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长期飞行对人体超重耐力影响及防护技术研究

2015-11-07陈晓萍阚广悍谷志明黄伟芬白延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北京100094

载人航天 2015年2期
关键词:充气式被试者猕猴

吴 萍,吴 斌,陈晓萍,阚广悍,谷志明,黄伟芬,白延强,王 跃,刘 敏(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北京100094)

·基础研究·

中长期飞行对人体超重耐力影响及防护技术研究

吴萍,吴斌,陈晓萍,阚广悍,谷志明,黄伟芬,白延强,王跃,刘敏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北京100094)

为探讨中长期空间飞行(30 d以上)后飞船应急返回对机体超重耐力的影响及防护技术,首先选用42只健康雄性成年猕猴,随机分为4组,进行中长期模拟失重再超重的病理生理影响及其机理研究;之后选22名健康被试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穿着绳索拉紧式和充气式抗荷服,测定各自选定的高低2种压力制度时的下体负压耐力;最后选8名健康志愿者,测试在不穿抗荷服、穿着绳索拉紧式和充气式抗荷服三种状态下承受超重过载时的生理反应。实验表明,高+G x作用,使猕猴脏器出现病理性损伤,相同G值猕猴头低位卧床后再超重组引起的病理损伤要比单纯超重组严重;绳索拉紧式抗荷服和充气式抗荷服可以提高人体下体负压耐力和超重耐力。

加速度;下体负压;超重耐力;病理生理;抗荷服

1 引言

超重对人体生理系统的影响一直是重力生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载人航天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高+G x作用可使航天员出现病理损伤[1,2],高+G z作用会引起灰视、黑视、甚至意识丧失。失重可以使航天员超重耐力下降,特别是长期飞行后表现更为明显[3]。载人飞船在上升和返回,特别是应急返回过程中,航天员会遇到较为强大的超重作用,因此,探讨高过载对机体的病理生理影响,研究提高航天员超重耐力的防护技术,一直是国内外航天医学专家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G x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合理体位的选取、采用赋型座椅、改变呼吸气体成份和加压呼吸、对航天员进行超重耐力选拔与训练、从工程设计上对超重进行控制等[4]。国际空间站提高返回前超重耐力的防护措施主要有体育锻炼、水盐补充、使用抗荷服等[5-8]综合性防护方法。我国航天员在即将实施的空间站任务中也将面临中长期飞行问题,必须考虑航天飞行失重因素对人体超重耐力的影响。本文针对后续载人航天任务,探讨了中长期空间飞行(30天以上)后飞船应急返回对人体超重耐力的影响及防护技术,为制定航天员在轨中长期飞行后飞船应急返回超重医学要求、研制航天防护装备提供理论依据。

2 猕猴头低位卧床30天后再超重的病理生理影响

2.1研究内容与方法

2.1.1研究内容

该研究主要是动物实验,包括两部分研究内容:猕猴中长期模拟失重模型建立和猕猴中长期模拟失重再超重的病理生理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2.1.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雄性恒河猴(Macacamulatta),年龄4~8岁、体重7~11 kg,体长85~95 cm;病毒、细菌、寄生虫的控制应符合GB14922.2-2001等要求[9-10];实验用猴需为B病毒和结核菌阴性。动物购置后,在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SPF级动物实验室进行模拟失重28~30天,按表1的分组情况进行模拟失重分组。

表1 动物分组及个体解剖取材时间点Table 1 Animal grouping and anatom ical sam p ling tim e

2.1.3实验方法与步骤

由于高过载对人体能够造成损伤,且有可能是不可逆性损伤,因此我们不能把人作为研究对象,我们选取了与人最相近的猕猴为研究对象。而猕猴模拟失重模型的建立就成了该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

1)猕猴中长期模拟失重实验装置的研制

首先研制了猕猴头低位实验装置,见图1。实验装置设计原则是在确保动物安全的前提下,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生理损伤和应激反应,使猕猴心理感受平稳,保证猕猴的基本生活和生理体征相对稳定,同时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因此,该装置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a.实验台主架:采用不锈钢圆管焊接而成,整体尺寸1285 mm×850 mm×800 mm。

b.旋转实验台:提供猕猴头低位模拟失重的基本实验台面,使用帆布作为实验台面,此材质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及通气性,可减缓猕猴长期固定和情绪激动时对其皮肤造成的损伤,帆布或牛皮夹层中有软薄钢板,起到支撑作用。实验台面根据动物实际尺寸开挖绑定口,利于实验过程中动物的绑定。

c.旋转定位装置:可以精确控制实验台的角度,并可使实验台通过固定轴纵向自由旋转。

d.饮食娱乐装置:可使实验动物在绑定状态下自由取食、饮水,同时提供基本娱乐功能。

e.废物清理装置:实验台底部放置抽屉式不锈钢废物清理池,便于卫生清理。

2)猕猴模拟失重模型的建立及模拟失重

模拟失重模型的建立是该研究的关键技术,为了确保模型有效,开展了4项研究,即猕猴选用标准研究、不同体位在模型建立实施中的差异性研究、猕猴适应性训练方法研究和模型有效性评价。然后将42只健康雄性成年猕猴,随机分为预实验组、对照组、单纯超重组、失重后超重组,将单纯失重对照组和失重后超重组的猕猴俯卧位于模拟失重装置上模拟失重30天。

图1 猕猴中长期模拟失重模型装置Fig.1 Device for simulating m idlong-term weightlessness in Rhesusmonkeys

3)离心机实验及病理检查

测试前猕猴禁食8 h,予以846合剂(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生产,吉牧防便字(1990)47号,成份:氟氟哌啶醇、保定宁、新保灵、氯胺酮,对心血管影响小,然后选取0.15 ml/kg)肌注麻醉,仰卧位固定于离心机躺床上,背角为70。剪掉部分胸腹部皮毛,贴心电电极(胸腋导联CM5),通过引电环将信号传输至多导生理记录仪监测并记录心电图、心率。肌注拮抗剂,待动物清醒(以心率和角膜、疼痛反射恢复为指示)后,进行+G x(+11G x/270 s,+13G x/230 s,+ 15G x/200 s)超重作用。离心机旋转期间连续监测和记录心电图、心率。+G x作用结束后,继续监测和记录心电图、心率,直至其基本恢复或时间达到30 min。离心机旋转前后2 h内进行CT检查,动物按照表1的安排,1天后放血处死,按肺、心、肾、脑、其它的顺序进行解剖、大体观察、取材及病理学检查。

2.2研究设备

动物离心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制,旋转半径为1.5 m,可产生的最大超重为25G,G值精度为±0.2G。

2.3研究结果

2.3.1猕猴中长期模拟失重模型的研究

由于猕猴在组织结构、生理和代谢功能等方面与人有着极强的相似性,最易解决人类相似疾病及其发生机制,是医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动物。文献报道[11-12],航天员失重飞行和人体头低位卧床-6°卧床模拟失重引起的血浆容量等下降与猕猴头低位-10°的反应相似,因此,该研究我们采用的头低位角度为-10°。

2.3.1.1猕猴选用标准研究

为保证实验顺利实施,尽量避免因实验猕猴自身动物习性缺陷而造成实验中止或动物死亡,在实验开始我们就十分重视猕猴选用标准研究。即在确定猕猴为自繁自育的仔二代猕猴,年龄和体重的基础上,以合适猕猴档案资料为基础,将入选猕猴随机分组放在放养场内观察个体习性,并反复打乱,重新组合来观察个体表现,如:运动能力,是否合群等。然后进行麻醉药物耐受性检查、自身疾病排查、动物整体表现及体质等。最终选出符合本次研究的猕猴。即猕猴性情必须温和,无不良攻击行为;猕猴必须不能对846合剂、氯胺酮等麻药有耐受性,并基础代谢正常。

2.3.1.2不同体位在模型建立实施中的差异性研究

为了确定猕猴在卧床期间采用何种体位(仰卧位或俯卧位),我们进行了不同体位在模型建立实施中的差异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仰卧位的猕猴易发生褥疮和感染,实验初期即发生皮肤损伤,进食和饮水所需时间较长(4小时)等缺点,而俯卧位的猕猴只有个别猕猴在实验中后期偶尔出现皮肤损伤,进食和饮水所需时间显著下降(1小时)。因此,该研究猕猴头低位卧床的体位采用的是俯卧位。

2.3.1.3猕猴适应性训练方法研究

尽快地建立条件反射,让猕猴由自由状态到模型状态是模型建立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首先使猕猴适应实验室环境,然后再使其适应实验状态环境(即头低位-10°俯卧位状态)。为保证已选用猕猴转场后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在猴场驻留期间将食用与实验阶段同样的饲料。在猕猴适应实验室环境期间,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来影响猕猴的认识和学习。由于猕猴的认知和学习能力较强,以10天为周期实施模型建立,经上述方法训练的猕猴,其实验状态、进食量、应激水平和损伤情况远远优于不经训练的猕猴。

2.3.1.4模型有效性评价

其中模型有效性研究从心血管指标、肌肉系统指标和骨密度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各系统的指标变化与实际飞行的人体的变化趋势一致[13]。模型很好的模拟了航天飞行导致的心血管功能失调效应、肌肉萎缩效应和骨丢失效应。其中血容量、心率变异指标、比目鱼肌横截面积、肌纤维类型等变化显著,腰椎骨密度降低显著。

2.3.2光镜检查结果

1)单纯失重组较单纯对照组肺部变化重,单纯失重组肺部出现了毛细血管充血的现象,脑部出现了多形细胞层深层的水平走向的有髓纤维排列较紊乱,出现细胞空泡变性的现象,而单纯对照组没有出现。

2)失重后11G组超重作用前后心脏未见明显异常,肺脏也未见明显异常变化(肺脏可见毛细血管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未见肺泡融合主要由于失重前CT检查肺部有出血),大脑未见明显异常。

3)单纯超重组13G恢复1天组心脏基本正常,未见毛细血管充血和心肌变性,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有病灶猴除外),9天见有单核细胞浸润;肺脏恢复1天组可见肺血管轻微充血,9天组未恢复仍有充血。说明9天肺部损伤不能完全恢复。失重后13G组恢复1天组1只猴心脏未见异常,1只出现了毛细血管充血的现象,肺脏出现了血管充血现象,肺泡融合现象,可见大面积炎性细胞浸润,大脑细胞核核周出现了空晕,未见锥体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异常变化,和未失重组15G组变化相似。恢复9天组心脏未见血管充血现象,见轻微炎症反应,肺脏仍见血管充血和炎性细胞浸润,未见肺泡融合现象。大脑未见核周空晕现象。见图2至图7。

4)失重后15G组病理变化要重于未失重15G组,未失重15G恢复1天组心肌可见心内膜轻度充血和芝麻大小出血点,肺脏可见毛细血管充血,肺萎陷明显,大脑可见锥体细胞胞体轻度皱缩,胞浆轻度深染,核膜和核仁还可辨认,胶质细胞轻度肿胀,周围出现明显空晕。失重后15G组心脏可见心肌间质增宽,呈现轻微水肿,有细胞浸润。肌纤维间散在有大量的红细胞,有些肌纤维的横纹消失闰盘不清楚,偶见有呈深粉色的不规则波浪形收缩带,疑似轻微心肌梗死;肺脏出现了大面积气肿,大面积淤血带;大脑部分细胞出现核固缩,胞浆空泡化,胶质细胞明显肿胀,与未失重21G超重组变化相同。

2.3.3猕猴肺部CT影像结果

1)单纯对照组和失重后对照组未见异常变化。

2)单纯13G超重组超重作用后1天出现气肿、少量气胸或胸膜下出血的现象,9天完全恢复,见图8。

3)失重后11G超重组超重前后未见异常变化。

4)失重后13G超重组超重作用后均出现了气胸现象,其中左下肺较前新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肺损伤可能出血,该猴超重前出现了发烧的现象,并于24 h内死亡,见图9。

5)失重后15G超重组超重作用后均出现了肺气肿或气胸的现象,数量多,范围广,1只左下肺较前新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肺损伤出血可能,24 h未恢复,见图10。而未失重15G超重组作用2 h猕猴出现了肺气肿现象,但未见气胸,且24 h内恢复,说明模拟失重加重超重对猕猴的损伤。

图8 单纯超重13G恢复1天和9天肺MSCT结果Fig.8 Lung M SCT result of 13G x hyper-gravity group one day and nine day after recovery

3 航天抗荷装备样件研制及防护效果评价

载人航天飞行实际表明,中长期飞行人体超重耐力降低。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在高+G x作用,相同G值猕猴头低位卧床后再超重组引起的病理损伤要比单纯超重组严重。因此,为了提高航天员超重耐力,确保飞行安全,必须研制防护装备,并确定防护效果。本章主要研究内容是产品研制和人体实验,包括两部分:①航天抗荷服研制;②航天抗荷服防护效果评价实验。

3.1航天抗荷装备研制

本部分包含航天抗荷服试验件研制和样件研制。通过试验件研制确定抗荷服面料、初步方案,然后进行地面效果评价,根据地面效果评价结果对试验件进行改进,完成原理样件的研制。原理样件研制后进行离心机验证。

3.2防护效果评价实验

本部分包含航天抗荷服地面评价实验和航天抗荷服离心机验证实验。采用的实验设备为:

1)载人离心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制,旋转半径为8 m,采用测控计算机实时控制上下位机,可模拟各种不同形状的超重曲线。

2)下体负压舱:由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设计、襄阳510厂制造。负压范围0~100 mmHg,负压增长率可达-30 mmHg/s,负压控制精度≤1.0 mmHg。

3)旋转床:北京和平医疗器械厂制造,旋转角度范围:0~180°,旋转速度范围:5~45°/s。

3.2.1航天抗荷服地面评价实验

3.2.1.1研究对象

22名被试者,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无心肺疾病史,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1人,分别进行两种抗荷服防护方案研究。绳索拉紧式抗荷服组被试者男9名,女2名,年龄20~29岁,身高(163.09±4.0)cm,体重(58.36±6.9)kg;充气式抗荷服组男7名,女4名,年龄22~27岁,身高(167.73±2.3)cm,体重(69.64±6.4)kg。

3.2.1.2实验方法

拟定绳索拉紧式抗荷服三种压力制度[14-15]分别为:20~30 mmHg、30~40 mmHg及40~50 mmHg,充气式抗荷服三种压力制度分别为:30~40 mmHg、40~50 mmHg、50~60 mmHg。以耐受2小时或者受试者出现不能耐受主诉或者体征,要求终止实验为耐受终点。过程中检测心率、血压,记录穿着服装时的主观感觉,评价不同压力制度下耐受时间及主观感受的差别,从其中选定2种抗荷服压力制度进行下体负压耐力有效性的评价。在安静环境中仰卧位休息30 min,被试者按声音指令以12次/min的频率呼吸,记录10 min数据。平卧位后,倾斜床在5 s内旋转至75°,站立2 min后进行下体负压暴露。下体负压暴露采用Lightfood阶梯式上升方案,即:-20 mmHg/ 1 min,-30 mmHg/3 min,-40 mmHg/5 min,-50 mmHg/7 min,-60 mmHg/9 min。当受试者出现耐力终点指征时,卸除负压筒内负压,并将旋转床快速旋转至平卧位,终止实验。

3.2.2航天抗荷服离心机验证实验

3.2.2.1研究对象

8名健康男性(与航天员体形相近),年龄24~37岁,身高(168.09±4.2)cm,体重(58.36±5.8)kg;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无心肺疾病史,无颈椎、腰椎,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

3.2.2.2实验方法

根据航天抗荷服地面评价实验研究结果,选择压力制度为30~40 mmHg。被试者不穿抗荷服、穿着绳索拉紧式抗荷服和穿着充气式抗荷服分别经受2G x/30 s,4G x/80 s和6G x/60 s的超重过载。过程中记录被试者的主观反应、心率、脉搏波等,评价穿着不同抗荷服受试者的耐受G值、耐受时间、主观反应和客观指标的变化。

3.3结果

3.3.1航天抗荷装备研制

抗荷服是一种物理性防护措施,穿着时可以防止超重作用期间由于惯性力和静水压力梯度引起血液流向下肢,增加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头部血液供应,提高人对超重的耐力。本研究共研制了两种类型的抗荷服。

1)绳索拉紧式抗荷服

绳索拉紧式抗荷服用弹性织物制成,由短裤和左、右绑腿组件构成。在短裤腰部外侧及绑腿内侧设有调节装置,由8-80调节带及3-80调节绳组成,通过拉紧调节绳使衣面对下肢体表施加相应的压力。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绳索拉紧式抗荷服Fig. 11 Rope taut anti-G suit

2)充气式抗荷服

抗荷服主体由前、后腰组件和左、右裤腿组成,采用阻燃高强度美塔丝绸材料制造。腰部和左、右裤腿上都装有大拉链,便于穿脱。调节绳和带尼龙搭扣的保护布组成调节系统,便于不同体型航天员穿着。膝盖部位漏空,方便活动。抗荷装置由五囊式抗荷胶囊、单向进气嘴等组成。抗荷胶囊分布在腹部、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各一个,联成一体,由安装于腰部的单向进气嘴进气。胶囊装在囊套内,固定在裤腿衣面上。通过给胶囊充气,胶囊膨胀压紧体表,达到抗荷作用。结构如图12所示。

3.3.2航天抗荷装备地面评价实验

1)抗荷服穿着效果主观感受

穿着绳索拉紧式抗荷服测试表明,在40~50 mmHg压力制度下,被试者主诉下肢发麻,局部压痛,且穿着时的耐受时间(56.5 min)相比于20~30 mmHg(120 min)及30~40 mmHg(120 min)有显著差异性(P<0.01),因此绳索拉紧式抗荷服选定20~30 mmHg、30~40 mmHg两种压力制度进行下体负压耐力有效性的评价。

图12 主体、抗荷囊结构、单向充气嘴结构图Fig.12 Structure of main body,an ti-G capsule,and unidirectional inflating valve

穿着充气式抗荷服测试表明,在50~60 mm-Hg压力制度下,被试者主诉下肢发麻,局部压痛,且穿着时的耐受时间(56 min)相比于30~40 mmHg(120 min)及40~50 mmHg(120 min)有显著差异性(P<0.01),因此充气式抗荷服选定30~40 mmHg、40~50 mmHg两种压力制度进行下体负压耐力有效性的评价。

2)穿着抗荷服时下体负压耐力的改变

穿着绳索拉紧式抗荷服时,被试者下体负压耐力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20~30 mmHg压力(22.3±1.76 vs14.3±1.58 min,P<0.01)及30~40 mmHg压力(24.4±0.39 vs 14.3±1.58 min,P<0.01)时下体负压耐受时间显著延长,累计应激指数也显著增加(892.6±112.70 vs 490.5±98.12 mmHg*min,P<0.01)及(1102.9±65.15 vs 490.5±98.12 mmHg*min,P<0.01)。

穿着充气式抗荷服时,被试者下体负压耐力同样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30~40 mmHg压力组(18.6±1.83 vs 12.5±1.21 min,P<0.01)及40~50mmHg压力组(23.3±0.90 vs12.5±1.21min,P<0.01)时下体负压耐受时间显著延长,累计应激指数也显著增加(831.2±104.25 vs 490.6±57.85 mmHg*min,P<0.01)及(1097.2±54.15 vs 490.6 ±57.85 mmHg*min,P<0.01)。

3.3.3航天抗荷装备离心机验证实验

1)穿着不同抗荷服的被试者主观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穿着抗荷服的志愿者发生头晕和头稍晕的个体减少:未穿抗荷服发生有8人次,穿绳索拉紧式抗荷服的有4人次,穿充气式抗荷服的有2人次;穿着抗荷服的志愿者发生视觉模糊和视觉稍模糊的个体减少:未穿抗荷服发生有8人次,穿绳索拉紧式抗荷服的有4人次,穿充气式抗荷服的有3人次。详见表2。

表2 穿不同抗荷服症状人次统计Table 2 Statistics of symptoms without anti-G suit or with various anti-G suits

2)穿着不同抗荷服的被试者超重的耐受情况

见表3,可知穿着抗荷服比未穿抗荷服超重耐受时间长,但未见显著性差异,其中1人未穿抗荷服时6G只耐受了15 s,而穿充气式抗荷服的完成了该试验。详见表3。

表3  6G耐受时间统计表Table 3 Endurance time of 6G hypergravity

3)生理指标的变化

穿着抗荷服能够改善人体头部供血,降低心率的改变量。详见表4、5。

表4 不同类型抗荷不同G值心率的变化Table 4 Heart rate changes with different anti-G settings and different hyper-gravity levels

表5 穿着不同抗荷服脉搏波高度变化率Table 5 Change rate of pu lse wave height in different anti-G settings

4 结论

本研究针对中长期空间飞行后飞船应急返回对机体超重耐力的影响开展研究,通过理论研究、人体和动物实验研究、装备研制及实验等几个方面,得出以下结论:

1)建立了猕猴中长期模拟失重模型。即猕猴模拟失重头低位角度为-10°,体位为俯卧位,实验前进行适应性训练,实验期间给予伦理关护等。

2)高+G x作用,使猕猴脏器出现病理性损伤,相同G值猕猴头低位卧床后再超重组引起的病理损伤要比单纯超重组严重。猕猴头低位卧床30天后再超重+11G x组超重作用前后CT检查结果和细胞学观察结果未见明显的病理损伤;头低位卧床30天后再超重+13G x组超重作用后CT检查结果和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可见病理损伤加重,9天后损伤减轻;猕猴头低位卧床30天后再超重+15G x组超重作用后CT检查结果和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可见病理损伤严重。

3)研制了绳索拉紧式抗荷服和充气式抗荷服原理样件。

4)穿着绳索拉紧式抗荷服时高低两种压力制度下被试者下体负压耐受时间和累计应激指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1),平均动脉压和每搏量呈升高趋势,心率呈降低趋势,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穿着充气式抗荷服时高低两种压力制度下被试者下体负压耐受时间和累计应激指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1),平均动脉压和每搏量呈升高趋势,心率在高压力制度组呈降低趋势。

5)穿着抗荷服的志愿者头晕和视觉模糊的发生率显著减少,离心机+G x耐受时间增加,心率改变量呈降低趋势,脉搏波高度变化率呈降低趋势。

[1]吴斌,谢宝生.+G x负荷对大鼠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15(6):406-409. Wu Bin,Xie Baosheng.Effects of+G x load on enrgymetabolism of brain tissue in rats[J].Space Medicine&Medical Engineering,2002,15(6):406-409.(in Chinese)

[2]吴斌,吴萍,阚广悍.高+Gx暴露对猴肾脏的损伤作用及恢复[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6,17(3):180-184. Wu Bin,Wu Ping,Kan Guanghan.Noci-influences of sustained+Gx load on rhesusmonkey and its recovery[J].Chin Aerospace Med,2006,17(3):180-184.(in Chinese)

[3]黄伟芬.航天员选拔与训练[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181. Huang Weifen.Astronaut selection and training[M].Beijing:National Defence Industry Press,2006:181.(in Chinese)

[4]吴萍,吴斌,黄伟芬,等.中长期飞行对人体超重耐力影响及防护[J].载人航天,2013,19(1):81-85. Wu Ping,Wu Bin,Huang Weifen,et al.The impact and defence ofmed-long-term flight to human+Gx endurance[J]. Journalof the Manned space flight 2013,19(1):81-85.(in Chinese)

[5]Krediet C T P,van Dijk N,Linzer M,et al.Management of vasovagal syncope controlling or aborting faints by leg crossing andmuscle tensing[J].Circulation,2002,106(13):1684-1689.

[6]Platts SH,Tuxhorn JA,Ribeiro LC,et al.Compression garments as countermeasures to orthostatic intolerance[J].Aviation Space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2009,81(5):437-442.

[7]Privett SE,George K P,Whyte G P,etal.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ression garments and lower limb exercise on post-exercise blood pressure regulationin orthostaticallyin tolerant Athletes[J].Clin JSport Med,2010,20(5):362-367.

[8]Podoleanu C,MaggiR,Brignole M,etal.Lowerlimb and abdominal compression bandages prevent progressive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in elderly person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College of Cardiology,2006,48(7):1425-1432.

[9]魏强.我国实验猕猴的研究及质量标准初探[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1996,6(1):52-56. Wei Qiang.Study on quality standard and experimental macaque in China[J].Journal of Chinese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1996,6(1):52-56.(in Chinese)

[10]徐玉蕊.安徽野生猕猴实验动物化及种质特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3.Xu Yurui.Study on Anhuiwild Macaca mulatta experimental animal and Germplasm Characteristics[D].Anhui University,2013.(in Chinese)

[11]Korolkov V I,Kozlovskaya IB,Kotovskaya A R,et al.Efficacy of periodic centrifugation of primates during4-week headdown tilt[J].Acta astronautica,2001,49(3):237-242.

[12]Convertino V A,Koenig SC,Krotov V P,etal.Effectsof12 days exposure to simulated microgravity on central circulatory hemodynamics in the rhesusmonkey[J].Acta astronautica,1998,42(1):255-263.

[13]沈羡云,薛月英.航天重力生理学与医学[M].北京:国防118.

[14]Servicemodule medical operations,book 2[R].Houston:Mission Operations Directorate,Operations Division,2000.

[15]耿喜臣,詹长录,颜桂定,等.新型侧管式抗荷装备+Gz防护效果评价[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6,9(6):445-448. Geng Xichen,Zhan Changlu,Yan Guiding,et al.Assessment of+Gz protection with a new type capstan anti-G equpment. 1996,9(6):445-448.(in Chinese)

Research on Effects of M id-Long-Term Flight on Hum an+G x Endurance and Protection M easures

WU Ping,WU Bin,CHEN Xiaoping,KAN Guanghan,GU Zhiming,HUANGWeifen,BAIYanqiang,WANG Yue,LIU Min
(China Astronaut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Beijing 100094,China)

The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paceship emergency return on body hyper-gravity endurance after mid-long-term flight(over 30 days)and the protection measures,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ormulating the hyper-gravity medical standard for spaceship emergency return aftermid-long-term flight and developing space protective suits.Fortytwo healthymale rhesusmonkeyswere selected as the test subjects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to study on the patho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long-term simulated weightlessness plus hypergravity and itsmechanism.Twenty-two healthy subjects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earing rope taut anti-G suit and inflatable anti-G suit respectively.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 tolerance wasmeasured in the chosen pressure.Finally 8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hyper-gravity with anti-G suit,or rope tautanti-G suitor inflatable anti-G suitsweremeasur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G x caused pathologic organ damage in rhesusmonkeys,and pathological damage in the same G level after head-down bed restwasworse than that of the simple hyper hyper-gravity group.Rope taut anti-G suits and inflatable anti-G suit could improve the body's hyper gravity endurance and 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 endurance.

acceleration;lower body negative pressure;hyper-gravity endurance;pathophysiology;anti-G suit

R85

A

1674-5825(2015)02-0171-08

2014-09-04;

2015-03-05

吴萍(1974-),女,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航天员选拔训练。E-mail:wuping507@163.com

猜你喜欢

充气式被试者猕猴
一种手外科充气式垫手架的设计
小猕猴征集令
小猕猴学习画刊
充气式加温系统对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效果分析
德西效应
小猕猴侦探社
德西效应
小猕猴侦探社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别开生面的充气式太空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