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秩序与路径

2015-11-06陈华刘春紫

上海企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国际化货币一带

陈华 刘春紫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拥有四万亿的外汇储备,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欧洲债务危机的发生,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美元贸易结算的汇率风险增大,使人民币国际化越发迫切。2013年秋,习近平在访哈萨克斯坦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共65个国家,涉及44亿人口,经济总量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63%和29%,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绝好机遇。海陆兼备的战略体系将亚非欧大陆紧密相联,便捷的铁路水路,发达的物流运输,都无疑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地缘经济条件。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面对已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复杂的大国关系,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必须遵循一定的秩序与路径,本文从这两方面入手,论述人民币国际化在 “一带一路”背景下顺利实施所应遵守的原则与策略,为最终实现中国金融强国地位与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秩序

促进国家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的目的,这就要求区域合作不仅是在贸易、政策、金融上的融合,更是文化、民心、民族间的交流互通,使“一带一路”真正成为“亲善之路”,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所必须遵守的秩序。

(一)与沿线国家建立共同繁荣的合作关系

沿线64个国家并不是全都对“一带一路”持赞同态度的,比如,印度担心中国从海上和陆上对其包围,影响本国的安全;俄罗斯担心中国会抢占其在中亚地区的领导地位,并影响其欧亚联盟的进程;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存在争端;一直以来视中国为贸易竞争者的日本也会战略搅局,从中作梗……

所以,处理各方外交关系,打消沿线国家的疑虑,是“一带一路”顺利开展的首要环节。中国要始终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以及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以各国平等发展,互利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之路,使各国从“一带一路”中获得切身利益。始终明确“一带一路”是“合唱”而不是“独奏”,中国并不是要走欧美称霸世界的老路,而是要以民心相通建立起互尊互信的合作伙伴关系,以自身行动破解“中国威胁论”,树立中国的大国形象,以国家的信誉与实力提升世界对人民币的信心。

(二)与美元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目前,美元依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交易清算以及储备货币,美国向全世界征收着可观的铸币税与通货膨征税,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必将会受到美国的干预。并且,若要与已经被世界普遍接受的货币相竞争,人民币必须要有过人之处。

美元主导下的支付清算体系,包括世界银行,世界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象征着美元的霸权,也是欧美体系政治权威的体现。人民币国际化,抢占美元的市场份额,在美国看来,是对其世界霸主地位的挑战。美国的TPP、TTIP协议绕过中国,排挤中国在亚洲的投资与贸易地位,更是打压新兴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从而巩固欧美体系在世界的垄断地位。并且,美国时常间接挑起南海争端、钓鱼岛事件等来扰乱中国的领土主权安全,如今“重返亚太”的政策必会给“一带一路”施压。要缓解与美国的摩擦,必须要融合美国的利益,在主动预防美国阻碍所造成的经济、领土安全风险的同时,不与美国利益产生正面冲突,遵循美元已制定的国际货币体系秩序,不以“一带一路”抗衡美国与亚非欧经贸的联系,可以与美国的商贸协定协商合作,双方互利共赢,以中国产品、跨境企业、资本输出在“一带一路”下的优势来建立多国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促进人民币的使用范围与渠道,来逐渐改变美元垄断的局面。

(三)与其他区域合作组织建立协同关系

为谋求区域发展的其他经济组织形式,包括中韩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海外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等,应与 “一带一路”齐头并进,“一带一路”是对各方多边合作机制的补充而不是替代,特别是对于他国间的贸易合作协定应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多方沟通协商,与多边合作机制共同进步,以“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消除他国的阻碍与困扰。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人民币国际化是不可一蹴而就的过程,应遵循周边化--区域化--离岸化--国际化的渐进路径,逐步通过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完善金融市场来实现人民币在世界范围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

(一)对外贸易的国际化

1. 商品的对外贸易

“一带一路”构建下的对外贸易必然更加繁荣。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向西部输出过剩的产能,并获取资源,以合作共赢的理念达成国家间友好合作,优势互补,将中国的改革、发展红利与世界分享。为扩展地缘经济的广度,通路与通航是关键。通向西部国家的公路、铁路是目前重点的建设项目,亚欧大陆桥、新亚欧大陆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区域经济的繁荣,加速了商品贸易流转,也扩大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项目,这正是“一带一路”的核心所在。为节约贸易投资以美元结算的汇兑成本,人民币的支付结算将成为必然。

我国虽是出口大国,但贸易多为附加值低的加工贸易,所以,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产业转型是未来改革的要求。现在,德国提出工业4.0的高科技战略计划,强调制造业的“智能化”,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强国目标予以应对,制造业迫切需要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部分战略产业需要掌握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制造2025”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转移国内剩余产能的同时,也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印度、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在分工合作中共同繁荣。

产业的转型,商品的竞争力、企业的“走出去”,“一带一路”连接亚非欧的基础设施建设,辐射64个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中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筑造了坚实的平台,以人民币计价、交易、结算的需求必然会与日俱增,开阔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从周边化到区域化,逐步走向国际化。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公布,目前,人民币已成为仅次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全球第五大常用支付货币,市场份额占2.17%。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数据,2014年跨境人民币结算数额为65500亿人民币,2015年1-6月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数额达33700亿人民币。数字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正在不断迈进。目前,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将在2015年四季度运营,这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然,加大双边货币互换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截止到2015年6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共与32个他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其中18个国家属于“一带一路”涉及国家,金额共计15947亿人民币。

2. 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我国是大宗商品消费与进口的第一大国,但对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却处于弱势地位,国际上主要以美元作为大宗商品的计价结算货币,这也是美元被世界认可,广泛使用的支撑之一。要想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必须拥有对大宗商品的定价权,来向世界释放人民币的流动性。对大宗商品的定价主要有两个方式,一是根据国际期货市场的商品合约价格来确定,二是贸易伙伴之间的协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与中东联接,可以促进与石油输出国的贸易伙伴关系,便捷的交通更是为石油的运输“插上了翅膀”。中俄、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西南电力通道,中俄电力通道等能源运输通道的建设破除了贸易的种种地域壁垒,更便于中国对能源的进口,加速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仅是能源,“一带一路”带动着钢铁、农作物、稀土、矿产资源等大宗商品交易的蓬勃发展,而这其中恰恰离不开人民币交易清算的便捷。避免了美元汇率波动所造成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波动的风险,也减少了被动征收的美元铸币税及通货膨胀税,中国可借区域内大宗商品交易的繁荣来完善期货市场,将大连、郑州、上海期货交易所建设成为面向国际的期货交易市场,以电子化构建上海自贸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发挥中国稀土资源优势,提高中国大宗交易谈判的竞争力,提升我国大宗资源类商品的定价权利。让人民币成为代表大宗商品的标志,让更多国家愿意持有人民币。

3. 旅游业的需求

随着中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图们江地区开发合作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框架下,推动我国与中亚、东南亚等区域旅游的合作。并且,国家旅游局将2015年确定为“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国家对丝路旅游的促进和支持将为丝路国家带来不菲收入。当然,丝路国家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更扩宽了人民币的交易、结算渠道。例如银联卡在异国的无障碍使用说明了跨境人民币的交易结算需求巨大。

(二)对外投资的国际化

《中国统计年鉴-2014》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依然以亚洲为主,约756亿美元,占总量的70%,对欧直接投资约59亿美元,占总量的5.5%,对非洲直接投资约33亿美元,占总量3%。占比第二位的是拉丁美洲,投资额约143亿美元,占比13%。对非洲和欧洲的投资比例偏少,有较大增加空间,“一带一路”的连接会向非洲、欧洲输出更多的资本,加速资本项目对外开放。

有着57个成员国,汇集1000亿美元的亚投行,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一带一路”融资平台的设立都为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通讯、油气管道和电网等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投资扩大,从而大量输出人民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三)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发达的离岸市场,利率市场化,汇率的稳定,资本项目的开放,健全的域外金融服务系统都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备元素。

2014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在伦敦发行了2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实现我国准主权债在主要发达国家人民币离岸市场交易的历史性突破。但目前人民币离岸业务主要分布于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地区,布局的不合理限制了人民币需求的增加,所以建设以香港市场为主导的多区域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促进人民币由区域化走向离岸化。“一带一路”的建设有利于扩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选址与吸引域外国家参与到人民币离岸市场中来。

在货币市场,需要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在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基础上扩大其波动幅度,增强汇率弹性,减少政府干预,逐渐发挥市场自发调节的功能。当然,对于并不完善的中国金融市场来说,完全开放于国际,会受到国际游资、投机势力、他国恶意扰动的冲击,这就要求监管当局加强风险控制,合理运用四万亿的外汇储备,与“一带一路”国家友好协作、互利共赢,增强各国对中国以及人民币的信心。

资本项目的自由开放必须要健全我国资本市场,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深港通也将提上日程,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的互通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良好开端。2015年7月,外汇管理局新增QFII和RQFII投资额度共计344亿元人民币,未来,逐步放开QFII、RQFII、QDII的额度限制,最终使资本在国内国外的证券市场上畅通无阻得流通;注册制的实施;严密的监管制度都是人民币对接国际轨道的必要手段。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广泛建立海外分支机构,创新人民币风险规避产品,便捷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提升金融机构在海外的服务能力。2014年,国家开发银行向“一带一路”29个国家累计贷款超过1200亿美元,国家进出口银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贷款余额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未来,应加大政策性银行对外发放人民币贷款的数额,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升人民币的市场信誉。“一带一路”必然会增强人民币贷款和投资的吸引力,推动人民币走出去。

(四)国际储备的国际化

成为国际储备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国际储备需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官方持有性,第二是普遍接受性,第三是流动性。“一带一路”可以使更多国家建立与中国长期稳定的经济合作关系,它对建设覆盖全球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的支持作用,会助力人民币实现国际储备的三个条件。一直以来,国际储备货币缺少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过度依赖美元造成国际金融的脆弱性。人民币汇率波幅有限,并且已成为全球外汇交易第五大货币和贸易融资第二大货币,各国对中国与人民币的信心与流通性的不断增加,使人民币已经完全有资格成为国际储备货币。2015年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整特别提款权篮子的时机,中国更应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抓住这个机会,加强与货币当局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商,促成特别提款权货币的筛选修订,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五)相关风险的防范

由于沿线国家存在着文化背景、民族宗教、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也存在很多风险。

首先,面对中亚颜色革命的影响,叙利亚和伊朗政权的不稳定,以及中东地区的宗教争斗,暴力冲突、恐怖袭击等政治风险,中国要建立与各国的政治、安全互信,共同对抗恐怖、极端分子,鼓励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配合,包容域外力量,为人民币国际化扫清政治障碍。

其次,对于海上安全风险,应建立反海盗的监管机制,提高航运安保人员素质,与海域内各国共同合作来应对海盗,使中国可以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安全地扬帆起航。

再次,对于生态安全风险,应合理开发与利用沿线自然资源,促进环境的可再生,依照“绿色丝绸之路”的计划,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对于法律风险,应遵循国际法和国际商务规则,避免境内外企业合作时因法律产生的冲突,从而减少贸易争端,更有利于减少“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摩擦。

四、小结

古有丝路贯通东西,张骞出使西域,马可波罗游历中原,今有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思路融合着亚非欧的经济、文化、教育、旅游、医疗卫生。丝绸之路见证着中华民族跨越时间、空间的历史,更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崛起。“一带一路”引领着中国“走出去”,使中国承担起一个大国、强国的责任。

1. 秩序的遵守

人民币国际化要建立与各国的互尊互信、合作共赢的友好伙伴关系,打消他国对“中国威胁论”的疑虑,遵循美国已制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同好区域内其它经济组织的合作关系,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政治与经济环境,从而使人民币国际化有条不紊。

2. 路径的完善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65个国家不仅缩短了空间的距离,更拉近了文化与民心的距离。贯通亚非欧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宽了商品贸易的销售渠道,加速中国产业转型与产业转移,促进了大宗商品定价权的获得,为跨境旅游创造了新的空间。同时,“一带一路”推进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完善,资本流动的开放,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双边货币互换,对外投资,境外金融服务机构的健全建设,人民币加入国际储备提供良好的保障。

人民币必将在“一带一路”勾勒的蓝图下,渐变成国际计价货币、国际结算货币、国际贸易货币、国际投资货币、国际储备货币,逐步实现周边化、区域化、离岸化、国际化。

[本文系山东省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重点项目:鲁港金融合作促进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14AWTJ01-3-1),协同创新中心重大委托项目:国家软科学重大合作项目:科技金融融合促进山东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S2014GX0561)。]

(作者:陈华,金融学教授、山东财经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刘春紫,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猜你喜欢

国际化货币一带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古代的货币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古代的货币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