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5-11-07马德菊

医疗装备 2015年18期
关键词:直肠癌依从性状态

马德菊

(松滋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北松滋434200)

心理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马德菊

(松滋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北松滋434200)

目的:探索及分析心理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免疫功能、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7月~2015年3月的直肠癌术后患者60例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外周血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直肠癌;心理护理干预;术后;依从性;心理状态;免疫功能

为了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收集于2013年7月~2015年3月直肠癌术后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现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接诊的直肠癌术后患者60例进行临床研究。纳入标准:(1)文化程度≥小学;(2)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1]均≥50分。随机分成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最小者42岁,最大者74岁,平均(60.12±11.37)岁;研究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最小者43岁,最大者76岁,平均(61.37±12.5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直肠癌术后护理服务,研究组3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不良情绪状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给予患者采用鼓励、安慰、开导及耐心交谈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疑虑,使患者合理调节自身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2-3]。(2)认知干预:通过音乐疗法、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应对技巧训练等方法使患者掌握合理的心理应对技巧与行为训练方法,以有效消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认知。(3)社会家庭支持:帮助患者构建和谐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做好患者朋友与家属的思想沟通工作,为患者提供充分的关怀及精神支柱,帮助患者树立治疗及康复信心[4]。两组患者均干预时间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SDS与SAS评分)、治疗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一般依从、不依从等3级)、免疫功能(CD4+、CD8+、CD4+/CD8+)。

1.4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干预后的心理状:态研究组干预后的SAS评分为(37.75±6.79)分,SDS评分为(36.98±6.18)分;对照组干预后的SAS评分为(47.62±7.68)分,SDS评分为(46.34± 7.02)分。研究组干预后的SDS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对比:研究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比较结果[例,(%)]

2.3两组干预后的免疫功能情况对比:研究组干预后的外周血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的免疫功能情况比较结果(x±s)

3 讨论

直肠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且日趋年轻化。临床上治疗直肠癌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方案,但术后的永久性结肠造口对患者的心理、生理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大部分患者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相关研究显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身体的免疫功能关系密切,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在抗肿瘤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5]。而机体的心理情绪与免疫功能间关系密切,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两者互相影响,明显提高了肿瘤的转移率或复发率[6]。因此,给予直肠癌术后患者科学合理的心理疏导及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提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周银军,徐玉红,徐伟琴,等.心理干预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15-116.

[2]贾春雨,陈燕.延续护理干预对直肠癌造口术后病人焦虑状态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2):940-941.

[3]廖桂兰.延续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心理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19-20.

[4]杨多,张玲,马微微,等.心理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2):98-99.

[5]易昌华,张冰.心理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手术配合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0):7-8.

[6]钟乙红.心理护理对直肠癌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5):102,105.

735.37

B

1002-2376(2015)12-0173-02

2015-09-30

猜你喜欢

直肠癌依从性状态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