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探析

2015-11-03肖艳

江西教育C 2015年9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改教学策略

肖艳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音乐教育新教材不断涌现,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双基”教学遭到淡化和轻视,课堂热热闹闹,却没有带给学生音乐艺术美的熏陶。音乐教育,应该是让学生会唱歌、唱好歌,教师需要转变“不变就不是创新”的观念,合理运用教材,上好每一节常规课。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培养自身在音乐歌唱、表演方面的气质。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音乐 教学策略

笔者曾听过一节公开课,印象很深刻。那节课的歌曲教学和音乐欣赏都与丰收有关。课前师生准备了大量道具,有时下流行的啦啦队彩球,有一个像粮仓一样的道具,有各种仿真粮食、蔬菜,还准备了彩纸、画笔。师生就像一群演员,一会儿跳,一会儿叫,一会儿用各种方式画“丰”,然后全班学生用“丰”字在黑板上贴了一个“粮囤”。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玩得很高兴。但静下心来,不难看出,学生完全没有注意聆听音乐,唱得也不符合课程要求。实际上,这节课不是音乐学习课,它已经跟音乐没有多大关系了。在听了很多类似这样的课后,笔者有了“不知如何上音乐课”的困惑。

这学期有幸听了费承铿教授的讲座,顿感“一语惊醒梦中人”。费教授明确指出,一节好的音乐课必须以音乐为本,上好常规课。首先是对声音的要求,学生的歌声要逐步变美,才算真正实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自然、有表情(有歌唱的欲望才能有表情)地演唱,声音宁可轻一些,也不能“喊歌”。其次,要大胆进行音乐技能教学,发声训练是必需的,教师可以采用不同方式来练,如带词练习,设计的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有美的享受,要给学生以基本的音乐素养熏陶。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好音乐,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应发自内心,而不是由教师强加给他们。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改让笔者体会到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仅仅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音乐教育是一种美与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深入人心的情感教育,是为了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音乐教育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新教材不断涌现,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被置于一边,“双基”教学遭到淡化和轻视。笔者在为新课改欢欣鼓舞的同时,深深体会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矛盾冲突。音乐课,应该怎样教?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会唱歌,唱好歌

如今的学生听过的歌曲更多了,但唱得却更差了(指教材上的歌曲)。这种结果与前几年音乐教学淡化“双基”、电台电视台铺天盖地播放流行音乐不无关系。学生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目前教材缺乏适合儿童的歌曲。面对这种现象,教师需要找到所教内容的亮点,来打动学生,让他们在学的过程中会唱歌、唱好歌。一节好的音乐课,要充满乐感,要求学生在歌曲教学中唱好歌,体现丰富的声音表现力,做到会唱歌。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脱离了音乐本体,片面强调夸大音乐的趣味性,“兴趣”标签到处贴,甚至不顾“双基”教学,严重偏离了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向,走入了音乐教育的误区。现在很多音乐教师的注意力都在歌曲以外的东西,却对歌曲本身缺乏深入研究,对如何使学生唱好歌曲缺少思考与实践。

笔者还听过这样一节音乐课:整节课就像一台预先排练好的晚会,学生有唱有跳,教师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引导”作用。一节课下来,教师从头至尾没有一句范唱,没有弹一段伴奏,学生对于所教歌曲还是不会唱,唱不好。这样的课是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吗?这样的音乐课还需要专职的音乐教师来上吗?一些教师对音乐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目标理解偏颇,“游离”音乐教学基本要求之外,将情感价值观目标与知识技能目标对立起来。学生兴趣是被调动起来了,课堂也很“热闹”,但没有“双基”教学做支撑。任何淡化或降低音乐“双基”教学的课堂,不是真正负责任的音乐教育,因为它缺少了课程中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标准要求。

二、合理运用教材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学生只有喜爱他所学习的内容,才会学好、唱好、表现好。教材不是圣经,教师对于其中的某些内容大可换、删、改,但前提是必须有充足的适合教学的理由。比如在教学中加入流行音乐,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流行音乐都“难登大雅之堂”,选择健康的、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加入课堂,会对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助推效果。在教唱藏族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时,笔者以韩红的《家乡》导入,学生在欣赏、演唱歌曲的同时,对西藏的风土人情有了初步的了解,增强了对新授歌曲的学习兴趣。

歌曲中有的音过高,有的音过低,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所选择,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例如,笔者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中,很多歌曲只教一段,这是考虑到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学生识字量有限,如果要他们在一节课中唱好、表演好,记住长长的歌词,学生只会学得很累,逐渐失去对音乐课的兴趣。

在新课教学前,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所教的每一首歌曲,找出能打动学生心灵的歌曲,这就对教师的眼光提出了高要求。如果一名音乐教师为了教而教,学生“被迫”吸收了这些东西,却会在唱的时候出现无节奏、音不准的情况,更不要说正确把握歌曲中所表现的各种音乐要素了。长此以往,只会导致学生情感体验及审美愉悦缺失,最终与新课改提出的“审美核心”背道而驰。

三、上好常态课

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的表现艺术也是多元的。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如今中小学音乐教师中间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音乐课一定要让学生身体动起来”。课堂上如果没有学生动的环节,就被视为缺乏创新,属于教法老套的表现,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教师们的思想走入“不变就不是创新”的误区,实际上,这是对新课标缺乏深刻认识的表现。音乐教学活动,要求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而不是过于强调学生的“身动”参与。那些忽视了学生的“心动”参与的课堂,表面上热闹,实际上教学效果甚微。音乐教师要注意引导,培育学生高尚的音乐情操,不能单纯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须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是教学的起始目标,而不是最终的育人目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音乐不只是娱乐,它是一种文化传承,中华几千年的文明都在音乐中凝聚。

新课改给每位教师搭建了施展自己教学才能的舞台。教师在将新理念付诸实践时,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只有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常规课,用教师的音乐素养以及音乐本身的美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让他们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培养自身在音乐歌唱、表演方面的气质和形象,这才是音乐教学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范春霞.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器乐教学[J].成才之路,2011(22).

[2]刘莹莹.关于音乐教学启蒙性的几点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4(18).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新课改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