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数据条件下审计方法现状分析
2015-11-04马静盖海红
马静+盖海红
摘 要:全球信息逐渐一体化,会计电算化核算成为发展主流。电算化在给会计核算带来便捷的同时,随之而来得也给审计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条件下的审计趋势,同时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更高的计算机水平。因此,会计核算将手工转入到以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记账的账务处理程序。因为这种改变,也必然带来新的电算化核算风险,由于我国对会计电算化数据条件下审计方法研究领域才刚兴起,对其审计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认识还不充足。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方法;现状
当今社会以网络信息数据为代表的信息化生活已经覆盖生活每个角落。智能网路数据已成为时代的主角。全球信息逐渐一体化,会计电算化核算成为发展主流。电算化在给会计核算带来便捷的同时,随之而来得也给审计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
虽然近百分之八十的企业单位都采用了电算化核算,但多半还是以财务部门为核心,模仿手工核算,只是录入财务软件数据,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一般不够关注核算软件的数据处理流程和控制功能、软件维护等。凭证输入,生成,账簿输出等多按批处理进行,没有实时处理,所以审计人员仍以手工方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一、会计电算化数据条件下审计方法现状
1.绕过计算机的审计过程
绕过计算机的审计过程,是指审计工作人员忽略计算机操作内部控制处理,就只对输入的财务核算数据和打印出来的纸质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资料进行审查。从审计工作计划的编写到实施审计工作程序,仍然采用原有手工审计。等计算完成记账程序再打印出会计凭证、现金、银行日记账、各类明细账、科目汇总表等资料,再由注册会计师以手工审计方法对纸质审计线索反向审查进行。由此可见计算机仅仅充当了输入和输出的工具,只是有之前的人工手写变为打印机打印输出,这样就是绕过计算机的审计过程。由此,审计人员仍以纸性介质保存数据运行轨迹,仍采用手工方式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电算化审计法规发展滞后
我国已发布了多部政策、法律和法规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与管理,并且提到了如何保留审计线索和软件开发时如何加入审计接口等多个措施,但多数政策法规仍然是是针对电算化工作发出的,并不能满足审计新要求。因此,必须以从电算化审计方法考虑为出发点,结合电算化审计实际状况从审计的原则、方法、策略等都加以规定,使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核查工作时有章可循,并达到使法规与会计法相融合。
3.专业审计软件市场缺乏完善
目前,审计软件开发周期比较长,成本价值高,市场占有率小,专业开发财务软件的公司,对审计软件兴趣不高。整个软件市场缺少高质量的通用财务软件来配合审计工作的使用,这也使审计工作只能停留在绕过计算机进行审计核查阶段。
二、会计电算化数据条件下审计方法风险
1.软件系统安全风险
软件系统安全风险指审计软件本身就存有缺陷而造成风险。新程序的不断出现和会计核算软件不断成熟和深化,财务软件也在不断升级优化,而审计软件并不能跟上发展形势。因此,这种不完善发展导致数据存储系统故障,使审计数据出现异常存储几率增大倍数。另外,审计软件升级程序滞后,有可能使历史数据很难提取,使审计工作中的实质测试只能依靠历史文档记录,不但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也增大了审计风险几率。
2.人员操作存在风险
人员操作存在风险包括审计系统的软件操作、技术实施和开发人员在工作中因为主客观原因造成的风险。或因业务不熟悉、知识了解不全面,遗失审计证据,导致出现审计风险。
3.运行环境安全风险
会计电算化运行环境常见风险有:数据库中资料破坏或删除,数据资料不能恢复,数据库瘫痪;硬盘加密不安全,使其失窃;录入信息系统的数据被篡改或虚假电子资料;网络病毒破坏电算化的数据、硬件及程序,损坏系统的内在功能,导致系统崩盘;这些因素直接能导致电算化审计运行环境造成威胁。本身会计电算化就存在设计,运行等相应缺陷,再加上安全原因限制,使会计电算化审计方法难以在既安全又稳定的环境中运行。
总之,会计电算化实施改变了原有的审计方法方式,增加了审计审查内容,审计人员也应具备更高的操作技能。审计工作应该向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移动和深入系统稳定与安全也直接关系着输出打印的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其二如果不考虑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检测,只对财务核算数据进行审核,审计风险也会大大增加,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需要进一步解决会计电算化数据条件下审计方法现状问题,越来越迫切。
参考文献:
[1]刘苗苗.信息系统审计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1:15-20.
[2]孙立辉.会计电算化审计的策略[J].审计月刊,2009(5):31.
[3]汪路明,胡振江.会计电算化[M].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