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解决的三个问题
2015-11-05周新生
周新生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我认为,需要重视以下三个重点问题:一是整体改革的协同性,即,利率市场化改革同要素市场改革以及与其他金融改革的战略协同问题。二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本分摊问题,即,对中小银行和小微企业的引导和保护。三是根据存款利率市场化完成后经济金融新特征和新格局,建立经济金融新机制。为此建议如下:
一、加强省级层面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工作联席互动、重大改革协同机制建设工作。在各省市设立联动协调机构,与国家有关部委紧密衔接沟通,搞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工作。各省市联动协调机构要深入调研和及时掌握区域相关问题和情况并上报反映、表达诉求,推进改革工作。应深入研究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所涉及的与其他改革的协同问题。加强国有企业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步协调推进工作。以建立混合所有制为方向实施有关类型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以建立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为目标实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以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为重点内容实施国有企业人力资本和激励约束机制改革。通过上述改革,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硬约束,提高利率市场化融资主体及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程度。同时,逐步减弱存贷比指标对商业银行的制约,逐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尽快实施存款保险金制度,完善商业银行危机管理和破产机制。
二、按照“成本分摊、分类施策、保护中小”的原则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本分摊机制。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本主要包括: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转型不足、风险定价能力不能匹配存款利率市场化要求的风险成本;货币政策新规则传导机制不顺畅的风险成本;相关财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改革的风险成本;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融资成本等。应按照商业银行、融资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监管机构等主体分类,明确改革责任、实施改革举措,分担改革成本。建议:在自贸区实施存款利率市场化先行先试,并扩大自贸区中小商业银行机构准人数量,更好地带动中小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支持中小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逐步允许中小商业银行控股或参股其他金融机构以及跨业投资经营,保护中小商业银行渐进适应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加强中小企业发债、上市、财政专项扶持基金等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便利,减弱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冲击。
三、构建适应存款利率市场化完成时期的经济金融新机制。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变化趋势总体呈现先高后低的态势。在间接融资占比依然高企的阶段,存款供需关系依然紧张,存款利率上升并中高位运行;在直接融资比重显著提升、间接融资比重不断下降的阶段,存款供需关系逐步均衡,存款利率下降并中低位运行。同时,存款利率市场化后“倒逼效应”明显,利率市场化促使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在这种协同推进、进而倒逼推进效应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此外,存款利率市场化后货币政策传导机构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由价格和数量并重转化为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锚定短期货币市场利率;货币政策传导路径由价格和数量工具直接作用于银行存贷业务转化为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传导至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因此,建议: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构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构合理、相互支撑的融资体系;在适当扶持和保护中小商业银行基础上,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倒逼效应,促使中小商业银行实现综合化、集约化、差异化、特色化转型发展;区分间接融资比重较高阶段和融资结构均衡阶段等两个不同阶段存款利率运行的不同特点,做好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和利率调控管理工作。可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联邦基金利率机制”和以欧洲央行为代表的“利率走廊机制”研究基础上设立我国利率调控机制。在存款利率市场化后的初期,利率调控可实施“分段锚定”,既锚定隔夜市场利率,又关注其他短期利率。同时,加快建立从机构监管转化为功能监管的金融监管新机制,适应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