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门部胆管癌动态增强MRI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5-11-07

医疗装备 2015年18期
关键词:肝门胆管癌微血管

韩 松

(凤城市中医院,辽宁凤城118100)

肝门部胆管癌动态增强MRI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韩松

(凤城市中医院,辽宁凤城118100)

目的:对肝门部胆管癌动态增强MRI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对其进行MRI扫描,对肿瘤各区域MRI对比剂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术后对术中取出的样本进行染色检查,观察肿瘤微血管的分布并测定其密度,分析肿瘤微血管密度与相应区域的MRI对比剂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肝门部胆管癌肿瘤中心区域MRI对比剂的空间分布显著低于边缘区域。动态增强MRI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呈正相关。结论:MRI动态增强对比剂的空间分布可大致显示肿瘤区域微血管的密度,是无创检测肿瘤微血管的有效诊断方式,对评价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肝门部胆管癌;MRI;动态增强;对比剂;微血管密度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又称Klatskin瘤,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包括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2cm内的黏膜上皮癌,占胆管癌的60%以上[1]。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是反映肿瘤血管生成强度的重要指标[2],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对肝门部胆管癌动态增强MRI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就此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22例肝门胆管癌患者,排除肝硬化、高AEP水平的患者,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48.5±7.1)岁,病程14d~6个月。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消瘦乏力、上腹部不适,其中15例有陶土便。

1.2MRI扫描方法:

1.2.1仪器:GE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

1.2.2方法:首先进行常规MRI平扫。采用轴位快速自旋回波T2WI脂肪抑制成像序列扫描膈顶到肝下缘部位,再进行动态增强MRI扫描。利用高压注射器将对比剂Gd-DTPA(0.2mmol/kg)以及20ml生理盐水通过静脉快速团注(3ml/s),延迟8s后开始屏气,屏气时采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对病灶显示的最佳层面进行连续动态增强扫描(参数TR 5.8ms,TE 2.4 ms,反转角10°,矩阵128×256),之后间隔2~3min扫描8次[3]。在8s内完成对比剂团注,输注完对比剂后立即采用冠状面3D-FLASH扫描序列进行动态增强MRI成像。

1.2.3动态增强MRI观察指标:利用MRI工作站显示病灶的最佳层面,计算ΔSI(早期信号增强率)[4]ΔSI%=(SI增强后-SI增强前)/SI增强前×100%。

1.3微血管密度的测定:对样本处理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在低倍(×100)显微镜下选择3个微血管密度集中区,在高倍(×400)显微镜下分别在肿瘤的中心和边缘再各取3个微血管密度集中区,数出各区域内的微血管数目,即为该区域的微血管密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观测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采用线性回归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肿瘤中心区域MRI对比剂的空间分布显著低于边缘区域(P<0.05)。肿瘤中心的ΔSI显著小于边缘区域,而中心区的MVD也显著低于边缘区,即在肿瘤各区域内动态增强MRI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

表1 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各区域的MVD与ΔSI(x±s)

3 讨论

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采取手术切除是唯一治疗手段,但由于肿瘤的位置特殊,因此手术难度较大,患者预后也较差。肿瘤血管是为肿瘤提供营养物质的通道,很多研究表明肿瘤血管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5],因此MVD可作为评价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对比剂Gd-DTPA可分布在体内血供丰富、血管通透性强的区域。肿瘤早期强化是由于肿瘤边缘区域微血管大量分布,而在肿瘤中心区域内增强是由于该区域内大量分布纤维组织[6]。在对比剂由肿瘤边缘区向中心区分布的过程会产生延迟。使用对比剂对肿瘤区域进行造影,对比剂首次通过肿瘤区域阶段内强化信号的强度是和对比剂在肿瘤区的分布相关的,因此此阶段是诊断肝门部胆管癌的重要阶段[7]。本研究采用GE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增强扫描,在快速团注对比剂8s后,对肿瘤的最佳层面进行连续扫描,可充分反映输注对比剂后肿瘤的强化表现。

本研究显示,肝门部胆管癌肿瘤边缘区域的MRI对比剂的空间分布显著高于中心区域。由于微血管在肿瘤边缘区域大量分布,因此肿瘤中心的早期信号增强率显著小于边缘区域,而中心区的微血管也显著低于边缘区,即在肿瘤各区域内动态增强MRI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可通过肿瘤各区域的早期信号增强率大致判断肿瘤各区域内的微血管密度,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动态增强MRI对比剂的空间分布和肿瘤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可反映肿瘤内血管的密度和活性,可以无创性判断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预后,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1]宫琳,张炳远,孙传东.VEGF、P27蛋白在胆管癌中的表达、CT及临床意义[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2):1614-1617.

[2]矫娜,孔祥泉,史河水,等.肝门部胆管癌动态增强MRI对比剂空间分布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03(6):445-448.

[3]Mansfield SD,Barakat O,Charnley RM,et al.Management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in the North of England:pathology,treatment,and outcom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1(9):7625-30.

[4]矫娜,马捷,孙黎明,等.肝门部胆管癌MR表现与病理、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03(1):465-469.

[5]沈比先,谭四平,彭珂文,等.肝门区胆管癌的MSCT与MRI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2(1):67-70.

[6]Otto G,Romaneehsen B,Bittinger F,et al.Preoperative imaging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surgical evaluation of standard practices[J].Z Gastroenterol,2004,42(2):9-14.

[7]Shin JY,Kim JO,Lee SK,et al.LY294002 may overcome 5-FU resistance via down-regulation of activated p-AKT in Epstein-Barr viruspositive gastric cancer cells[J].BMC Cancer,2010,(3)10:42.

R735.8

A

1002-2376(2015)12-0002-02

2015-09-12

猜你喜欢

肝门胆管癌微血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脏里的胆管癌
联合半肝切除与围肝门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B7-H4在肝内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CXCL1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肝门部胆管癌47例临床分析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