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究竟怎么看待《论语》——亚洲华德福教师大会《论语》研讨
2015-11-04李泽武成都华德福学校校长
文_李泽武 成都华德福学校校长
外国人究竟怎么看待《论语》——亚洲华德福教师大会《论语》研讨
文_李泽武 成都华德福学校校长
外国人究竟怎么看待《论语》?他们真的能够进入到我们的语境中去吗?2015年4月底,我去日本神奈川县参加亚洲华德福教师大会(Asia Waldorf Teachers' Conference),由我带日本、韩国、新西兰、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华德福老师讨论《论语》,记录出来以供观瞻,略探文化之异同。
华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是近百年前由鲁道夫·史代纳从德国斯图加特开始,最近两年在中国越来越有耳闻,它注重头、心、手的整体发展,不但有自己的课程,也在教师培训培养上自成体系。
华德福高中教育会选择一些哲学、文学文本进行学习,亚洲内容中有的学校选择印度《薄伽梵歌》、佛陀的《箴言录》、孔子的《论语》进行学习,动机是把人类精神看做从天到地的下行结合过程。
学、朋、士
我选择了五个段落,分别为:学而第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路第二十三,“君子和而不同……”;宪问第三十,“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卫灵公第二十八,“人能弘道……”;5,尧曰第三,“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为什么选这些文段,我认为有一些重要的观念在里头,事实上我们也把文字写在黑板上:礼、君子、道、仁、学、命,翻译成英文Ritual,Gentlemen, Tao/Way, Goodness, to learn,Destiny.
这些都是《论语》里面最基本的概念,由天、道及人、伦,由人、伦到天、道。日本,韩国,很多老师都认识这些繁体汉字。
我先简单介绍了历史背景,讲到“春秋”,与希腊大贤们时代相仿。和我一起主持这个工作坊的老师,是泰国的Porn博士,他是泰国最大的华德福学校的创办人。他补充说,“孔子的学校是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早于柏拉图的Academy(柏拉图学院)。”
然后我请一位老师读中文,“学而”第一段。一位老师读英语,我请大家感受了一下语言。我用的是法国的Arthur Waley的版本,内容如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The master said, to learn and at due timesto repeat what one has learnt is that after all a pleasure?That friends should come to one from afar,is this after all delightful?To remain unsoured even though ones merits are unrecognized by others, is that not after all what is expected of a gentleman?
← 在加州的一所华德福,李泽武为孩子上中国文化课,教孩子剪纸
↑ 辜鸿铭著《论语》英汉双语版
我们根据语言分成不同小组来讨论,有韩语、日语小组和两个英语组。他们提出几个问题,重点是两个:
1.为什么把“学”与“习”、“朋友”与“君子”放在一起?
2.“习”翻译成repeat,不是那么合适;
第一个问题没有直接答案。我们讨论朋友为什么重要,而学习,大家认为学习是重要的,是作为人的第一天性,当然,我们都是华德福老师,老师肯定会这样认为,更别说孩童至上的华德福老师,大家打趣地说。我选它作为第一,我的初衷是展开教育的讨论,也是《论语》这么两千年这个开篇的道理。但大家没讨论,就说“朋友”,朋友从远处来,afar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朋友从远处来这么重要。新西兰老师说因为朋友总是带来新的主意和想法;我说中国是农业社会,交通不便,朋友相聚情感快乐。带来新主意,新观点,不争起来才怪。这里其实我们完全是两个《论语》,一个是思考路径,一个是感受路径,一个小小的问题引出去大大的观点。
我们探讨君子,也是用的Gentleman,因为我写了一个“士”在黑板上。“君子”,“士”,在这本书里几乎都翻译成了Gentleman,虽然个别地方翻译成了knight。那个中世纪的knight与君子相差得太远了,印象中那可是Gentleman的反义词——争胜斗狠之徒。所以新西兰老师说Gentleman,文雅的人,大家把玩了一会儿。
命、礼、言
我们这个组对比讨论了我给的“尧曰”第三,也即《论语》集书的最后一个文段。英文book 20: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The master said, He who does not understand the will of Heaven cannot be regraded as a gentleman. He who does not know the rites cannot take his stand. He who does not understand words, cannot understand people.
我们中国人谈论《论语》,引用《论语》,大家很熟悉,所以容易忽视一些形式结构的东西,比如这书的头和尾。从学开头,从命结尾,是什么意思?因为是选出段落来给有一点了解论语的外国华德福老师看的,我考虑两个问题:
1.什么是《论语》的核心?
2.外国人怎么能够比较容易去理解?
总之我想用一个对照。因为我觉得从学、朋、知出发,收束到命、礼、言。总在说什么东西。
我们讨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命是什么?destiny,我的第一直觉,这本书上翻的是the will of heaven。新西兰老师说will这个翻译得好,再从英文翻回来就是上天的意志,命是上天注定的,所以君子知命,人智学是承认命运的,哪个不承认命运?上天一直带来生命命定的旅程,能够“知命”就能“无忧”,也就能知进退。这真是个境界,既要投入,又要收得住,生命精彩的华章如是。
然后谈到“礼”,新西兰老师用了Lawful来说,意思是法律的。我和Dr.Porn说“礼”是rites,或ritual,不是law。但古代的礼,周礼,确是包含一种法律的东西在里面,孔子谈到的“子为父隐”之类的就是典型的法律问题。“礼是比较soft(柔软),”我说,“Law is hard”。法律是比较僵硬,新西兰老师的理解,没有法如何立?法是立的基础啊,对于中国人来说,到了无办法才谈“法”,有法哪用这么撕破脸的来?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言”又讨论了一阵。
Words,什么是words,外国几个老师都说不懂,语言那么重要吗?聆听他的语言就知道这个人了吗?我觉得是这样啊,很简单嘛,他们不这样认为,因为有人说什么,很难区分,这是他们总体的意思。他们也提到圣经的“太初有言”。
大家又说到汤因比(Arnold J Toynbee),historian(历史学家)谈到的希腊城邦模型和秦帝国模型,Porn博士又谈到柏拉图,苏格拉底与孔子,老子同时代。语气中有一种东方人的荣誉感。
道、弘、和
第二天我们接着讨论剩下三个文段: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翻译成:The master said, the ways of the true gentleman are three. I myself have met with success in none of them. For he that is really good is never unhappy,he that is really wise is never perplexed,he that is really brave is never afraid. Tzu Gong said, that, master, is your own Way!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翻译成:The master said,the true gentleman is conciliatory but not accommodating. Common people are a ccommodating but not conciliatory.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翻译成:The master said, A man can enlarge his way; but there is no Way that can enlarge a man.
第二天我一看大家手里都有了不同语言的文本。中文、英文、日文、韩文,甚至泰文。
于是大家讨论“道”tao。
“完全不懂在说什么。”大家的总体印象是这样,“弘”翻译里用了一个“large”,我接触以前以为要用“enlarge”,使它放大汉语怎么说?弘,弘扬,发挥,我觉得用to develop或apply,其实不错。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大家都说不懂,选这个文段我的初心是和“君子不器”相连,君子是道的体现者,包括他的身体、心灵、精神,“道”与精神在这里同义,我理解的道就是大海和各种水,水滴的关系:雨水,矿泉水,润肤水……
我关于这个谈了一些,自然就引出了水,韩国老师频频点头道与水的关系。华德福教育的哲学背景人智学是人智学(anthroposophy),anthropo,人,拉丁语,Sophie,智慧。认为人是精神的承载,所以大家说不懂前面那句话,我还是有些吃惊,很好理解啊,人承载精神,发挥精神嘛。
然后谈“和而不同”,简体“和”与繁体“和”日本老师是否同一个字。当然是。“和”是什么呢?Harmonies,Harmony,翻译用的是conciliatory。我问过德国老师,瑞士歌德馆教育部负责人,他说这个conciliatory还不错,保有自己的东西。新西兰老师把他与“同”相比较:accommodating,认为是有compromise妥协的意思,那么就是君子妥协,也坚持个体独特的东西,小人只求相同妥协,不会坚持自己的东西。
有一个单词是subjecting,我当时也想到,顺应。外国老师们谈到这是内心的生活,很困难,很难做到理想化。
我们探讨到无论谈到士、君子,都是一种理想的人,人格,personality,引出理想人格,下一个文段“乐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所谓夫子自道。大家读了一下,很快说出good,goodness,仁;wise,wisdom,智;brave,bravery,勇,是三个层面的东西,善的,思考的,意志的,也是人智学人的三个层面,意志,情感,思考,当然意志的勇也与道德的善联系在一起。
最后大家总结出,华德福老师就是孔子描述的那种君子。孔子都说他做不到,所以,华德福老师肯定也只有怀揣理想去做。
我最后总结了一下,就是论语强调人,强调人的关系和社会伦理,Porn补充说有classes(有等级的),也说孔子是一个鲜活的master(圣者)。
下课了,韩国同学说明天还有没有,我说只有下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