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组织
2015-11-04林菊华
林菊华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向导、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探究式学习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习升华为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是不断升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探究要创设问题情境
探究式学习是“问题导向式”学习,“问题”往往被称为探究式学习的核心。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只有当学生对所遇到的认知客体有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才能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让课堂充满问题,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共同探究,共同讨论,既创设一个师生互动的问题场景,使课堂环境宽松和谐;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氛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要想精心创设课堂问题情境,教师就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中各知识的生长点、连结点和重难点,还必须清楚地了解学生个体已有知识、信息背景的共性与特殊性,使问题的提出能抓住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发展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究要营造民主氛围
有效的数学教学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是探究式学习的最佳情境,它使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状态,思维极易活跃,敢想、敢说、敢做,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欣赏学生的想法,耐心听取每位学生的发言。同时要重视学生的问题,积极评价每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相信每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任何结论都充满智慧。教师要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善于吸取学生的意见。如一次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练习25×48这一道题时,我说了一句:把25×48看成25×(6×8),计算很简便。”马上就有学生说:“把25×48看成25×4×12,不是更简便吗?”我很高兴地表扬了他,并且对大家说:“你们想得比老师好,老师应该向你们学习!”这样,在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探究式学习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探究要倡导合作交流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流和互动。教学过程应该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合作交流是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合作交流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建立起师与生、生与生多边互动的群体合作关系。通过生与生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课堂中或小组或生生围绕话题展开交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充满积极探究的课堂氛围。如“认识角”的教学,在学生认识角的基本特征后,教学“试一试”,安排一个数学实践活动,即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这一实践活动内容单一,简单易做。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我选择两个小棒、一根线绳、钉子板和像皮筋等操作材料,四人一个学习小组,每人选一种材料,动手制作一个角,并把它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小组同学观察。活动内容的调整,给学生提高了操作的要求,增加了实践的难度,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为高质量地完成好本组的学习任务,开动脑筋,齐心合力,细心探究,认真比对角的特征,制作出了形式多样的角,并能准确指出所作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这种教学形式,为学生了提供探究的空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四、探究要拓宽活动时空
拓宽时空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有力措施。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学生能自己探究得出的尽量让学生去尝试探究,教师决不替代。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我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创造,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剪拼、割补、观察、比较、思索发现出多种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探索性和开放性,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出创新探究意识,培养了创新精神。对学生而言,未知的领域是无限广阔的。若学生有了探究欲望和探究的能力时,仅靠课内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的。现代教育不再限于学校,教育渠道也不限于课堂信息,它是开放的且具有无限性,这就要求我们将探究式学习向社会延伸,向大自然延伸,向影视和报刊等传媒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如学生学习平移、旋转,可到生活中收集资料,观察判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理解平移和旋转的运用。
显然,以上提出的探究式教学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虽然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却有着它的整体性。教师只要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学习过程就会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