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砂砾性痛风石的超声特征研究
2015-11-07孙卓贵王震环施艳玲姜海娜张书君
孙卓贵,王震环,施艳玲,姜海娜,张书君
(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天津300400)
对慢性砂砾性痛风石的超声特征研究
孙卓贵,王震环,施艳玲,姜海娜,张书君
(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天津300400)
目的:探讨慢性砂砾性痛风痛风石的超声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1例痛风患者106个受影响部位超声图像进行纵切及横切扫查,根据回声强弱、性质、轮廓、数量及弱回声晕的存在与否将痛风石分为若干类型。结果:在106个受累部位中,绝大多数痛风石表现为高回声。其中不均质高回声40个,高回声伴钙化42个,低回声伴钙化2个。边缘界限不清94个。多个成组痛风石70个,单个痛风石20个。伴有声晕的痛风石65个。病程与痛风石钙化无明显关系(P=0.45)。结论:痛风石通常有强回声、非均质回声、轮廓不清、多个成组的特点,并有一个弱回声晕包绕。单个痛风石和患病的长短与钙化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慢性砂砾性痛风石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将有助于超声对它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帮助,从而降低其发病率。
痛风;慢性砂砾性痛风石;超声技术
痛风是由于血液中尿酸浓度增高所导致的,其根本原因是嘌呤代谢紊乱[1]。当单尿酸钠结晶在软组织及四肢关节处发生沉积,则形成痛风石,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症,反复发作则造成关节畸形。研究发现,40岁左右的人群发病率最高,男性好发。另有报道,痛风发病率近年有增加趋势。慢性砂砾性痛风是痛风石的临床表现,一般出现在病程5~12年的未充分治疗的痛风患者中,痛风石可沉积在任何类型的组织,常在邻近手、肘、脚、膝盖关节的皮下组织、耳廓附属物和鼻尖处见到[2]。对于典型的痛风性痛风石,诊断检查没有必要。由于痛风有时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当血尿酸在正常水平,痛风石类似炎性或肿瘤影像时的情况下,应做超声检查[3]。有研究指出,慢性砂砾性痛风痛风石的超声特点是:(1)强回声性是痛风石最常见的特征,强回声性是痛风石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一个独特的特点。(2)有尿酸盐沉积或钙化的痛风石强回声性是次要的特征。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砂砾性痛风痛风石的超声特点,将有助于为临床提供一个非侵入性影像学诊断方法,促进非典型表现的病例的诊断及对软组织结节鉴别诊断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经临床诊断明确的慢性痛风患者31例(106个部位),其中男29例,女2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42.5岁:病程4~25年。各生化指标数据见表1。
表1 研究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为年龄大于31岁,关节液中发现MSU晶体或患者达到了痛风ACR(痛风诊断符合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分类标准)标准男女患者。患者有慢性沙砾性痛风有或没有慢性肾功能障碍均包括在内。排除标准为临床诊断痛风但没有痛风石晶体的患者和其他晶体性疾病的患者。
1.3分组:按病程长短,将痛风患者分为5组,即0~5年、6~10年、11~15年、16~20年,其中Ⅰ组7例,Ⅱ组9例。Ⅲ组8例,Ⅳ组6例,V组1例。
1.4方法:患者无需特殊准备,机器预置肌骨检查条件,适当调节增益,暴露检查部位,从纵向和横截面对这些图像进行评估。对于受影响较大部位,必要时使用宽景成像进行检查。所有的操作由二位具有8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师进行。对有分歧的病例在双方共识下获得解决。
对痛风石以回声性质、轮廓、数量和有无弱回声晕进行分类。其回声的特点分为强回声或弱回声。回声的性质特征分为均匀、非均匀、非均匀带有钙化。轮廓分为清晰和不清。痛风石的数量特征分为单个、多个成组和多个孤立(分散)。如果痛风石成簇出现被视为多个成组。有声晕的痛风石可见弱回声带部分或全部包绕其周边,否则被视为晕缺失。
1.5观察指标:采用统计学分析及方法,证明群体之间有关疾病的长短和钙化的数量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1.6统计学方法:统计学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统计病程和痛风石钙化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那些痛风石钙化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数据,采用Fisher精确统计法去确定两者之间是否有相关存在。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是否每例患者的平均体质量与患者的尿酸水平存在相关关系[4]。结果中无词数据
2 结果
在106个受累部位中,绝大多数痛风石表现为高回声(92.3%);其中不均质高回声40个,高回声伴钙化42个,低回声伴钙化2个。边缘界限不清94个。多个成组痛风石70个,单个痛风石20个。伴有声晕的痛风石65个。在强回声痛风石中,大多数为非均质强回声(37.6%),其次为非均质强回声带有钙化(32.6%),最少是均质强回声(25.0%)。62.5%的病例周边有弱回声晕。非均质强回声带有钙化(32.6%),最少是均质强回声(25.0%)。病程与痛风石钙化无明显关系(P=0.45)。在各组患者之间患病长短和钙化数量之间无相关性(P>0.05)。Fisher's精确检验没有发现痛风石钙化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存在显著的统计关系(f-1.00)。
3 讨论
由于痛风结石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有些痛风有时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当血尿酸在正常水平,痛风石类似炎性或肿瘤影像时的情况下,应做超声检查。研究表明,强回声性是痛风石最常见的特征[5],占病例的96.3%,强回声性是痛风石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一个独特的特点。此外,有尿酸盐沉积或钙化的痛风石强回声性是次要的特征[6]。体积小的强回声<1mm代表滑膜微痛风。在强回声痛风石中,大多数为非均质强回声(37.6%),其次为非均质强回声带有钙化(32.6%),最少是均质强回声(25.0%)。96.3%的病例表现为强回声和70.2%病例表现为非均质回声性,是痛风石诊断指标,可用于与风湿性结节的鉴别诊断[3]。62.5%的病例周边有弱回声晕,周边弱回声晕是痛风石的显著特征,具有诊断上的价值。通过对痛风石钙化的存在和病程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表明两者无显著的统计学斯皮尔曼相关(P=0.57),对疾病持续时间和钙化数量也无相关性(P=0.524)。这表明钙化痛风石不一定比没有钙化的发病时间更长[4]。在检查的痛风石病例中仅有3.7%表现为弱回声区,这些代表纤维和炎症组织区域,研究中没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只有慢性砂砾性痛风,可能是因为这一点,弱回声痛风石的比例很低。本研究显示,慢性砂砾性痛风痛风石主要特征是在96.3%的病例中存在强回声性和70.2%的病例中存在非均质回声性,其中包括钙化。轮廓不清的占90.4%,多个分组结节占67.3%和外周存在声晕的占62.5%。观察到的痛风石的新特征是单个结节,在所分析的病例中占19.2%,病程和钙化存在没有关系。由于痛风有时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当血尿酸在正常水平,痛风石类似炎性或肿瘤影像时的情况下,应做超声检查由此得出结论:痛风石通常有强回声、非均质回声、轮廓不清、多个成组的特点,并有一个弱回声晕包绕。单个痛风石和患病的长短与钙化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砂砾性慢性痛风石钙化的发生可能部分会受到与慢性肾病有关的钙代谢异常影响而增加,但与痛风患者的患病时间长短没有必然联系。结节钙化可以帮助区分类风湿结节、皮下肿瘤结节,一般这些结节无钙化。其他钙化结节也包括在慢性砂砾性痛风的鉴别诊断中,例如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以及其他钙化如软组织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本研究通过对慢性砂砾性痛风患者的超声检测分析,可以鉴别不同部位的各种痛风石,如皮下组织、软骨、滑囊、肌腱、韧带、骨骼和关节。这有助于在具体治疗方面的决策,降低发病率。同时还建立了一些标准,以帮助鉴别由肿瘤、炎症和感染过程导致的结节。尽管众多的影像学技术在痛风的辅助诊断和疗效随访中有了显著进展,但已有研究大部分都是在病程较长的患者中进行,因此将影像学技术纳入分类标准短时期内尚不可行,需进一步拓展和研究。
[1]刘炜,薛华丹,曾学军,等.双能量CT检测痛风患者尿酸盐沉积的初步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6):646-648.
[2]王磊,邱逦,张凌燕.痛风性关节炎的高频超声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2):376-379.
[3]冷钱英,唐远姣,张凌燕,等.不同超声表现在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5(3):424-427,446.
[4]张国丽,王晓磊,哈斯.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0):6488-6490.
[5]邓雪蓉,张卓莉.新型影像学技术在痛风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10:4-7.
[6]陈谦,陈兴国,殷信道.双能量CT痛风石成像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5,4:357-360.
R 971.1
A
1002-2376(2015)12-0046-02
2015-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