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段学生怎样分清易混淆的数学知识

2015-11-03吕宁

江西教育C 2015年9期
关键词:黑板符号苹果

吕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自主学习。

在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数的大小关系是重要且易混淆的学习内容之一,有关数的大小关系主要包括:数的相等、大于、小于的意义及符号表示,大小比较的方法,大小比较的应用和情境中把握的相对关系。其他重点且易混淆的还有方位知识及时间知识。尽管学生能明白数学符号意义,但不混淆它们还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那么应该怎样帮助小学生理解分清这些常用符号和数学位置关系呢?根据个人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通过创设情境循序渐进

小学生在上学之前是很少有概念认识的,所以教师在初次教小学生时不能灌输过于理论性的东西。在教学生比大比小的时候,如果教师单纯问哪个数字大,他们可能比较难理解。但是如果教师问:“你5岁,姐姐6岁,谁大呢?”学生的反应就会更快些。再比如比较多少时问:“两个盘子,一个放3个苹果,另一个放6个,哪个盘子的苹果多,哪个盘子的苹果少呢?”学生肯定会积极回答说第二个,教师就要立马表扬,让他们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发言。然后教师再继续提问:“15个苹果和16个苹果哪个多?20和17哪个大?”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反应就会慢慢变快。每次上课前,教师都可以有意无意地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提问,这种问题较简单,但能让学生思维更加深刻,又能提高课堂气氛,让每一位同学都进入学习的状态中。

二、全面发挥“黑板角”的作用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建议,教师的板书将重要知识点写在黑板中间或靠近中间的位置,次要的知识写在偏左或偏右的位置。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黑板的“四角”也能够运用在教学上,特别是在教学生“左、右”的概念时,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入手:“扶本子的手是左手,拿笔的是右手;端碗的手是左手,拿筷子的手是右手(个别除外)”等等。为了要让学生时刻记得,提问时能够快速反应过来,在教学生这一内容时,笔者在黑板的左上角写了一个“左”字,在黑板的右上角写了一个“右”字。学生抬头就能看见并拿出手比画、训练,慢慢地,会分辨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回答关于“左右”的问题时也能快速说出答案了。

三、利用“口诀”帮助记忆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引入常规方法,等学生理解透彻后,再提出符号表示。在学习 “>”“<”“=”等符号中,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分清,但是在课外作业中却经常出现错误,会出现记忆混乱。因此,笔者在教学时,自己为学生编了一句口诀:“尖尖角、对着小,两边相等一座桥,左边小、小于号,右边小、大于号,双人桥叫等于号”在同学们理解了大于、小于、等于的基础上,再结合口诀记忆这些符号。这样,学生作业和测验中出错的概率就会减少,同学们得到高分也高兴很多,自然 “舍不得”忘。

四、结合游戏认真审题

小孩子大多天性好动、爱跑、爱闹,上课的时候喜欢动来动去。研究表明,一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只有10分钟,那另外的30分钟应该怎样安排才好呢?这就考验教师的教学艺术了。事实上,多出来的30分钟可以让学生下位合作学习。在上课的时候,笔者喜欢设计一些“找不同的游戏”,比如三人一小组,每一组发两张图片,每张图片中都三个问题,看似差不多,但是意义不一样。其中一张是“15里面有( )个10和( )个1”,另一张则是“51里面有( )个10和( )个1”。然后看哪一组的同学三个题目都是全对的,全对的就可以获得小组合作奖。这样,小学生就能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还能学会合作学习、竞争学习和共同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大部分教师都说小学一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难教的年级,因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而这一学年又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年。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重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使教学过程变成是一个探索知识之所以成为知识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方式应服从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探索教学策略方面,教师还要做更大的努力,并且要应对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坚持做到最好。

猜你喜欢

黑板符号苹果
学符号,比多少
长在黑板上的诗
晓黑板
“+”“-”符号的由来
黑板
变符号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