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价值观的社会影响与校外教育机构社会责任的对策研究
2015-11-04王颖
王颖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3G通讯等技术的突飞猛进,文化领域正在上演一场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大戏,这种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趋势。在新形势下,校外教育机构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专注于培养学生各项特长之余承担起正确文化价值观引导的社会责任,自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同时也有利于形成一种对多元文化“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理性判断,是新时代赋予校外教育机构的新课题。
多元文化交融文化价值观校外教育机构社会责任新时代新使命一、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
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伴随着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浪潮展开的,对于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滥觞我们可以追溯到哥伦布1492年和达伽马1497~1498年的全球航海这一事件,从此以后,欧洲人开始对世界的其他地方施加影响并将其文化输出到世界各地。历史虽然已经非常悠久,但对于中国,由于封建时期实力雄厚,并未受到西方殖民主义的强烈冲击,直至封建末期,闭关锁国的“天朝上国”被英国大炮轰开了国门,开放通商口岸后,西方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入进来,西学东渐的潮流也慢慢展开,但由于中华文化的根深蒂固,这次被迫的文化传输并未产生撼动根基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才真正开启了人们接受外来文化的心门。
保留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地球村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不想今后无论在北京、伦敦还是纽约都吃同一种饭菜、听同一种音乐、体会同样的民俗,由此可见,对于纷繁复杂、各式各样外来文化的输入,我们不该继续不管不顾、任其肆意妄为,教育我们的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对外来文化保持一种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已经迫在眉睫。
二、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何谓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我国古代先哲留下了卓越的思想启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奉献给人类的重要精神资源是“和”与“恕”的文化价值观,“和而不同”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的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对“和”的内涵的主要表述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对“恕”的内涵的主要表述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和”与“恕”是中国人处世、中国文化发展的居核心地位的人生观、文化观和方法论。
发展至今日,先哲们的文化價值观我们依然能够借鉴,面对开放的世界,丰富的资源,我们既不能置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于不顾而一味崇洋媚外,应当积极地带着辩证的眼光去吸收外来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摒弃糟粕,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创造更加洁净并富有养分的空间。
简而言之,即“兼收并蓄,和而不同”,在保护多样性基础上的“和”才能真正促成维持和发展人类文化百花齐放的“多样共生”的局面,如同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价值一样,文化多样性的“共生”同样具有重大价值。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的普及和传播最适宜的途径唯有教育,通过更加灵活和富于成效的教育方式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使大众既能明确中华传统文化独具一格的特色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同时也能更多的了解不同的外来文化,使得“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得以更好地传承。
三、校外教育机构在多元文化教育中的社会责任
多元文化的冲击在青少年儿童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因为好奇、求新、求异之心的驱使而对新鲜刺激的外来文化趋之若鹜,再加之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抛之脑后,造成了当前青少年儿童对于自己国家文化的认识不足而过度崇洋媚外的局面。
面对这样的局面,此时,校外教育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校外教育是指在学校正规教育之外,由校外教育机构和社会教育团体,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以外的广阔时空里,有目的、有计划组织青少年儿童开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生活情趣,旨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它具有活动参与的自主性、内容形式的开放性、活动过程的体验性等特点。
正是由于校外教育的独特个性,才更加适合在对青少年儿童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培养上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首先,校外教育应当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文化活动的开展上,让孩子们懂得用正确的途径去接触和了解更多的文化类型和种类。其次,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迫在眉睫,校外教育机构应当开拓更多的方式去进行更加饶有兴致的趣味教学,让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再毫无兴趣。同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祖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这三点应当是校外教育机构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过程中加以灌输和引导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担负起多元文化价值观培养的重大责任。
四、新时代下如何完成新使命
(一)提高教师队伍的文化教育水准
1.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没有可依据的教学大纲,必须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自身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开发相关文化价值观教育课程。
2.教师是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这与普通学校教师有相同之处,但是校外教育活动面对的空间更广阔、人员更复杂、活动更灵活,所以对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引导协调能力要求更高。而校外教育机构的学生的学习参与及成果的展示往往带有自觉自主性,因此,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以及在评价阶段中的激励是否得当尤为重要。
3.教师是自身必须是一个技能不断学习者。校外教育的教师在经过短暂的培训掌握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应当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以及面对多元文化的清醒态度,必须在教学中渗透进相关内容,同时坚持补充学习,不断与时俱进。
(二)开设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课程
除了在特长培训的课程中渗透文化价值观培养的相关内容,校外教育机构还应当开设专门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培养课程。考虑到受众多为青少年儿童,所以在课程内容上可以更多的辅助以动画动漫等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
除了理论上的传输,校外教育机构应当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交流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以及国外优秀文化的独特之处,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一种“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正确文化价值观。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我们带来的更加方便快捷的生活体验,享受好莱坞大片带来的刺激之余,我们也应当对文化渗透保持清醒和警惕,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群体。因此,校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起自身的那份社会责任,更加重视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培养和灌输,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什么是真正优秀的外国文化,同时,什么又是我们自己的传统文明,这样不但有利于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自己素质的提高,对校外教育机构自身的转型与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托尼·斯拜比.全球化与国际社会.
[2]张红梅.有效实施校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