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耐心的意义

2015-11-07刘小东

人物 2015年9期
关键词:刘小东肖像画画

耐心的意义

刘小东

世上为数不多的著名肖像写实画家

我们如何向肖像写实画家学习耐心?

《人物》之前的一个采访超时一个小时,刘小东先生仍十分耐心,宣传第三次提醒记者注意时间时,他毫无责备之意,语速没有任何变化,仔细回答着每个问题,拒绝超时带来的紧张影响交谈的从容。

与今天大部分在工作室指挥助手靠观念创作的艺术家不同,53岁的刘小东一直从事的是肖像写实绘画的创作。

对于模特和艺术家而言,需要长时间保持同一站姿的肖像写实创作从来都是种痛苦的创作。照相机发明前,贵族对留下形象的渴望塑形了它的兴盛,画家代表的贵族阶层又能通过特权命令平民成为自己的模特得以使他们留下经典作品。但民主化与摄影发明后,一个画家很难再拥有这种权力。

模特之外,瞬息万变的光线、难以捉摸的天气、不可预料的环境因素也都在加剧肖像写实绘画的不易。

为防止下雨,每去一个地方,刘小东都会让助手提前一两天到,先在附近找一些建材市场租一些钢管,搭成一个简单的脚手架,上面蒙上一层帆布,帆布上面再套一层塑料布,又防雨,又防光,底下垫上砖头,砖头上再放隔潮用的大木板,以免画放在地上受潮。

白天,他在画棚里画画,夜里再找一个老大爷值班,那些画就放在棚子里过夜。

有时为考虑天光,画棚顶上要变成透明的,光线足够但巨热无比,在里面待10多分钟浑身就湿透了,汗顺着脸噼里啪啦地往下掉。有一次在无锡画太湖,棚子搭在湖边一个小渔村里,风大浪大,水离棚子只有一米多;有时阴天,刚下几滴雨,他就开始拜天拜地,祈求不要下雨,经历了有惊无险的一天,在日记里长舒一口气:老天爷、老天奶对我不薄。

一个在露天创作强调观察的写实画家还必须了解自己的身体,他要明白一天什么时候他的身体感受最敏感丰富。长年以来,刘小东10点起床,一两点钟开始绘画,到下午4点半左右,他知道自己即将进入一天里最好的创作状态,在他生活的北方,那时一天的光线正从白昼渐渐步入傍晚,在那种喧闹白日即将终结的光线里,他会变得格外感性,产生很多复杂微妙的情绪,观看也更专注。在那个时刻,刘小东产生过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其中一张叫做《晚餐》,那是北方冬季,4点半比平时更接近黄昏,他画了在那时一群吃着涮羊肉忽然争吵起来的食客,憨厚、警惕、狡猾在那个黄昏时刻都体现在了那幅画作里。

在今天,肖像写实不但已是最艰难的艺术创作之一,世界范围内的写实画也越来越少,本科与硕士都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度过的刘小东是少有的始终坚持这种创作的艺术家,他曾获得过陈丹青“世界范围内活着的写实画家比不过刘小东”之美誉,面对这种很多画家已经无法驾驭的绘画类型,201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陈丹青认为刘小东的创作还保有那种“无所不能,手到擒来”的魅力。

拥有足够耐性才能让一切变好或许是刘小东开始这类创作时领悟到的第一个人生真理。

杨波是刘小东的纪录片导演,2009年,他追随刘小东去古巴画画。对一个中国画家而言,那是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为了让模特和自己消除紧张感,刘小东会跟人家聊天,给人家递烟,杨波发现刘小东竟然连如何给模特付钱都会周全考虑到,在商品社会,金钱容易打扰人的心态,刘小东会先了解当地的收入,再根据当地收入谨慎支付模特的劳务费。价格给得不高,不会比当地一天的收入高多少,既让你听从他,也不会让你对他产生特殊想法。如果别人问他的画多少钱,他会说,没多少钱!和接受采访一样,创作前投入足够的耐心与充分的交流令模特恢复到自然状态,平静下来为其创作服务。时间久了,他在那画画,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件很突兀的事。

刘小东常用“时间还不到”去解释他为什么不去做一些事情。当创作上有了想法,他会先在速写本上画出草图,有的草图一画出来,他就明白现在还不适合创作这张作品。很多年前,他曾被两个坐在路上花园中无所事事的人打动,但他又很快意识到他当时的心境还没有到达创作这种作品的火候,两个人表现出的那种无聊、无意义的美更老的心态才能面对,画早了会显得做作,这时,刘小东能忍住冲动,让画面在心中陪着自己,耐心等待合适心境的到来。当时的刘小东还在读大学,他在那时就表现出了长远的目光和耐心。

刘小东17岁时离开东北农村去北京美院附中上学,附中里多数是城里来的时髦学生,看到他们会弹吉他,刘小东曾受过煎熬,他心里发酸,“假装不跟别人玩,其实自己特别羡慕”,他把自己归结为“刻苦学习的那种孩子”。

喻红与刘小东结婚照

兄弟(照片)

1984年,刘小东从美院附中毕业,他花25块钱在同学那里买了一架旧的俄国相机,这个相机一开始记录的便是他当时的暗恋对象、现在的妻子喻红,那是一个城市大学区出来的女孩,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已经喜欢了很久,但不敢跟她说话,刘小东在一个访谈中说,他对她这么评价:“她很冷静,不会一喝酒就和你瞎胡闹。骚扰她不行,她不允许。我们俩好了之后,我就老有一种做梦的感觉。”

从那时,他开始在心里觉得:好像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实现的。

北戴河的海边,刘小东为喻红拍了大量的海滩照片。他当时的心里仍有些害怕,担心一切不是真的,不敢相信他们真的在恋爱,其中这些照片又大部分都是偷偷抓拍,喻红并不知道。在那些照片里,身着泳装、弯腰低头的喻红背影示人,相机太旧,一会儿曝光过度,一会儿焦距不准,总有一点小毛病,镜头如同一个小男孩般躲在了女性的背后。

刘小东为什么会一直从事肖像写实这一困难的艺术?某种意义上,也和他卑微出身带来的不安全感有关。在刘小东看来,在这种创作中不断挖掘会让他一直感到自己还在不停进步,他需要这种感觉,这让他觉得他还在变得更好,就像“抓住某样东西一样”,刘小东说,让他有“实实在在,一天天的度过”的踏实感。

易对他人善意的感恩和恐惧被拒绝交融在刘小东的性格里。刘小东做人周全,做事追求让各方都满意,在古巴画画的时候,他吃饭找小馆子,为了给投资方省钱,连好一点的家庭旅馆也不住,而是选择比较差的,一是近,二是便宜,他会本能地为投资人考虑问题,令他们对自己有好印象,得到长久的信任。他也容易对别人的痛苦产生不安,画别人时总想着尽快完成,不愿一味把创作的成功凌驾在他人的忍耐上。

在生活中,易感到紧张的刘小东最享受的时刻是独处和与老友待在一起时。老友间无用、放松又无所求的感情常让他感动。经过岁月磨砺,大家的友情达到了一种待在一起不说一句话也不会尴尬的状态,在这种无声但又毫不难为情的沉默里,刘小东常会感到有一种喜悦从内心涌出。

另一方面,别人的善意也极易让他感动。当有人愿意配合他完成他的创作时,他会由衷地感恩和感到温暖,刘小东在心理上依赖这种感恩,他认为这种力量在人生中滋养他,教育他,不停矫正他的态度,让他画得老实一点,再没有观点一点,再没有戏剧性一点,再简单与诚恳一点。

这或许正是刘小东选择Lisson Gallery作为其签约画廊的原因。这家英国画廊有40多个员工,其中有两个随时跟着刘小东,他在哪里画画,在哪儿办展览,他们都会克服困难去看望他,即便跟他谈很具体、很小的事情,卖一张画都会征求他的意见卖给这个人行吗?“非常谦逊,非常低调,永远不夸大其词做事情”,这些品质都是刘小东所欣赏并能给他激励的。

早年毫无名气时,刘小东画过一些他的朋友,但在成功之后,他坚持不再画他们。刘小东认为在大家没有意料到这批作品后来会成功时,画与被画者都处在单纯的心境里,但现在,当他再要求他们配合他的创作时,他担心物质和名利会破坏这种无用宝贵的感情。

“你到80岁,所谓铅华褪尽,所谓名利都跟你无关了,你再回去冒着绿眼睛拍,他们会很幸福,很高兴的。” 刘小东说,在他看来,不画也是时间不到,他期待时间让情谊再次回到无用与无所求的纯粹时刻,他所付出的耐心和等待正是对这种时刻的期待与尊重。

技术成熟常令画家画得越来越顺手而导致画面熟练油滑不够动人,刘小东对此也感到恐惧,他的解决之道是不断主动去挑选更有挑战性的模特。

2013年,他去新疆和田创作,面对的是清规戒律极为严格的穆斯林,同一年,在Lisson Gallery的安排下,他又惴惴不安地来到伦敦,担心的是伦敦人挑剔古怪,咬文嚼字,一口一个对不起,却永远拒人于千里之外。

刘小东最近念念不忘的一次创作是在比利时为一个反绘画的女观念艺术家画像,在他绘画的过程中,观念艺术家不断进行各种挑衅与不配合,“你要谦卑,你要知道你的艺术在另一个地区是个零,对于这另一个人来说也是个零,这样的话,你才能总在原点上去思考问题,”刘小东说,“如果不时常有这种对比,你就觉得你是天下老大,越来越迷恋你的笔法和色彩。”面对那些困难的绘画对象,内心的紧张让刘小东产生警惕不敢松懈,他只有变得专注、耐性和富有意志力,才能保证不会因此失控或受到干扰。在任何一项工作里,如果耐性被调动起来,人就会做得更好。这是刘小东深信不疑的事,每一次克服困难,都会令他有一种又获得一次重生的快乐。

结束了一天需面对各种复杂状况的工作,入夜后,日记让这位画家回到平实状态、保持谦卑、认识自己。

2015年,刘小东出了他的日记集《一公分》,这些日记大多完成在睡前一个小时。刘小东刻意不去修饰,不在里面深入思考,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不去控制,像流水账一样地写完,这种书写让他从创作的紧张中重回到一种无意识的状态。

在这种“越幼稚、越无厘头,可能越好”的书写状态里,会出现很多令人意想不到惊喜的“闪念”。很多“闪念”是他专注盯着写生对象、想着要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时难以出现的,流水账一样的书写也是一种清除和放空,当他的大脑告别了紧张状态,回到了利于睡眠的松弛里,也让他有机会重新意识到什么对这次创作才是重要的。就像“你没有主意时”,把一天经历的事情全部无意识罗列出来,在第二天,“你会挑一个最自然、最能够靠近你想法的那个点子去画、去做、去想”,而不至于陷入某种死胡同,刘小东说。就像在2005年,他在三峡画农民工时,画到一半觉得不耐烦,就去画背景,然后才安静下来,“画画到无秩序混乱不知所措时,找一个地方把她画得安静下来,一切随之好转”,刘小东说。

除了创作之外,更让他受益匪浅的是,日记有时也帮他从一种现实的逻辑中跳脱出来,明白自己究竟在乎的是什么。

2010年,刘小东回到家乡金城创作,快结束时,一个喝醉的人把画棚撞坏了,画作彻底毁了。在旁人的怂恿下,刘小东去了公安局做了细致的取证,他要不厌其烦地回答那些损失的价钱:画棚多少钱、人工多少钱,经专家鉴定,画的市场价格多少钱。

折腾了一天,回到住处,当打开日记,刘小东发现这件在白天花了很长时间去处理的事,在日记里,自己竟用寥寥几笔就描述了过去,“就是一秒钟的事”,他说,这让他意识到他似乎在潜意识里是根本不在乎这件事的,到了第二天,当警察问他决定如何处置酗酒者时,让旁人意外的是,刘小东回答了三个字:算了吧。对于一个心重和习惯想很多的人来说,日记帮他做出了选择,“这是写作带给我的惊喜”,刘小东说。

《票车》

《1841年的火》

《烧》

《自古英雄出少年》

《违章》

《温床一》

猜你喜欢

刘小东肖像画画
大自然的肖像
大自然的肖像
地毯肖像
《肖像》
春拍中国当代艺术最高价:刘小东《电脑领袖》中国保利以4600万元成交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谁对谁好一点
写诗
离开故乡的人回过头来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