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率分析的阳江市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2015-11-04彭春香杨伟
彭春香+杨伟
摘 要:本研究基于四率分析,以转型升级理论为指导,着重通过对阳江主要传统工业行业在劳动、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产出综合分析,提出如何优化要素资源,促进阳江传统工业行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四率;转型升级;对策
一、主要行业基本面情况
本研究选取的8个传统重点工业行业,是以行业产值作为主要遴选标准,根据2013年《阳江市统计年鉴》统计的相关数据计算,8个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约为8798541万元,约占2012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3%(见表1)。为便于研究,将统计年鉴中分列的刀剪及类似日用金属工具制造和金属制餐具和器皿制造统一归为“金属制品业”,将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统称为“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因此,本研究样本行业数为8个,选取各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数据选用各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009年-2012年统计数据。
表1 2012年8项传统工业行业基本情况表(单位:万元、个)
二、“四率”的综合运算及分析
1.评价方法简介
指标体系
本文结合数据可获得性,尝试性通过对劳动产出率、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综合产出率等4个综合指标对我市传统工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劳动产出率。该指标通过劳动生产率指标进行评价。劳动生产率(X11)=行业总产值/行业从业人员。资源产出率。该指标通过水资源产出率指标进行评价。水资源产出率(X23)=某行业总产值/某行业耗水量。能源产出率。本报告中综合能耗总量是通过油、煤、电等3项能源消耗水平的折算汇总。能源产出率(X3)=某行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总量。综合产出率。是指对劳动产出率、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三个指标的折算汇总,它代表行业综合产出效益。
2.劳动产出率
表2 劳动产出率评价指标计算结果一览表(单位:万元/人)
从数据上看,8个行业劳动产出率曲线波动幅度较大,曲线前半段较为陡峭,后半段较为平坦,行业劳动产出率区分明显,反映我市除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外的6项行业低附加值传统劳动密集型特征较为突出。从平均值上看,只有等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两个行业的劳动产出率要高于行业平均值。纺织服装、金属制品业、林木产品加工业、家具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和橡胶塑料制造业6个行业劳动产出率均低于行业平均值,反映出阳江市此类传统工业行业亟待提升。
3.资源产出率
资源产出率计算方法同劳动产出率,结果如下:
表3 各行业资源产出率无量纲化后数据及排序结果表
从数据上看,8个行业资源产出率曲线波动幅度较大,曲线较为陡峭,行业资源产出率区分明显。金属制品、金属冶炼和延压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三个行业水资产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而且只有这三个行业的指标值超过了全部8项行业的平均值上。尤其是金属制品业水资源产出率分项指标较为突出,金属冶炼和延压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水资源产出率相差不大。
4.能源产出率
表4 各行业能源产出率数据及排序结果表
从数据上看,除金属制品业行业能源产出率曲线较为陡峭外,其他行业能源产出率区分均不十分明显。从平均值上看:只有金属制品业品均值指标高于均值,其他指标均低于平均值。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2012年,金属制品行业生产总值达到3320547万元,统计的能耗只有0.71万吨,而2011年,金属制品行业对应的工业生产总值为2718543万元,能耗为18.93万吨标准煤。从而导致整体均值水平被极大的拉高。
5.综合产出率
采用上述无量纲化方法对全市8项主要工业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应用上述变异系数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再通过指标加权计算得到各行业劳动产出率的综合评价值,结果如下:
综合产出效率X=0.3320*X1+0.2904*X2+0.3777*X3
(1)综合产出率综合计算
表5 依据评价指标计算的中间变量值
(2)综合产出率综合分析
从劳动产出率看:金属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林木产品加工业、家具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和橡胶塑料制造业6个行业低于8各行业平均值,且落差较大;从资源产出率上看:林木产品加工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家具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和橡胶塑料制造业5个行业低于8个行业平均值,且落差较大;从能源产出率上看:除了金属制品行业,其他7个行业指标值均低于平均值。林木产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4个行业指标基本处于较低的同一水平,纺织服装服饰业、家具和橡胶塑料制品基本处于较高一级层次。
表6 各行业综合产出效率无量纲化后数据及排序结果表
各行业综合产出率评价指标折线图
从综合产出率上看,金属制品业、金属冶炼和延压加工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综合产出率高于8个行业平均值,其中金属制品业综合产出率最高,其它4项行业综合产出率低于平均值,综合产出率最低的行业是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三、对策及建议
1.提高工业集聚程度
当前全市工业整体集聚程度不高是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特色化发展步伐。目前各地产业集聚平台主要包括:阳江高新区,要以新能源、海洋生物(工程)以及石化、机电等先进制造领域为重点;江城区,要以银铃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金属制品和服装加工业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为发展重点;阳东县,要以佛山禅城(阳东万象)产业转移园为主要集聚平台,以金属制品、木材家具、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等主要产业,同时促进传统五金产业集聚发展;阳春市,要以东莞长安(阳春)产业转移园为主要集聚平台,以木材家具、机电、制药行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构筑特色产业优势;阳西县,则要以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园为主要平台,以金属制品、电子电器行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同时,积极为建材等传统产业搭建集聚平台。
2.加快推进技术创新
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是提升综合产出率,提高工业产业核心竞争力所在。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传统工业行业的综合产出水平。一是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自主创新。各地区应围绕传统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瓶颈,加快新型制造工艺、流程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重点支持五金刀剪、服装机电、水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加工等行业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建设,提升重点产业的技术水平。二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各地要依托现有传统产业优势,引导科研院所、本土院校和先关企业建立产学研平台,重点组建阳江五金刀剪产学研创新联盟、海洋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等,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传统产业升级。三是鼓励传统工业企业自主创新。通过分配机制的完善,提高企业和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鼓励对企业优秀技术人员采用股权、期权等各种分配激励方式。
3.打造传统产业集群
对阳江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服装等传统工业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加快形成健全的产业链和产业群,提高优势传统产业产出效率。重点打造五金刀剪、食品加工和纺织服装三个阳江具有一定发展优势的传统工业产业集群。五金刀剪产业。要以实现技术和产品更新以及品牌建设为重点,形成原材料制造、生产装备制造、产品设计制造、物流营销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实现产业结构调整;食品加工产业。要以现有的优势特色食品加工产业为基础,以发展地方特色食品为核心,以大型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为带动,延伸食品加工产业链条,打造优势品牌,形成具有特色的阳江食品精深加工企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抓住珠三角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契机,以高新区“广东服装鞋帽西部(阳江)产业转移基地”等产业平台为载体,以品牌和营销渠道建设为重点,扶持引导阳江纺织服装企业形成集群,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实现产业内向与外向均衡发展。
4.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一是以创建创新型、学习型企业为载体,加强对企业家和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尤其突出培养下一代科技型、创新型、管理型的企业家,提升企业家整理素质。二是通过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鼓励和支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式引进;培养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关键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三是加强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在职业院校开设企业班,加强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高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四是充分发挥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和各类型技工学校等院校的作用,加快建设一批门类合理、布局得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办学机构和我市传统特色制造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促进我市中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五是优化用人用工环境,收益分配上进一步向技术和研发人员倾斜,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改善人居环境。
5.突出节能减排监督
结合阳江“五地一城”的发展定位,一定要将资源节约、节能降耗作为提升工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突破口,实现产业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是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产业政策和要求,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生产力,为先进生产力扩大生产空间。二是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取缔关闭一批企业,鼓励企业进行转产。三是加强企业“节能减排”主观意识,加强政府、行业协会与企业个体之间的配合,为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的实现创造平台。四是突出技术项目节能,重点开展一批节能专项资金支持的节能工程、工业节水、节能环保能力建设。五是突出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发展工业循环经济。
注释:由于统计年鉴中没有分行业水资源消耗量统计,本研究采用行业工业总产值在全部工业总产值多占比重为基础估算各行业水资源消耗量。
参考文献:
[1]蔡红艳,阎庆民.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来自中国的跨行业调查研究[J].管理世界,2004(10):79-84.
[2]樊福卓.中国工业的结构变化与升级:1986-2005[J].统计研究,2008(17):19-24.
[3]冷景菲.珠三角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协调性与互补性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1.
[4]黎平海,王雪.基于金融集聚视角的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6):51-59.
作者简介:彭春香(1984- ),女,汉族,湖南人,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讲师,硕士;杨伟(1984- ),男,汉族,山西人,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