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告别圆舞曲》的结构分析
2015-11-06高伟玲
摘 要:《告别圆舞曲》是捷裔法国小说家米兰·昆德拉所写,也是他自己最珍爱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共分为五个部分,所述故事发生在五天之内,每一天占据一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就像戏剧的一部分。昆德拉本人评价这部小说:它很戏剧化,很风格化,建立在滑稽剧的形式基础之上。在一种注重情节的形式基础上,加上许多意想不到的、夸张的巧合。本文拟从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出发,在对小说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米兰·昆德拉本人的小说观点,对该小说的戏剧化结构予以浅显的分析解读。
关键词:昆德拉 《告别圆舞曲》 戏剧化结构
一、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他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则沉重;表面随意,实则精致;表面通俗,实则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罄。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36)以及《被背叛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他因对小说艺术的卓越贡献被授予2007年度捷克国家文学奖。
二、《告别圆舞曲》
《告别圆舞曲》又译为《为了告别的聚会》,曾荣获意大利最佳外国文学奖,是米兰·昆德拉重要的小说代表作,于1969-1970年间在波西米亚完成。该作品构思巧妙,极富黑色幽默风格,是公认的当代文学杰作,在全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小说以苏联入侵布拉格为政治背景,通过小号手、美国商人、疗养院护士和获释囚徒等8个人物反复曲折的爱情故事,在哲学层面深刻探讨了诸多人生繁杂矛盾的困境和难题。小说只写了五天里发生的事,但涉及了很多的人物,每个人物的生活又展开得非常丰满。它表现了人们对生命逝去的漠然,对改变生命的渴望和抗争。为了得到新的东西,他们都拼命想逃避一些东西,又拼命想抓住一些实际的东西。他们面临一个选择,却好像又别无选择,最终只能选择监视、欺骗和谋害。
故事很简单。从一个姑娘怀孕后对已婚情人的纠缠开始,写这个姑娘谨慎地试图通过胎儿来达成对于情人爱情的渴望;写男子试图说服姑娘打胎来摆脱这次爱情的危机;写姑娘的情人一心要发现姑娘的不忠并且来竞争对于姑娘的爱情;写男子的妻子一心要揭穿男子的不忠行为以满足自己恶意的嫉妒快感。通过穿插和人物关系的交织,还写了另一个即将离开自己祖国的男子和他的准情人。故事持续的时间是五天,五天就改变了一切,这是一个“为了告别的聚会”,因为聚会之后还是告别的交错。故事的场景就在一个有温泉的小镇上,人物在那里来往,仿佛是一个不用改编就可上演的戏剧。故事仿佛就是为了讥讽人类的心机和努力。所有的盘算都会突然落空,所有的设想都大相径庭,所有的感觉都南辕北辙。
男子为了说服姑娘打胎而费尽心机,然而,姑娘的同意打胎却完全不是出于男子的设计;姑娘一心以为腹中的胎儿就仿佛是爱情的象征和圣物,因此她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然而她的爱情却不仅背弃了让她怀孕的男子,也背弃了年轻的情人,和一个老年男子开始了;男子的妻子被嫉妒占据全身心,却在即将发现不忠的前夕,突然感觉到了嫉妒的愚蠢,并且发现了爱情嫉妒之外的可能性,其他男子可爱的可能性;姑娘在开启了爱情之门之后,为了爱情决定堕胎,然而却死于一次意外(死亡本来就总不为我们掌握);男子在姑娘的死亡带来的突然超脱之后,感觉到了自己妻子的可贵,可是她的妻子的心灵却已经开始遁离;即将离开自己祖国的男子在满心欢喜地告别时却突然发现了舍不得离开的原因,并且他正是害死姑娘的无意的凶手——所有这些都出乎人们的意料,出乎读者的意料,却是那么可能的发生。或者说,生活中真实的发生未必不如这种可能。
三、戏剧化结构
米兰·昆德拉在其《小说的艺术》一书中谈到,他的小说有两种形式原型,一类是复调结构,就是“把不同质的因素结合在以数字“七”为基础的建筑中”,另一类是“滑稽可笑的、同质的、戏剧性结构,它近乎不可相信”。第一类指的是他绝大多数的长篇小说,第二类是短篇小说集《可笑的爱》和长篇小说《告别圆舞曲》。作为昆德拉“最珍爱的小说,写它比写别的小说抱着更多的好玩和快乐的心情”,《告别圆舞曲》成功地实践了昆德拉小说艺术“梦与真实的混合”“运用意外与夸张的巧合”和“通俗笑剧的特点,作者称之为“五幕通俗笑剧”。
舞曲是一种源于维也纳的轻音乐,这种源于农村的音乐形式,具有轻快的节拍,与当时的严肃音乐形成了鲜明比照。维也纳圆舞曲形式惯用由序奏部、五首小圆舞曲与结尾这样一种结构,中央的5首圆舞曲将气氛一再推向高潮。米兰·昆德拉崇尚结构。小说精心沿用了圆舞曲的形式结构,分为五个章节,分别用五天的内容来填充,每章标题也直接用第几天来代替。小说结构清晰,主要根据时间顺序以事件发生结构统筹全文。每一大章分为若干小节,小节之间主要是以时空交错结构和并列组合结构为主。
《告别圆舞曲》既吸取了音乐上圆舞曲的结构形式,又形成了诸多不可能的情节渗透在一起的戏剧形式效果。小说主要采用了顺序插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读《告别圆舞曲》就像在看一部电影,一幕幕清晰且流畅。圆舞曲轻快的节奏赋予作品的结构和语言风格似乎与作品的沉重的主题产生鲜明的对比。或许,这种强烈的反差本就是作者给出的预示,预示出了人设立的种种“标准”的荒诞;亦或是暗示人们无论生命有多沉重,命运有多么难以捉摸,都应该以欢快的态度去度过。这又与昆德拉一贯秉持的小说观点相呼应,那就是把伟大的主题寓于轻松戏谑的结构形式当中,运用幽默的手法,讽刺反衬世界的荒诞,突出主题的沉重与伟大。
四、结语
欧洲伟大的小说是一种消遣,所有真正的小说家都很怀念这一点!然而消遣并不排除它的重力。在本书中,作者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配在地球上生存吗?难道不应当“把地球从人类的魔爪下解救出来”吗?将格外重的问题和格外轻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这是作者一直以来的野心。这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野心。形式之轻和主题之重的结合揭示了我们人间这种种戏剧(在我们床上所发生的一切和历史舞台上我们所演出的都是一样)毫无意义,到了可怕的地步。生活与建立于其上的平凡性和戏剧性永恒共存。
(指导老师:祁晓冰)
参考文献:
[1]余中先译,米兰·昆德拉著.告别圆舞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
[2]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董强译,米兰·昆德拉著.小说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
[4]余中先译,米兰·昆德拉著.被背叛的遗嘱[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
[5]叶舒宪.原型数字“七”之迷——兼谈原型研究对比较文学的启示[J].外国文学评论,1990,(1).
(高伟玲 新疆伊宁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8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