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情感在思想政治课中诗意流淌

2015-11-05成洁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政治课笔者思想

成洁

[摘 要]

一堂好的思想政治课应能拨动师生情感之弦、触及心灵。为使情感在思想政治课中诗意流淌,教师应该善用资源,挖掘情感内涵;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共鸣;心灵对话,催生情感绽放;践履躬行,内化情感体验。

[关键词]

情感教育;思想政治课堂;德育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程,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使之成为抵达心灵、发育精神的教育,一定要诉诸情感。因为精神发育是内在的,是生命内部的过程,而不是外在的知识输入,更不是外部行为的强加和控制。学生只有对道德知识的学习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才能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将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由此,让情感在思想政治课中诗意流淌,应成为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政治教师不断叩问和追寻的主题。

一、善用资源,挖掘情感内涵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实际教学中,这一目标或被忽视、或不能有效达成。优秀教师应善用资源,以其知识学养背后的情感与价值观吸引学生,使学生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

思想政治教材中蕴含丰富、典型而且内隐的情感内涵,教师可由浅入深,从感受、感动、感悟、感化四个层次对学生的情感进行陶冶。教师要对教材所负载的情感涵义有深入的感受、理解和感动,“敏于发现与捕捉、善于挖掘与主动建构学科知识中广泛蕴含的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内容”,并用语言、语调、姿态语言等艺术性的教学感动学生,使其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受到思想上的感悟、感情上的陶冶,进而受到感化,自觉地将使课程内容中蕴含的德育思想内化为自己应持的行为准则。(见下图)

教师可结合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提炼,尽可能地发掘隐匿在其深处的情感因素,从而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通过展示“草根经济”群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尊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平等的真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通过讲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之情;通过回顾古代中华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还可以拓展教学资源,结合意境深远,抒情饱满,读来令人神往的经典美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学生一起品味文字的情感意蕴。例如,在讲到“意识的能动作用”时,笔者曾和学生一起欣赏经典名作《哈姆雷特》的著名片段:“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杰作啊!人的理性是多么高贵!人的能力无穷无尽!人的仪态和举止多么恰到好处,令人惊叹!人的活动多么像一个天使!人的洞察力多么宛如神明!人是世界的美!动物中完善的典型!”这段文字作为人的自我认识在哲学思辨领域中的折射,热情洋溢地赞扬人性,高声讴歌人的理性,充分点燃了学生作为“能思想的苇草”认识自我、探索宇宙的激情。

此外,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效性,教师还可聚焦社会热点、焦点和亮点问题,将其自然而艺术地呈现与表达出来,以此调动学生情感,陶冶高尚情操。例如,笔者曾结合“中国游客疯抢日本马桶盖”的新闻报道,激发学生改革创新的热情和自觉肩负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结合李克强总理“两会”演讲的动情文字:“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共和国建设付出努力、做出过贡献的老工人,决不能让他们年轻时流大汗,退休后再流泪”,展现我国新一轮养老制度的变革和调整,让学生在心底涤荡“尊老爱老”的温情,唤起“让夕阳更红”的理性与暖意。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政治教材的情感色彩不明显,隐匿在文字符号后面的价值意义更不易为学生了解和接受。为此,教师可通过情境的铺设和渲染,让学生身临其境,帮助学生把握政治教材背后内隐的求真、至善、臻美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负载。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影视作品、历史故事、生活实例等资源,通过画面呈现、音乐渲染、语言表达等手段,努力创设具有感染力的课堂教学情境,以境育情。

在讲授“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这一重难点时,笔者精心设置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首先,笔者播放《超级演说家:我的偶像》视频,铺设情境。演讲者激情演绎了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感人故事:29岁,邓稼先毅然放弃美国的高薪聘请,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34岁,他从妻儿和所有熟悉他的人的视线中消失,从事秘密的核试验研究。61岁,当他回到家人身边时,他已经是一个直肠癌晚期病人。演讲者运用隽永动情的语言,娓娓道来,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沉浸在对伟人的景仰之情中。笔者随即设问:视频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提及最多的是邓稼先无私忘我的工作态度以及坚如磐石的爱国情怀。说到这里,笔者继续动情吟诵,渲染情境:“原来,‘两弹元勋这四个金灿灿的大字背后隐藏着那么多的难以想象。难以想象一次试验事故,邓稼先一个人冲进试验区,捡起那枚摔碎的核弹,命令所有人都在场外待命;难以想象,核辐射的后果是止疼用的杜冷丁从一天一针到一个小时一针;难以想象,邓稼先躺在病床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快去工作吧,别让那些国家把我们拉得太远了……”。如泣如诉的小提琴声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叙述,渲染广远的意境,直击师生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涤荡着师生的心灵。接着,笔者展示一组学生熟知的感动中国人物图片,并用饱蘸情感的语言提升主题:“有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日趋多元的现代社会,金钱、利益似乎成了人们竞相追逐的东西。但是,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仍然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将国家之利坚决置于个人利益之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虽不能至,但应心向往之,更要起而行之。”

本节课以境动情、以情相联,学生时而眼中闪烁泪光,为之动容,时而神情肃穆,若有所思,情感仿若一掬精致的种子,滋生着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怀。笔者以为本课的成功之处在于:爱国主义这种深刻内隐的情感通过视频、音乐、画面、语言等诸多手段的运用、丰富多彩的情境浸润,强烈突出的高峰体验,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获得情感的陶冶。俗话说,“动情之处方能永久保留”,思想政治课绝不能只是将学生训练为答题机器,更应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认同和悦纳,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收获自身心灵的拔节生长。

三、心灵对话,催生情感绽放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强调:“教学的本质意义是交往与对话,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民主、平等的对话促使师生、生生间敞开心扉、情感交融,在不同的观点与思想交汇、碰撞中心灵互动,情感绽放。

对话中应促成师生双方观念的碰撞与辨析,在思想的碰撞中实现认识和情感的交融,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都能说话”“还有话说”。“有话可说”即调动学生以往的经历、经验,鼓励情感、思维的活动;“有话能说”即教师给予学生表达的时空,以提供满足学生表达的条件。“都能说话”即课堂面向全体,诱发和唤醒全体学生的道德体验;“还有话说”是激励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取的感动、兴趣与思考延续到课后,充分彰显德育的价值。

例如,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教学中,笔者和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展开积极对话。首先,向学生发问:在公交车上,你们会不会主动给老人让座?学生异口同声地给予肯定的回答。笔者继续向学生发问:如果在你疲劳、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身边站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你还会不会让座?此时,学生之间的意见开始出现分歧。笔者并不急于让学生表态,而是耐心细致地放手让全体学生去分析、讨论,学生经历内心的情感矛盾,困惑和思想冲突。有人回答:我考虑到自身身体状况,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会让座。还有人回答:助人为乐是美德,我愿意秉持这一美德。无论学生回答“愿”或“不愿”,笔者都没有否定他们的回答,而是耐心倾听学生真实的想法,感受学生真情的流露。接着,笔者继续追问,假如你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还是想给老人让座,但是,你站起身的速度慢了一拍。在这时,老人冲上前来,质问你为什么不给让座,你还会让座吗?此时,学生心灵经受更大的震荡。有学生大声否定:不会让座。笔者适时提出:这样的老年人是少数,但也客观存在。绝大部分的老年人是爱护年轻人的。不少地方,甚至有老年人倡议:要给年轻人让座。所以,我们的社会更加应该提倡双向尊重。经历了上述对话,教师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思考:如何将友善之花根植于内心?如何在今后践行友善?围绕是否“让座”,师生畅所欲言,展开平等、自愿的表达,这一过程中双方情感充分汇合、分享、碰撞、交流与共鸣,有助于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传递与接受,有助于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行为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伴随着情境交融的氛围和愉悦的心境,整个课堂汇聚成了一片情感的海洋。

四、践履躬行,内化情感体验

“人正是在活动的时候,才进行思考、赋予情感、做出判断的。”课堂中的各种情感目标的达成,不只是看学生有没有被触动、感动,更要让学生将课堂中收获的积极情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付诸行动。一旦学生通过切身深刻而丰富的情感体验认同了道德的社会要求,他就会自觉自愿地服从这种要求。此时,学生的道德动机不再是外力作用下的“迫不得已”,而是一种内化作用下的“心甘情愿”。

例如,《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课主要介绍了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诸多途径与方式,可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达成“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的情感目标呢?为此,笔者组织学生对“南通市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状况”进行课外调查,让学生去实地了解公共自行车使用的现状,找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调查中,师生收获了别样的惊喜:学生了解到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从绿色环保出发,顺应当前社会绿色、节能、减排的大方向和主题;还有学生了解到投放公共自行车是南通市为民办实事的一个方面,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但是公共自行车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自行车在使用过程中日晒雨淋,不利于维护,有些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很难借到车,公共自行车租借系统时常会有故障发生……于是,笔者建议学生整合调研结果,通过写信、拨打政府服务热线、登陆政府网站等方式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学生在鲜活、真实的社会实践中,熟悉、认同了社会参与的有效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关爱自然、友善待人、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应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发挥其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让他们在适切的活动中收获真实的感动和深切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认为,当人不断积累了一些积极情感体验后,会在行为上产生某种偏爱的立场、定向的行为。在活动中,各种情感体验留存在记忆中,并产生、积累、孕育成情感经验,从而敦促学生在以后的活动中做出理性的选择。

沃尔特·皮特金在《学习的艺术》中指出:思维就像机动车,要接受感情的燃料,推动学习者在文明大道上前进。教师不妨成为思想政治课情感的“助燃者”,让其成为学生“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情智交融的超级舞台,精神成长的生命殿堂,心灵润泽的情感绿洲!

[参 考 文 献]

[1]朱小蔓,朱永新.中国教育:情感缺失[J].云南教育,2012(6).

[2]卢家楣.教学领域情感目标的形成性评价研究[J].教育研究,2007(12).

[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4]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政治课笔者思想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答案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