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我对“构建新课堂”的一些个人体会

2015-11-05张榕原

亚太教育 2015年36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文/张榕原

谈谈我对“构建新课堂”的一些个人体会

文/张榕原

摘要:自新课程实验开展以来,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探索,各学科教师都力图将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这期间,我既感受到了新课程的新颖独特,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和对教学效率的大大提高,又感到随着新教学改革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下面就谈谈我对“构建新课堂”的一些体会及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一、怎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程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课堂上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然而要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在上课以及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时感到,如果仅仅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学生虽然参与了课堂教学,但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仍然是实现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内容和步骤,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形式的学生参与我认为并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不是我们所要的。在学生分组讨论的时候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各说各话,不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情况。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我们对新课程的改革不能流于形式,在课堂上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学生的发言其实只是一种行为上的参与,关键要看的还是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有没有独立的思考和能不能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针对我们信息技术学科而言,学生对这门学科还是有比较高的兴趣的,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也都能积极思考回答,基本上可以做到行为上的动起来。但要真正实现思想上的动起来,就要从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转向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兴奋的参与学习过程。

二、怎样掌握课堂节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占了主控权,学生只是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很小的范围内进行思维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如果思维太活教师反而会心中没底。课堂节奏虽然平稳却有些僵化。比如有的教师在教授算法设计的时候准备了由简到繁的两个例子,根据教师自己的思路分析给两题间设定了一定的关联,然后设法引导学生由第一个例子的算法沿关联解决第二个例题,为了能实现自己最初的教学设计就只着力于引导学生找到这一种固定的算法。而忽略了学生解决同一问题的其它多种方法,在这些被忽略的方法中,有的单就解决例一来说要比指定的方法更加灵活而且简便。这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仍然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设定的思路走。所以我认为教学过程的设计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并不是严格按照教案的环节环环相连,而是要随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上适当调整教学环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应当被教师的教学计划所控制,被教师的要求所制约。

另一方面,在引入新课标的时候也要注意,在放得出去的同时也要收得回来,不能为了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就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任由学生天马行空,在一些问题上占用太多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能片面化,不能只追求表面形式,应该从课程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出发。教学方式是为课程目标服务的,课程目标是多元的,教学方式也不应该是单一的。不管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哪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以全面实现课程目标,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如何看待学生的程度差异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没有明显的体现,被动式、接受式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思维方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在新课标要求下,课堂形式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就拿信息技术课程中VB程序设计这一部分来说。对于通过在程序代码中修改控件属性的方法实现一个小动画的例子,有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掌握了三种以上的方法,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讲,可能一种方法都没有掌握。在新课标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而强制性和模仿性减少了,这就使一部分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学习,这样就拉大了学生间的差距。

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努力将教学起点从“零起点”改为“非零起点”。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已学过的一些基础学科知识不再进行低水平重复,而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对已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提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发展趋向与学校教学条件差异,实行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结合的弹性教学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自我设计,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学校教学条件不平衡等其它种种原因,使得学生们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基础并不在同一起点上。比如有的同学在上高中以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连基本的开机操作都很陌生,而有的同学一些常用的OFFICE操作已经能够熟练应用。这也造成了学生差距的拉大。

我们在重视学生共同发展的同时,应当正确看待差异,关注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尽量缩小差异,让好的更好,差的提高。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孩子本身是有差距的,我们不可能通过课改,让所有的学生处在同一发展水平上。作为教师,关键是要选择和运用好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尽量缩小两极间的差距。

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的理论、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还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根据本学科的实际特点,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徐州市第一中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2015) 12-0044-01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