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优秀生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分析
2015-11-05李欢欢
李欢欢
摘要:优秀生是指在学习等方面特别优秀,可以成为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的学生。优秀生在班级里是一个具有很强带动辐射作用的特殊群体。因此,优秀生的教育问题是每一个班主任在工作中必然要直接面对的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优秀生的“优秀”并不能掩盖他们这个群里身上所凸显的各种问题,而心理问题尤为明显。本文拟对中学优秀生的常见心理问题进行概括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心理辅导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学优秀生;心理问题;辅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4.2
我们高中的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往往习惯于关注弱势群体,也就是把学习有困难、成绩靠后的学生作为我们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的主体对象。而对那些学习能力较强、成绩优异的优秀群体很少能够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往往无视他们内心世界的波动,显得是过于放心了。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同样会存在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障碍,他们同样需要老师的指引和关怀。所以,班主任们也不能忽视了这样的需求。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通过对身边的优秀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许多优秀生虽然在能力、成绩和日常行为方面比其他学生优秀,但却不同程度地存在这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一、中学优秀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
(一)心理压力普遍较大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对优秀生的期望值一般都比较高。如果这些期望值超过了他们的心理承受水平,特别是超过了他们心理承受水平的极限后,他们就容易对学习产生焦虑。更何况,这个群体中的学生本来就会自加压力,对自己提一些过高的要求,他们更容易出现身心疲惫,不堪重负的心理问题。
(二)比较自负,容易过高估计自己
现在的教学评价机制还不是多元化的,许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也就是他们认为的“优等生”。其实,准确地说只能算学业“优等生”。而真正的优等生应是指那些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发展较好,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由于教师、家长的过分关爱,优秀生大都有强烈的虚荣心,他们时时刻刻都想表现出高人一等,以赢得更多的关注。久而久之,也与同学孤立开来,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
(三)心理耐挫能力比较差
相对而言,优秀生需要更多的表扬,优秀生难以忍受别人的忽视;由于自负心理,这类学生往往意志薄弱,耐挫力比较差。一旦遇到不顺利,很容易迷失自我,从过分自负转变为过分怀疑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很难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处境,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所遇到的困难。老师和家长们也对优秀学生奉行完美主义的教育,要求优秀学生各方面都优秀,尤其是在学习成绩上,不允许有丝毫闪失。一旦有所闪失,师长们则谆谆教导,以防患于未然,使这些学生自信心严重受挫。
二、中学优秀生心理辅导对策分析
(一)破除“晕轮效应”的影响,客观评价优秀生
由于优秀学生优点较明显,容易给人鲜明的印象,从而使班主任开展工作时往往会“一高遮三丑”,只看到令人眩晕的优点,而忽视了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以点概面,以偏概全。更有甚者,对其身上存在的缺点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对其所犯的错误包庇原谅,不闻不问。
其实,虽然他们在各个方面可能都表现得很优秀,但内心深处还是会有脆弱的地方。优秀学生也是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时期,不可避免地会有缺点和不足。
(二)抱着“一视同仁”的态度,严格要求优秀生
优秀生也是很普通的学生,在心理迅猛变化的青春期,他们也会犯一些普通学生都会犯的错误。对优等生和学困生应该一样对待,该打击的时候必须给他打击,但是打击的分量和场合还是要考虑的。首先,优秀学生遇到的鲜花和掌声比较多,班主任老师要更全面的看待这个优秀生。发现他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给一些警示或者信号。我们可以有意在全班面前表扬一些差生的优点,以次来暗示优秀生你仍然存在着怎样的不足。其次,优秀生在某些方面特别依赖老师来解决一些问题。此事,老师要特别注意,我们的职责是教会孩子成长,不是包办代替他成长。
(三)采取“教育无痕”的方法,启发感染优秀生
优秀生一般自视甚高,对别人甚至的老师的直接批评或建议很难直接接受和感悟,因此对优秀生的教育要采取比较特殊的“无痕方式”。比如,我刚送走的那些学生里有几个男生学习成绩比较好,体育成绩也好,交往能力也强。于是,他们就觉得自己不可一世了。为了纠正他们过高的自我定位,我针对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指导。我采取的策略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要给足优秀生的面子,更多表扬他们,在背后则要很严肃的批评他们。
(四)利用“人无完人”态度,引导教化优秀生
班主任要教育优秀生在鲜花、荣誉和掌声面前保持清醒,要教会他们一分为二的看自己的优点和成绩,还要教会他们“以人之长补已之短”,自觉地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教师要教育优秀生正确对待挫折,要引导学生从失败和挫折中发现成功的因子,确立新的奋斗目标,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继续前进。当优秀生能够自觉地将失败与挫折内化为前进的动力时,他们会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实有力。
做为教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优秀学生不仅要有较高的智商、专业能力和水平,还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材的基础,也是接受任何文化科学知识的前提,这一非智力因素在人才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作用。对学业优秀的学生,既要把他们看做是普通的孩子,防止因学习成绩优秀而忽视对其心理的辅导,又要认识这些孩子心理上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工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下一代,才能使他们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优秀生。
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对于教师来说,完全相同的教育情境是没有的,普遍适用的最佳教育模式也是不存在的。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总结新的经验,创造性地工作。在学校教育范畴中,找到适合优秀生心理成长的理论、方法和策略,为国家培养具有品德高尚、学业优秀、心理健康的合格公民,这既是学校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吴增强.班主任与每一个学生.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7
[2] 唐海波, 王立丁.优秀学生心理综合症透视.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3] 孙国海.优等生的心理误区及教育对策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