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世界

2015-11-07

人物 2015年9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人

一个世界

一群热衷于伦理机器人的科学家

造福人类还是追杀人类?关键时刻到了

《终结者》中炫酷的军事机器人似乎离我们还很远,机器人三定律也只是存在于科幻小说里……然而科学家们相信,人工智能的研究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行差踏错就会坠入深渊。

在今年第24届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开幕式上,美国生命未来研究所发布了呼吁禁止自主武器的公开信,2500多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科学家联合签名:霍金(Stephen Hawking)、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特斯拉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伊龙·马斯克(Elon Musk)、苹果联合创始人斯蒂夫(Steve Wozniak)……在他们看来,人工智能武器是继火药和核武器后“战争领域的第三次革命”,而一旦任何军事力量开始推动人工智能武器的开发,全球性的军备竞赛将不可避免。

并非危言耸听。从现状来看,不依靠人类而独自搜索并消灭目标的自主武器系统在若干年内可能被制造出来。联合国在2014年甚至首次召开了会议来讨论这种新技术所带来的风险。很多公司也已经开始限制人工智能在军事中的使用: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思维(Deep Mind)被谷歌收购时,就曾在收购协议中加入了一项条款,要求谷歌不能将其技术运用于军事领域。

堵不如疏。最好的解决之道,或许就是赋予机器人以道德伦理。

这并不容易。人工智能界有一种“莫拉维克悖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领域有别于传统假设的重要发现,其含义是高层次的推理几乎不需要计算,但低层次的感觉运动技能则需要大量的计算。”

作为由诸多科学家和机器人爱好者成立的志愿组织,生命未来研究所拿出了几百万美元的拨款,希望能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而不是“追杀人类”,“道德与人类保持一致”,并“对自主武器的行为有所限制”。在伦理机器人(ethical robot)的研发上,学界也已经有了两种主要途径。

一种途径是让计算机从经验中学习,以形成无需明确指令即可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斯坦福大学客座讲师杰瑞·开普兰(Jerry Kaplan)对其风险非常忧虑:“我们无法知道机器人会基于什么原则判断一种解决方案在伦理上是正确或错误的。”

另一种途径是直接为计算机设定明确严格的规则。利物浦大学计算机学家米切尔·菲施(Michael Fisher)相信,只有通过规则约束系统才能让大众安心。但这种途径也有其限制,计算机编程使用的逻辑语言难以解决复杂的伦理困境。

墨尔本大学高级讲师本·鲁宾斯坦(Ben Rubinstein),已开始摸索一种新的方式,通过反向学习过程,让人工智能先观察并模仿人类的道德行为,再去理解人们为什么要那么做。

“如果你5年前问我,我们能否制作出有道德的机器人,我将会说不能。但现在,我不再认为这是一个疯狂的主意。”布里斯托机器人实验室专家艾伦·温弗蒂(Alan Winfield)相信,解决伦理难题指日可待。

对另一些科学家来说,值得担忧的不是人工智能是否能够理解人类的道德,而是它们能被轻而易举地重新编程,改造成高效率的无差别杀戮机器,一名黑客加一行代码就足以摧毁世界。

哈特福德大学教授迈克尔·安德森(Michael Anderson)却认为没必要太过恐慌,他甚至没有签署这次的公开信。他认为虽然在规范尚不清晰、未经充分验证的情况下不应该将人工智能用于战争,但“代替人类战斗人员以减少人类伤亡”的益处依旧不容忽视,不应被“彻底禁止”,而更适合用“暂禁令”来帮助人们停下来,认真思索自己能从这些技术中获取多大的人道主义益处。

(文|修新羽)

一个被青少年选中的与众不同者

做真实的自己,一切都会没事

美国当地时间8月16日晚,2015年度青少年选择奖(Teen Choice Award)颁奖典礼在南加州大学格兰中心举行。美国热门脱口秀节目《艾伦秀》的主持人艾伦·德杰尼勒斯(Ellen DeGeneres)小姐荣获“最佳喜剧人选择奖”(The Choice Comedian)。而这一颁奖礼对于艾伦来说还有极为特殊的意义,当天正是她与自己同性恋妻子结婚7周年纪念日。

美国青少年选择是由13至19岁的青少年投票选出,奖励那些该年度在电影、电视、音乐、体育以及时尚等领域的杰出贡献者。一名青少年这样描述艾伦带给她的感觉:“她是我见过最帅的女人,穿着帆布鞋,细腿牛仔裤,格子衬衫和合身的西装,挑动细眉,还有蓝得像天空一样的眼睛。”

1997年艾伦在自己出演的情景剧中借剧中角色之口公开宣布自己是同性恋者,这不仅使当时正在上演的情景剧停播,还导致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没有任何一个公司愿意请她做节目。然而一封来自想要自杀的同性恋孩子的信令艾伦对自己的抉择更加笃定,那个孩子从她的出柜中获得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最终放弃了自杀。这让她意识到,坦诚面对自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后来,终于有人愿意找她做一档脱口秀节目,这便是曾多次获得艾美奖的《艾伦秀》的前身。同时,艾伦也遇到了能够共度一生的灵魂伴侣,两人在2008年结为连理。2009年她在杜兰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说:“做真实的自己,一切都会没事。”

(文|李丹)

一个大有野心的女演员

沉淀许久,自导自演一个孤独的故事

34岁的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小姐带着导演长片处女作《爱与黑暗的故事》展映戛纳电影节。影片根据以色列作家阿摩斯·奥兹(Amos Oz)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作家从自己的童年时代1940 年末耶路撒冷的生活切入,以小男孩的视角描写了家族成员心理上的不安,用近 600 页的篇幅展现了百余年间一个犹太家族的历史与民族叙事。选择这本小说自编自导自演的波特曼野心颇大,她在电影中用希伯来语表演,饰演主人公身患精神疾病的母亲。

早在2007年就传出波特曼将改编这部作品的消息,随后她执导了《纽约,我爱你》中的一个小故事小露才华,另一部她导演的短片《夏娃》入围了第 65 届威尼斯电影节,但《爱与黑暗的故事》一直沉淀到2014年初才开机。除了原著本身改编难度的挑战,电影在以色列取景时也遭遇重重困难,当地民众在街头涂鸦“异国入侵”,给市政府写信抗议剧组在好几条靠近教堂和神学院的敏感街道拍摄的行为。此番情景恰好与书中描写整个犹太人群体自尊表面下的孤独与漂泊相互映照。“当我发现自己沉浸在它的幻想中许久时,我就知道我必须把它拍成电影,”波特曼说,“以色列是一个你把手指放在窗台上,就能获得一个好故事的地方。我来自以色列,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但同时又觉得自己是个陌生人。这种感觉很微妙。”

(文|顾玥)

一个争取女性人工流产机会的女医生

“昨天我在内罗毕拿到了药,我把它放在手心里,吻了吻”

7月底,一架装载着两包流产药片的白色小型无人机从德国东部城市奥德河畔法兰克福起飞,穿过东欧重要航道奥德河,到达波兰边境。在波兰,人工流产是被禁止的。两名波兰妇女在边境焦急地等待无人机降落。这架由志愿者编程设置的无人机刚停下,两名妇女赶紧吞下了药片。

49岁的荷兰女医生丽贝卡·龚帕兹(Rebecca Gomperts)女士是这一活动的操作者,用无人机运送流产药片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或者公关宣传策略。1999年龚帕兹建立了网络人工流产帮助平台Women on Wave,以帮助禁止人工流产国家的妇女安全完成人工流产。每个月,龚帕兹都会收到2000多封来自世界各地寻找流产药片的请求。

龚帕兹开始这项事业缘于自己在绿色和平组织工作的经历。从阿姆斯特丹医学院毕业的第三年,龚帕兹成为绿色和平组织的一名随船医生。船只登陆墨西哥,龚帕兹见到了一个正独自照顾弟弟的7岁女孩。女孩告诉她,妈妈因为一次不规范的非法流产而意外死亡。船只随后来到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当地女人们告诉龚帕兹,她们在偷偷使用不安全的人工流产时遭受了多少痛苦。

在近40%的世界人口生活的拉美、亚洲、非洲、波斯湾国家,堕胎被禁止或严格限制。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8年世界各地共有2160万不安全流产案例,导致47000人死亡。“Women on Wave正在尝试减少这种痛苦,而我本人也热衷于寻找法律的盲点,颠覆系统。”龚帕兹对《纽约时报》记者说。

运营了16年的Women on Wave现在拥有完善安全的服务链。申请者在网上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和怀孕检查信息后,由5名Women on Wave的医生进行核实。确认申请者怀孕时间少于9周后,医生写下处方并发送电子邮件给在印度的药品出口商,再由出口商发送药品给申请者。每个包裹都对应一个跟踪号码,以便申请者和工作人员跟进进度,确保申请者在怀孕3个月内收到包裹。

除了寄送药品,Women on wave也向申请者发送标准化的药品使用信息,安抚申请者服用药片时的不安情绪,帮助处理药品使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的情况下,寄送的药品被申请者所在国家的海关查到,Women on wave也会帮助申请者避免一系列法律问题。

印度药品商人莫汉·卡利(Mohan Kale)是Women on wave近两年的药品提供商,他的妻子也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他们提出帮助,因为他们无法理解这样简单的小药丸为什么不能被合法使用,而他们觉得自己对发生在自己国家的这种痛苦是有责任的。

2014年,龚帕兹和卡利skype通话时,卡利激动地拿出了一捆感谢信读了出来:“我和我男朋友不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你们的网站做得真的非常出色”、“昨天我在内罗毕拿到了药,我把它放在手心里,吻了吻”。之后,卡利向龚帕兹充满敬意又自我感动地念出了信件来源国家的名单:哥斯达黎加、马耳他、巴基斯坦、新西兰、智利、印度、乌干达、爱尔兰、巴西、沙特阿拉伯、阿联酋、波兰、阿尔及利亚……”

(文|余佳薇)

丽贝卡·龚帕兹的经历被拍成了视频《船》(Vessel),展示了她的工作方法之一:在近海水域的船上,为妇女提供堕胎协助

一个在社交媒体公开反击的怀孕女主播

增多的重量和黑眼圈是母亲的勋章

费城CBS3电视台的气象主播凯蒂·费林格(Katie Fehlinger)小姐日前在脸谱上公开反驳那些嘲笑她怀孕身形的人。

凯蒂已经怀孕35周,并且确认是双胞胎女儿,但怀孕的欣喜被一些言论打扰了,由于坚持工作每天出现在气象新闻中,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嘲笑她的身材就像“肠衣里的香肠”一样肿胀,还有人直接说她的身形“恶心”。

这些言论让她感到难过,并且使她意识到,这不是简单对她自己的攻击,而是对所有正在怀孕的妈妈们的,“我受够了。”

她在脸谱上发了一条状态,“坦率地说,我并不在乎那些‘糟糕的’或者‘不恰当’的人认为我长得怎么样。我将增重50磅并且忍受一些失眠的夜晚,这些不适将会提高我顺利生产两名健康女婴的可能性,现在这比美学更重要。我希望给婴儿最好的开始。”

“增多的重量和黑眼圈是母亲的勋章。对于那些认为这是‘恶心’的人,请记住是一个女人经历了同样的事情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如果你没有什么好话,那就什么都别说。”

这条状态在当天获得了38000个点赞和超过300次转发。一些母亲发来自己怀孕时的大肚照以示支持。凯蒂从来没想过帖子会获得这么多的回应,她在之后的状态里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激,“谢谢你们证明美好的是多于消极的。”

(文|孙穆田)

一个走上纽约时装周T台的唐氏模特

单一的评价标准正在瓦解

患有唐氏综合征的澳大利亚模特玛德琳·斯图尔特(Medeline Stuart)小姐将于9月份走上纽约时装周的T台。这位来自布里斯班的18岁少女正在重新定义时尚。

不过,玛德琳并不是第一位登上纽约时装周秀场的唐氏综合征模特。早在今年2月,因出演《美国恐怖故事》而为人们所熟知的女演员杰米·布鲁尔(Jamie Brewer)便在纽约时装周的秋冬秀场中为Carrie Hammer这一品牌走秀,成为首位亮相纽约时装周的唐氏综合征模特。而令人称道的是,玛德琳却是首位同时获得两个不同品牌的时装周活动邀约的唐氏综合征模特。据悉,玛德琳同时获得了FTL Moda和EverMaya两大品牌的活动邀约,其中EverMaya甚至还推出了以玛德琳命名的限量款手包,每只售价120美元,其利润的5%被用来帮助唐氏综合征患者。

玛德琳的妈妈表示,从去年开始,女儿便想成为一名模特,并将同为澳大利亚籍的超模米兰达·可儿(Miranda Kerr)视为自己的偶像。玛德琳通过积极健身努力减肥,已成功减重18公斤左右。

到目前为止,玛德琳脸谱上的粉丝已经达到约435000人,她的妈妈认为女儿的故事不仅让有缺陷者本身获得激励,更令越来越多的人换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有缺陷者。“现在是一个新的时代了。这些年轻女孩,应该在没有歧视的环境中成长。当女儿刚出生的时候,我还记得走在大街上,有很多人指责我应该让她去特殊机构,那是18年前的事。而现在,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正在遭受瓦解。”

(文|李丹)

一个众筹科幻漫画的科技商业预言家

又一个预言:技术是有灵魂的

凯文·凯利(KK)先生在中国众筹网站上为自己第一部科幻小说The Silver Cord发起了众筹。这是他2003年起就开始计划的一本科幻漫画小说。凯文·凯利对那些声称能够灵魂出窍的人一直很感兴趣,一些自称“外族”(otherkin)的人相信他们的灵魂能离开肉体出游到一个精神世界。一些曾经濒死之人也描述过死亡时会前往一条光的隧道,称之为“银带”(silver cord),KK也使用它作为小说的名字。

这是一个关于“机器人能不能得到灵魂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旧金山,硅谷的中心地带,这里出现了第一批有意识的机器人。“这是一个由大量微型机器人、黑客空间以及有意识的机器人组成的科幻世界,同时也是一个有天使、道德和灵魂的世界。”KK将这部漫画的主旨解释为:技术也可以有精神,技术的进步不仅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技术并不是无灵魂的,它可以拥有精神品质。在我们越来越迅疾地奔向未来时,不应忘了我们精神的一面。

为了完成此书,KK集结了一群不同领域的高手们,像剧本作者皮克斯(Pixar)、特效师工业狂魔(ILM)、高管艺电(EA)、为卢卡斯电影和迪斯尼动画工作的艺术家,甚至还有全美业余拳击赛冠军。

2011年,KK逐渐意识到这个项目非常适合众筹,在2012年,他和团队在美国众筹网站上发起了尝试,在一个月时间内成功募集到4万多美金。在英文版众筹成功后,KK将目光移向了中国。在与中国出版商的谈判中他们意识到,如果使用传统出版方式,这本漫画定价要超过600元人民币,但如果通过众筹有超过1000位支持者,书的价格可以降到一半以下。他们准备把每一位参与众筹者的名字都写在书的最后。

(文|孙穆田)

一个开办“暗黑迪斯尼”的涂鸦大师

欢迎来到阴暗困惑乐园

Disneyland园内的作品之一,载着灰姑娘的南瓜马车发生翻车,一堆记者不停拍照

至今没人知道班克西(Banksy)先生的真实身份,没人见过他的脸,即便在过去的20多年来,他曾出没于英国乃至全世界各大城市的街道,创作了各式各样的讽刺作品,被称为现代毕加索。或许一开始只是为了避免自己因为这些涂鸦行为而被起诉,现在匿名所带来的神秘感让他变成这个时代最有个性的顶级艺术家。他从未露脸,却是《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他嘲讽着这个世界,却被这个世界热烈接受。

近日,他又有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联合58位最流行的艺术家与街头艺术家,对英国布里斯托附近关闭了15年的游乐园进行改造,取名为“阴暗困惑乐园”,作为黑暗版的迪斯尼公园(Disneyland)—就连门口水池里的公主雕像,也有着扭曲的身体。

走过硬纸板制成的象征性的“安检装置”,游客们能在这里看到:被海鸥围攻的女人;载着灰姑娘的侧翻的南瓜车旁,一堆记者正热切拍照,让人联想起死去的戴安娜;用废弃材料打造的大型油罐车;坐在碰碰车上的死神;从马桶里跃出的鲸鱼;池塘内满载难民的小船……各种诡异的艺术品,让这座反乌托邦式的主题公园显得黑暗又充满魅力。展览于8月22日正式开放,持续6周。班克西从来不缺乏关注力。2009年,他在布里斯托举办的个人艺术展吸引了超过30万粉丝,还为当地经济做出了1500万英镑的贡献。

班克西本人则把这次展览称为“英国最令人失望的新旅游景点”,他说:“希望每个来的人都能有体验一次站在浑水里、吃着冷薯条、听着小孩哭泣的机会。”

(文|修新羽)

一个被朝鲜邀请演出的西方乐队

观众既没热烈鼓掌,也没激动站起来

为纪念朝鲜脱离日本统治70周年,朝鲜官方邀请来自斯洛文尼亚的乐队莱巴赫(Laibach)在8月19日、20日在平壤举办两场音乐会。在西方媒体看来,这真是个糟糕的笑话,第一个在朝鲜演出的西方乐队,竟然是被认为带有强烈法西斯色彩而被禁演过的工业音乐组合莱巴赫。

莱巴赫乐队成立于1980年,他们身穿军服演出的癖好、美化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的歌曲倾向,都是饱受争议的焦点。《法兰克福汇报》调侃,金正恩显然不知道他邀请的是谁。

一个月前,媒体纷纷传闻这场音乐会将成为一个音乐奇观,莱巴赫会演奏过去35年的激进古典、电子舞曲风格音乐以及朝鲜传统音乐,比如《阿里郎》。莱巴赫则否定了这一荒唐表演内容。身在现场的斯洛文尼亚网站的记者报道,这场表演是受朝鲜观众欢迎的,即使演出过程中观众既没热烈地鼓掌,也没激动地站起来。

在接受媒体关于此次朝鲜演出的提问时,莱巴赫一直含糊其词。而策划此次演出并长期与朝鲜官方保持良好关系的挪威艺术家莫腾·特拉维克(Morten Traavik)表示:“无论是朝鲜还是莱巴赫,一直都被一些人视为法西斯主义。但事实是,他们两个都被误解了!”

(文|余佳薇)

一个视力近乎盲人的艺术家

挑战看待世界的方式

乔治的动图作品的静态截图

睫毛两端伸出绚烂的蝴蝶,头顶喷发出金色烟火,潮水在手臂四处涌动,这些令人着迷的GIF动图,全都出自一位视力近乎盲人的艺术家乔治·红鹰(George Redhawk)先生之手。

乔治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他喜爱画画,但患有严重的视力缺陷,被认定为法定盲人。对于他来说,眼前的世界近乎一片黑色,不过,这并没有阻止他追求艺术的决心。他利用专门为视力受损者设计的图片软件和一些辅助工具,创作了一千多幅GIF动图,并且放到了个人网站上。虽然他不自称为“艺术家”,但是已有超过700万人在线欣赏了他的作品。

乔治在他的自传中这样写道,“这些动态的图像能够反映出我那基本算是盲人一样的视力所看到的世界”。他研究出了一套类似流体感觉的动态效果,反复将图片进行扭曲或流动变形。他发现每次变换的效果会有一些小小的变化,而当他把这些变化叠加起来时,就形成了“美丽而神奇,其中掺杂着一点无序”的流体动态影像。

不少摄影师、画家听说这位盲人艺术家的创意,都把自己的作品交给他进行二次创作。《新当代艺术杂志》这样评价乔治流动的艺术,“他的作品总是让人在感到狂欢的同时失去平衡,虽然这只是他一个人的探索,但是他的作品也挑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让我们能够克服一切障碍,追求让自己感到热情的事。”

(文|朱艺艺)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机器人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机器人,让未来走近你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