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解器乐教学的特征,接受个性化教学的特征(上)(连载二十八)

2015-11-05周海宏

音乐生活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琴器乐集体

文/周海宏

引 子

有一次,一个学生家长问我一个问题,他说,你看别人家孩子学琴,一级一级往上考,可是我们家孩子的老师,从来就不提考级的事情,而且,给我的感觉是,好像他上课根本就没有什么计划,从来也不提进度、目标、到什么时候孩子应该学成什么样,从来不说,每次上课就像一场遭遇战,碰到什么讲什么,很多教材上明明有的东西,他也不讲,好像挺不靠谱,一点计划都没有。这位家长告诉我,学了一段时间以后,他觉得这个老师太不靠谱,就换了一个老师。结果换了老师以后,非但原来的问题没有解决,反而觉得更加困惑,新老师连基本的教学方法都和原来的老师不一样,原来的老师要求手型要像抓个橘子,现在的老师又说那种要求是错的,让孩子把手放开,前一个老师允许孩子在琴上弹自己喜欢的歌,新老师要求必须弹老师布置的曲子,绝对不允许碰老师布置曲子之外的任何东西。这个家长问我:难道学琴就没有个统一的标准吗?家长给我描述他的心情,他说,小孩学琴,好像是踏上了一个没有终点火车,没有车站,没有伴侣,没有里程碑,老师就像司机,我们把孩子交给老师,他要把我们的孩子带到哪,我们都不知道。

这是很多琴童家长都可能产生的困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困惑,是因为家长在学琴中,看不到他们在普通学校教育中很熟悉的标准教材、统一规范、固定的进度等等。其实,家长提出这些问题,是由于他们对学琴教育的固有特点不了解。

许多家长对教育的认识都是从普通中小学的教育得来的

大家想想,我们的国民基础教育,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一刀切、齐步走”的教育模式。小孩几乎都是在同样的年龄上学,不管你智力发展水平差异多大,大家都是很严格地在6岁这一年上学,老师使用同一本教材,用统一的进度往前推进,老师给全班布置同样的作业,大家明天一起交,大家同时参加相同内容的考试,一起升级,在国民基础教育中,所有的东西都是一刀切,齐步走。不管孩子多聪明,还是多迟钝,你是上学前已经认了3000字,还是一个字都不认识,你是连10个数都不会数,还是已经会四则运算了,都要一刀切、齐步走。国家有统编教材、教学指导书,老师提前准备一个教案,这个教案要经过整个教研室讨论,才能上课教学生,学生在教学进程的安排下,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一起往前推进。这样的教育,就给家长留下了这样印象,似乎教育就应该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带着这样一种经验,这样一种习惯,就使得家长对学琴的教学活动,也产生了同样的期待,比如说,教师总应该依据一本权威的教材授课吧,教学进度总应该有教学计划吧。每节课该讲什么,总应该有一个教案吧。一些最基本的技术与音乐方面的要求,总得有个规范吧?孩子在什么时候,要达到什么水平,对教育的目标,总得有个交代吧,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家长很想看到的东西,如果能够看到这样的东西,家长的心里就很踏实,对判断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有一个检查依据。但是,所有这些东西,在学琴老师那家长都看不见。现在家长手里,没有任何自己可以抓得住、看得见的控制标准,所有这些东西都导致了家长很不放心。

当然,也有例外的家长,反正自己也不懂,也不想那么多,把孩子交给老师,老师带着孩子往那里走,怎么走,走多快,走多远他就都不管了。 其实大家都承认,人的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不仅身高、体重、体能这些生理方面有差异,思维的能力、个性特征、性格与偏好这些心理方面的个性差异同样非常大。如果我们承认个体差异的存在,我们就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一刀切齐步走的教育模式,一定会导致一些孩子吃不饱,一些孩子却吃不了的现象。

所以我想请大家认清这个事实:统一化、标准化的教育模式,并不是一个我们应该参照的理想模式,而个性化的教育,才是真正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模式。有了这样的认识以后,我们再来看看器乐教学。

器乐教学无法一刀切,齐步走

器乐教学不是国民基础教育的范畴,而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教育,孩子在乐器学习上表现出巨大个体差异,使得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要求在这个教学领域内很难实现。在我看来,在器乐教学当中没有统一标准的现象,非但不是缺陷,反而是它的优点。我们知道,有些乐器教学,也采用了集体课统一教学的形式,比如小提琴、古筝,电子琴,现在就有很多集体课的学习班,但也都仅限于入门级,现在也有电钢琴的集体课,我还编过一套集体课的教材,目的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学到钢琴,但是实际上,这些器乐教学的集体课在学生稍微有一点程度以后,就会因为孩子巨大的个体差异而导致课堂组织非常的混乱。我曾经观摩过几个学校的钢琴集体课教学,同一个班里,学同一首曲子,有的学生已经弹得很熟,开始自己去弹其他曲子了,有些学生连音还没有找全,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难控制,这种集体课,表面上有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组织“一刀切”了,个人进度却不能“齐步走”。在我看来,即使是算术、政治、历史等等这些科目,理想的教学也应该是个体化的教学。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器乐教学的个性化特征,都有哪些表现:

首先,从教材使用与教学曲目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说老师在教材的使用、教学曲目的选择上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家长很容易注意到,

老师在教自己的孩子时,几乎不采用一个固定的教材,他会在很多教材、曲集中选择作品,来组织自己的教学内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猜你喜欢

学琴器乐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孔子学琴
警犬集体过生日
欧阳修学琴治忧郁症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孩子学琴家长一定要知道的事—— 了解与沟通篇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