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为恒产(外二篇)
2015-11-06■符泽
■符 泽
“书中求知,笔下成才”,我曾大书了这八字贴在自己的陋室里。那时朋友到我那里去,总要这么问我:书中求知,笔下成才。你笔筒里笔倒是挺多的,可为什么我见不到你有书呢?没有书,求何知?我却只是敷衍一笑了事,心里却道,我的书太多啦,我都把它们藏在我的大柜里了。要不你来借一本,他来要一本,破了,丢失了,那可要我的命了。我的大柜里确实装满了书。书中有我小时候买的连环画(小人书),有我上学时各种教科书,有我一度借以消磨时光的大大小小的诸类杂志,还有……
孩提时,我酷爱小人书,常常想方设法搞小人书看。后来,我又开始自己添置小人书。
要买书得有钱。起初只是开口向父母要,后来,我又开始自己挣钱了。
拾荒货是我挣钱的办法。就是每天背个篮子,约上几个邻居孩子,夹把火钳,临村拾些破布、碎瓶,拿到收购站换成钱再飞快奔向供销社,把钱变成小人书,便喜滋滋、乐陶陶地一边走,一边看。
自然,拾荒是被人看不起的,但我当时还没有懂得什么叫自尊心。拾荒,也既累又苦,还得常常提防恶狗的侵袭,……总之拾荒是个“苦交易”呀,但我一想起那“打仗的”“抓特务”的小人书,自己就什么都忘记了。
俗话说,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拾一次荒,总能有四五毛钱的可观收入,我可以用它换回二三本小人书,日积月累,于是,我放小人书的抽屉满了,开始往箱子里放书,箱子里饱和后,我又打开大柜,慢慢有了二百多本小人书。
但因为我很慷慨地把它们借人,所以书除丢失之外还常常被人弄得“体无完肤”,又脏又旧。我心疼极了,便发誓从此不再把书借人。
上中学时,我除仍然对小人书有着浓厚兴趣之外,还又迷上了各类杂志。尤其到了高中毕业时,我还如饥似渴地成套、成集地看着长篇小说,自己的钱也总是换成诸如“××传奇”“××奇案”“××之谜”之类书。
可不是,我的嗜好有了大转移,因为我发觉自己单是在小说中消遣不会有什么出息了。于是,我才开始买自学丛书,参加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为了买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曾不惜驱车三上常州,二至南京;为了能完成自学学业,我花了比以前拾荒看小说所花的更大精力。如果说,自己儿时为买小人书,为看小人书而花了五分力,上学时为看小说用了七分力的话,那么,可以这么说,今天我用了十二分的力在自学上了……
当我取得了大学五门功课的自学考试合格证,自己在文学创作上有了一些进步,在暗自庆幸自我陶醉时,我看到了我周围的那些同龄人。
他们在追求着物质上的丰富,追求着得过且过,百无聊赖的生活,他们小时候都曾和自己一样地酷爱过看书——尽管是小人书、小说。他们也都有过伟大理想,远大抱负,可当他们走出校门后,却永远地丢开了书……
应该让他们再爱上书,他们也正应该趁着青春年少多掌握一点本领。于是,我又添置了许多书。于是,我向他们打开了我藏书的大柜……
现在,条件好了,房子大了,我有了我的专门的,真正意义上的书房,20多个平方,整排的书架,书柜,成套的新书,每年在书籍上还总增加投资,自有藏书达到了5000多册……
天道酬勤
我参加自学考试的初衷纯属赌气。第一次高考名落孙山后,很多同学都去补习,我便去中学当代课教师,期望当中学教师的父亲病退后顶替,走个“捷径”。然天公不助,几年后顶替政策变了,顶替无望了,在失望、迷惘中,从电台中得知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首次开考,我一赌气,就报了名,记得那是1983年9月。
我写了个条幅挂在床头:“苦读争大学文凭,勤写创一流作品”。亲朋好友见了,说我不知天高地厚。当时,我满打满算才20岁,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并不知道等待我的自学之路是何等地艰辛、坎坷,以至,现在回想起来总是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我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考单位是南京师范学院(现在的南师大)。由于是第一次开考,报名的多,单是丹阳就有1500多人报名,连教材都买不到。当年开考的《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两门课,为了买教材,我去了五趟常州,两次南京,后来还是写信给南京大学的匡亚明校长,才弄到了旧教材,但我还是如获至宝。这两门课我在高中阶段学过一点,自以为都懂,并没下多少功夫,成绩出来后,我才傻了:一门58分,一门59分。我曾抱怨,这个阅卷老师也太狠心了,居然一分都不送!但我也从此懂得了,自学考试须用真心,要下苦功!
从此,我横下一条心:勤学苦读。我制定了自学计划,每天抽出4个小时自学,每年争取学完4门功课。当时,我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后来又调到镇政府担任秘书工作,两项工作都很忙,但我总是忙中抽闲,远离了平生喜爱的打牌、下棋、书画等一切娱乐活动,确保时间,常常苦读至深夜。自学、自学,难就难在自己学习。没有老师“解惑”、督促,没有学习的氛围,没有同学之间的互相竞争,全凭自己的一腔激情和坚韧毅力。学《外国文学》,一些外国作家以及其代表作主要人物人名难记,我就用纸条一个个写下来贴在房间、办公桌旁,天天看,天天记;学《逻辑学》,由于第一遍看下来看不懂,第二遍看不下去,就抄写全书,边练字边强迫自己学,硬是把20多万字的全本书工工整整抄了一遍。
我定期到县城拜师求教,解疑释难。为鼓励自学,市政府制定了奖励措施,发了红头文件,而我所在的单位就是不执行,我不仅拿不到单科合格的奖金,连进城考试的车旅费都不予报销,我也不去计较这些,只是认准一个理:知识是任何金钱都买不到的。因而,我把我每月的30多元工资几乎全部用于了自学考试。
天道酬勤。三年下来,我不仅通过了本专业的所有课程考试,而且均是以优良成绩取得“单科合格证”,13门功课平均分数达76分,最高的《写作》获得94分,成为丹阳市30个首届自学考试毕业生中惟一的农村毕业生。
三年的自学考试使我终生受益,我拿到的不仅仅是一张大专毕业文凭,我悟出了一个人生真谛:这就是,一个人要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必须永远自强不息;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精神。现在,自学已成为我的一个习惯,我已完成了南京大学经济管理研究生学业,个人事业也有了很大进步,发表了1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早就加入了江苏省作家协会,工作也由乡镇进入市级机关,2000年还走上了领导岗位……
苦难即财富
每每看到民工,我总是自然而然地想起许多年前我在镇江做苦力的经历来。坐在有现代化设施的,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我会油然想到那些来城里打工,做着艰苦的工作,拿着微薄的报酬,还要忍受别人的歧视和羞辱的老老少少,形形色色的“打工者”来。这些人可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城市的缔造者,是我们幸福的创造者啊!我庆幸,我曾是他们中的一员。
1980年,像许许多多同龄人一样,我高考落榜了。尽管当时是以28分之差而名落孙山,许多同学和老师都劝我进校补习,以图来年金榜题名,尽管这条路也许很有可能走得通,但我却天真而轻率地放弃了。纯粹孩子气的我,心里想着,农村青年么,跳出农门才是出息,反正自己父亲是个教师,那时国家干部退休子女可以顶替,在家等等,等父亲病退下来,轻而易举地弄个国家户口和顺心工作,干吗非要再去受寒窗之苦呢。因此,我钓钓鱼,下下棋,天南海北游览观光,游哉悠哉。哪想,天鹅肉也不那么容易吃得到。国家改变了顶替政策,这不但打破了我的如意顶替美梦,也一度使我心灰意懒,沮丧,苦闷。怎么办呢?
于是,我背上行李,只身来到镇江四摆渡蚕种场,干临工,挑土方,瞒着父母和家人,从做最苦最累的活,磨练自己的意志开始。
我的工作是挑土方,就是把小山上的土搬到山沟里。那时的我刚满16岁,还没有完全发育好,长得又矮又瘦;那时,正值寒风凛冽的十二月,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担子,从近二百米高的山上下来,再送到三百米之外。衣服穿多了,一会儿便热汗直冒;衣服穿少了,又根本抵御不了刺骨的北风,地上冻得铁似的,一钉耙下去,虎口震裂也只四个白色的向我嘲笑的印记。下山还得留心脚下,要不然,脚下一滑……每次天刚蒙蒙亮,挑起畚箕要上山,自己总要犹豫一番。但总是咬咬牙,朝前走了。我写信告父母,我在镇江找到一份既轻松又有“转正”机会的工作。
如果说挑土,出死力,流臭汗,累筋骨,还能忍,还能受,那么,最难忍最难受的是心理的苦和痛。
镇江四摆渡蚕种场是个大型国有农场。场内有五种身份的员工:正式工,大学实习生,合同工,季节工,临时工。每个层面的待遇都不同。我是处在金字塔最低层的。
这个农场的餐厅为上述五等人分别开辟五个打饭窗口,每到吃饭时,是我感到最难堪,最伤自尊的时候……
我们临时工和大学实习生是在相邻的两个窗口。虽然相隔近在咫尺,但好似来自两个世界。我们穿着肮脏,手里饭盒里的饭两盒两层(一盒4两),堆的好高,加个4分钱的猪肉渣烧茄子,那么夸张,那么吓人;对方的学生们只有一层饭,加个2毛钱的肉片炒青椒之类,很是优雅,很是精致。
我看着他们那高傲不屑的神色,我心里在问自己,我不该站在这里啊。我应该站在他们那边的,怎么站到民工队伍里了?
民工们每天鸡叫做到鬼叫,场里又不供应热水,常常收工到宿舍便脱下臭鞋臭袜躺下了,有的抽着蹩脚熏人的烟,我就睡在这样一个有十个人挤在一起的,弥漫着各种臭味的房子里,就着昏暗的灯光,还在看着书。我总是用冷水也是要洗脚的。有时我实在忍受不了了,不无讥讽地说一句,洗洗脚对睡眠有好处的。他们却厚道而真诚地说,用冷水洗脚,会得关节炎的。你是有文化的小青年,怎么来做苦工呢,你不该和我们民工在一起,你该再学习的。
晚上实在寂寞了,想到农场职工家门窗旁边去看看电视,人家见你来了,远远地就关好门窗——我很愤怒,有好心的民工好言来相劝;有时,我的土方任务完不成了,马上大家一起来帮我;终于一次我从山上滚了下来,身上伤痕累累,民工们轮流照顾我,还帮我与家里联系……就这样苦熬了一个多月,我才带着身上布满的大大小小的伤痛,和满腹的沧桑感受回到家。
其实,我受的这一点苦与民工们比,那才真的叫“小巫见大巫”呢。他们常年累月背井离乡,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国家建设,付出的是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的牺牲,得到的却是微薄的报酬。可从没见他们有什么抱怨和心理的不平。至今,他们那任劳任怨的品格,他们那默默奉献的精神,他们那坚韧不拔的毅力,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鞭策着我。
有个哲人说过,苦难是财富。
一个多月的吃苦受难,我学到了在学校多少年都没学到的东西,醒悟了很多很多哲理;几十天里付出了肉体上的、精神上的苦痛,换来的却是终生受益不尽的“财富”……从此,我开始了我永远的发奋自强。
我真的很庆幸,我曾是民工中的一员。我始终骄傲,我曾以民工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