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刍议

2015-11-05薛贵先

亚太教育 2015年36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

文/薛贵先

当前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刍议

文/薛贵先

摘要:在新时期下,国际与国内形势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传播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介绍了在高校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意义和当前高校中国化马克思教育所产生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几点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高校

一、当前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内容上突出的问题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专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教育,也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结合的教育。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毛泽东思想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凝聚了几代人的科学理论,对于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实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上片面的将重心放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上,而往往忽视了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事实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伟大的学说,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没有毛泽东思想,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前面的“一”,哪里会有后面的“二”呢?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并没有将毛泽东思想纳入,但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渊源。

(二)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

就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而言,主要采用的方法还是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下,教师依然掌控着课堂的主动权。课堂教学将教材作为中心,师生之间并未进行充分地交流,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有限,并未得到充分地尊重。这种重视教法而忽视学法的尴尬情况使得教法与学法无法实现相互间的促进,大部分高校在课堂教学中一味的强调“如何教”,较少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甚至有部分教师认为教学是一件良心活,只需要将该讲的讲完就完成任务了,而并未对学生“怎么学,学到什么”给予关注,认为这是学生自己的事。这种情况下,导致教学过程缺少活力,枯燥乏味,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不良,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淡化,无法通过有效地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而教师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也面临更多的困难。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低下,导致学习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三)部分教师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认同感不强

高校部分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真信、真学、真教、真用”问题表示怀疑。还有个别教师政治热情缺乏,无敬业精神,使得教学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多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并没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以及执着的追求,也并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当作终生的事业,仅仅作为一种普通职业、谋生手段对待。教师自身并没有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对大力加强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时效性存在怀疑,这对其教学态度产生严重的影响,也就更加无法对学生产生人格感染力与影响力。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也就无从谈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也就难以实现。

(四)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当代大学生知识面广,自主意识增强,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有着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期望。有着渴望成才、成功、报效祖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与追求。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由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不同思潮、不良现象都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表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同程度的怀疑与否定,他们往往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对毕业找工作,以及个人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上课往往应付差事,在考试时也多临时突击看书,对考试采取应付的态度。在平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少之又少,即便是自己的课本也很少翻阅,而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于实践,将其用于指导自身人生目标、改造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也就更加无从谈起。

二、改进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对策

(一)优化教育内容

从当前学了与课程建设的关系分析看来,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其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同时加强教材建设的力度,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与社会生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更加贴近。在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过程中,要切实体现与深化“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思想;而教育内容进行改革时则需要对问题意识与实践意识高度地重视,充分地与现实进行对接,将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与理论难点问题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和现实性、科学性与实践性、政治性与思想性、系统性与针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地处理,在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同时,突出展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经验;另外,教学内容上需要反映出时代变迁和社会思潮变化下的新的理论成果,将学术论坛内容转化为大学教学内容,解决好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进而更好的适应青年大学生的心

理、思想与个性的需要与发展。

(二)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在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上,教师一方面要明确“讲什么”,另一方面还要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即“怎么讲”,改变传统的熟悉的政治传播手段,丰富教学的传播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还需要及时提供充分与深刻的教学信息,并且满足系统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的需求。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依靠的一张嘴、一枝笔、满堂灌”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这使得我们需要在新环境与新条件下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以充分利用,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一名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师若能够熟练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与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够,提高素质,大幅度地提升教学效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知道,只有具备一流教学水平的教师,才能讲授出一流水平的课程。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进而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主体意识,即为教师对职业角色的自觉和明晰的认识,这种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主体地位、主导作用、所承担的使命与责任,以及自身教学活动对学生以及社会所具有的显示与长远的意义的认识。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者都需要具备这一强烈的主体意识,不断推动自身素质的提升,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同时对思想状况不断变化的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接受教育、实践教育内容的主体,在为社会与国家服务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为此,大学生必须端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课程学习的态度,在思想上对该课程的学习给予高度的重视,树立起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现如今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若大学生缺少了坚定地政治立场,缺少了知识技能,将很难适应社会,难以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在学习专业课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认真学习,铭记历史、展望未来。通过武装头脑,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掌握各种技能,炼就各种就业本领,以更好地改造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参考文献:

[1]李艳.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研究[D].延安大学.2011.

[2]吕晓梅.“中国梦”思想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4.

[3]蒋广学,张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元素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与实践品格[J].北京教育,2014.

[4]李前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价值意蕴[J].江苏高教,2014.

[5]徐秦法,潘炳如,宁德鹏.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4.

[6]郑永廷,张国启.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6.

[7]胡陈芳,粟迎春.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刍议[J].社会民生,2014.

[8]焦芳艳.解析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J].才智,2013,23 (24) : 13.

[9]谷明书.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师生关系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薛贵先(1991-),女,汉族,江苏扬州人,扬州大学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2015) 12-0114-02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