兴趣的元素融入到符号世界的学习?让符号世界也能够带有快乐、投入、阅历以及智力劳动所获得的满足的可能性,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

戏剧在(儿童)发展中的重点不在于剧演得好不好,而在于参与者能够给它释放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正是通过这种(角色游戏)观察和模仿,儿童完成了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初级阶段,这个过渡是那么自然和顺畅。

戏剧的发展功能: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我们认识了儿童的天性以后,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接下来我就讲(戏剧)教育的一些基本功能。

有人说戏剧有四种功能,昨天我们看的话剧《雷雨》(指第三届儿童文化论坛文艺晚会节目),这就是戏剧的本体功能,就是表演功能。通过高度凝练的艺术加工而成的戏剧,我们可以获得很多真知灼见。一讲到戏剧,很多人脑中就会想到上台,就会想到涂脂抹粉,就会想到灯光、道具……但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让我这个搞科学教育的人,突然认识到戏剧原来还有其他很多功能,我们把它概括为发展功能,教学功能,以及治疗功能。

发展功能主要是指对心理能力的一种发展。比如思考问题的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戏剧有没有可能发展这种能力呢?我们看到,很多国家的戏剧教育不在于上台表演,而在于戏剧的这种发展功能。

我最近搞了一个影和偶的游戏,什么影?可以是手影,可以是体影,可以是指影,可能是皮影,还有各种各样的偶,可以有布袋偶,可以有提线偶……我就给学校看这个东西,其中一个偶,有一个老太太的形象,学生们还增加了一个鱼,于是他们就把一个金鱼和渔夫的故事很完美地演绎出来。老师们把它拍下来之后,孩子非常高兴地说,你看我们都会拍电影了。

就跟昨天晚上的另外一个节目《皇帝的新衣》(同《雷雨》),跟原来的剧本是不是有很大差异?无论从故事也好,从剧情也好,从语言也好,大大地增加了其他的内容。所以戏剧在(儿童)发展中的重点不在于剧演得好不好,而在于参与者能够给它释放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

手影的游戏

宁波论坛上,荆品艺术团表演的《雷雨》剧照

像我们在学校里是怎么做的,同样是龟兔赛跑,重视戏剧的表演功能的话,你会让学生把这个剧演出来。但是,现在我们会关注龟兔又一次赛跑,小兔又输了,小兔怎么输的呢?我们给他的启示是兔子跑不动了,也可能是乌龟采用交通工具了,乌龟用了滑板车滑过去了……它的重点不是如何表演剧本,而是如何创造剧本。

我们还演过《小猴子哪去了》。小熊猫过生日,大家都来给它庆贺生日。晚上,大家吃蛋糕,发现小猴子没有来,小猴子到哪去了?我们在1年级做这个实验。问孩子,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答案。有人说,小猴子忘了今天小熊猫过生日了……另一个同学说小猴子做好事去了,它半道碰到谁生急病,它把它送到医院去了。第三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的答案肯定跟他们不一样,其实小猴子没有迟到,它和大家开这个玩笑,它在窗子外面把布帘子拉起来,大家以为天黑了。”多逻辑化!

我们还可以做纸人,有一种软件,把它连续拍摄后可以编成一个小故事。我们就有了一个小纸人的故事。(大屏幕展示视频)他原来就是一个小纸人,跳到一个罐子里,发现那有两个回形针,于是他坐到回形针上面去,就变成了他的滑板。最后他出来以后一看有把钥匙,钥匙可以干吗,钥匙拿到身上他觉得像一个吉他,他开始弹吉他。所以非常有意思。

戏剧的教学功能: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

下面我想重点讲一下戏剧的教学功能……(我们能不能把儿童的游戏)跟我们的课堂教学整合到一起呢?这也是我现在极力推行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学科都可以得益于教育戏剧。

最常用的就是语文课。很多学校会用课本剧的方式,但实际上拍课本剧还是挺难的,也费时间的。记得《卖火柴的小女孩》吗,我们可以想一下,在你们小学时候,老师是怎么上课的,一般老师通读完了课文,就开始复述课文大意,把这篇课文嚼得烂烂的,一段一段逐字逐句讲给学生听……但是有次我参加一个培训后,我完全改变了,原来戏剧是如此有意思,它完全可以整合到我们语文教学中。我们来看怎么上这堂课。

通读完了课文,第一个活动,选择一个角色重新叙述故事。要么以奶奶的身份,要么以父亲的身份,要么以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身份。故事讲了三遍,角度都不同。这是第一个活动,戏剧的第一个元素。

第二个活动,每个小组选出故事中间的一个场景,把它表演出来。用四格画和定格的方式表演出来。有个小组选择的是瘦瘦的小女孩,让她演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个胖胖的小男孩自告奋勇地说:“我来演那个烧鹅。”那其他同学干什么呢?其他同学准备一个大桌子,他们说:“我们是那个餐桌。”小女孩划着火柴以后,那个烧鹅摇摇摆摆向她走过来。

还有的小组不管男生女生,一伙人大摇大摆走过去了,问他:“你演的是什么?”他们说:“我们演的是贵族,我们无视那个地方有一个死去的小女孩。”这是第二个活动……你说用这个方式,会不会加深孩子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个活动,选择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为他画像。有个小组选择给“父亲”画像,先要讨论“父亲”是什么样子,孩子们看了课文以后觉得“父亲”很凶,因为小女孩不敢回家。他们家很穷,不用说,怎么画“穷”?马上在“父亲”身上画了一个补丁。然后孩子们还提出这样的问题:“父亲为什么自己不去卖火柴?”他们想可能父亲是个残疾人,于是在画上就变成“父亲”瞎了一只眼睛又瘸了一只腿。画出来了,孩子的讨论是非常充分的。

第四个活动,选择一个角色,说上一段内心独白。我们语文老师经常教孩子“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来反映人物的性格”,但是孩子痛苦不堪,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内心独白说得那么自然。以“父亲”的身份说的内心独白是怎么说的?“天这么晚了,女儿还没有回来,真不应该给她发那么大的火。”以“奶奶”的身份说的内心独白是什么?“孩子,到我这来吧,天堂没有饥饿、没有寒冷。”

宁波论坛上,孩子表演的《皇帝的新装》剧照

到最后,我们让每个学生来给安徒生写一句话,我记得有个纸条上写的是:“希望你说的故事不是真的,谢谢安徒生爷爷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戏剧的元素,如果融入语文教学,它完全可以让一门教学变成另外一种样子。

读者剧场是声音的剧场

最近我们还在推一个事情,就是读者剧场。读者剧场是声音的剧场,它实践起来非常方便。

同样一个文学作品,孩子们用声音来表达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他们自己会有对文学作品有分析。比如说《草船借箭》,鲁肃是什么样的人?你觉得他有多高?你觉得他说话很快还是很慢?你觉得他会穿什么样的衣服?这种分析后,再用语言表达,孩子们会完全不一样。

当然,我们前面的训练会更具体,会告诉孩子语速为什么重要,语气为什么重要。所以那天在培训的时候,这边坐有老师有学生,我们培训的老师就出去了,让孩子大声地说。一般我在听课时,特别不喜欢的就是拿腔拿调的说话,本来好好地,突然说“下一个节目是”,换了一种方式,而且我们语文把它叫做“有感情地朗读”,我特别不能接受。感情应该是自发的,所以怎么让孩子们意识到这一点呢?我们会到外面去大声地喊。什么叫大声地喊,要让我听得见,要像导演一样。比如“今天下午不上课”,因为我从外地赶回来。你要这样启发孩子们喊话,“今天下午不上课”这个话完全就体现出来了。

语速怎么训练?同样是一句话,“吵什么吵,现在才6点。”如果是你爸爸妈妈喊你,礼拜六不小心把你喊醒了,“吵什么吵,现在才6点。”(急快,不耐烦)如果说老人呢?是长辈喊你呢?“吵什么吵,现在才6点钟。”(懒散)就用这种碎片化的方式告诉孩子们语气、语调、语速为什么重要。

训练完了,回头再把那篇文学作品简单地用旁白的方式,角色分配以后,再加上简单的肢体动作……可以看到读者剧场完全可以适合语文教学,我们在推这件事的时候,就变成了阅读教学的新思维……我们可以看到完全是另一种样子。

不久前我们在常州上了一节课。这课怎么上的呢?前半节我不说了,后半节是老师给同学们说:“我来提一个建议,我们建一个村庄好不好?我先来给村庄起名字,叫‘和谐村’。你们觉得‘和谐村’会是什么样子?”孩子们说:“‘和谐村’,关系很好,谁家有困难谁都可以去帮助他。”老师又说:“可惜这个村里有个巫婆。”

一对荷兰艺术家表演的图片故事

孩子们动用他们读过的所有关于巫婆的形象的东西,巫婆“又老又丑又吃人”。老师说:“你们看到那个巫婆后会怎么样?”孩子们说他们的想法,一个小组说:“我们大家联合起来打她。”还有一个小组说:“我们不理她,我们绕道走。”却有一个孩子那天他的腿断了,让人家背到课堂去的,结果他做了一个拥抱的姿势,可能他有一种独特的体验,觉得孤独的时候挺可怜的。老师说:“是的,这个巫婆很可怜,其实她不是一个吃人的巫婆,她就是一个爱生气的巫婆。”

这个巫婆什么样呢,孩子们就开始幻想了,得理不饶人啊,为一点小事就跟人家吵啊。老师说:“我们大家能不能帮帮她?”每个小组就开始想办法了,有的说:“下次你再生气的时候赶快吃冰淇淋。”“下次你再生气的时候赶快听音乐,赶快去散步。”想了很多很多的主意。最后老师就说了一句话:“我们有的时候也会生气,这些方法能不能用在我们自己的身上?”

科学与戏剧:孩子们忘了在学习

下面我特别讲科学。为什么科学跟戏剧我觉得有个天然的联系?我们现在科学课上特别提倡探究式学习,儿童的游戏天性的另外一个层次是什么?我刚才讲是智力与劳动的满足,就是探究。而我们科学课上提倡探究式的学习,所以用(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学生很快忘了他是在学习。

在来之前,我们在南京先上了一节课,给学生讲蜗牛。老师就买了许多蜗牛来,让孩子养蜗牛,不许养死的。你说这是游戏呢还是上课?孩子们赶快去查了,蜗牛吃什么,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环境。现在这个课已经上到第三个星期了,孩子们高兴地说:“不仅没有死,居然生了好多小蜗牛。”我也很吃惊,因为蜗牛是雌雄同体,它真的能够生出好多小蜗牛来。这个时候,我们觉得科学跟游戏真的是很难分的。

我们说数学是如此枯燥,有没有可能跟科学结合,采取另外一种方式来编写呢?如果是这样,大家可以忘掉是在学数学了。比如发生了一场命案,警察和法医来了,他们收集不同的证据,有的在收集指纹,会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指纹,指纹的分类。好,这个地方有200个嫌疑犯,根据他们收集到的嫌疑犯的指纹以及现场采集到的指纹,你来比对一下,孩子们最后把他锁定到这个嫌疑犯是45岁以上的人。

45岁以上的人还是有不少的,再怎么办?我们现场还会收集到血型,什么叫血型?血型是如何分类的?根据现场收集到的血型,孩子们来看这个嫌疑犯可能会是谁。还不足以锁定嫌疑犯的时候我们还会有更先进的基因辨别,什么叫基因,什么叫DNA,根据现场采集到的血型我们判定这个人的基因是什么样的,最后我们锁定到嫌疑犯。你说如果我们学校里的课程用这种方式来编写的话,大家会觉得是在学数学吗?从孩子的角度设计课程跟从学科的角度设计课程是完全不一样。

猜你喜欢

戏剧儿童游戏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