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输出的迫切性及应对策略研究

2015-11-03吴琼娅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大国民族思想

吴琼娅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肥 230000)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语境下,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一部分,其输出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文化输出的强弱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强弱[1]。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西方在不断输出文化的同时,对“中国威胁论”的论调渐有升温之势。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干扰,中国在文化输出方面亟需加强,我们必须采取主动对外输出的方式向海外输出传播中华文化,塑造有独特魅力的大国形象。中华文化“走出去”既是历史使命,也是时代主题。

一、文化与文化输出的内涵

在我国,“文化”最原始的含义主要是指礼乐典章、文治教化。在西方最早把文化作为专门术语来使用的是英国学者泰勒,他在1871年发表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2]从泰勒的这种定义中可以看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

文化输出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应该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最早是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于1921年提出的,文化输出已成为提高综合国力以及保护本民族文化的一种手段。在古代,中国文化曾经作为“强势文化”对周边的国家一度产生过深远持久的影响,然后自从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受到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全方位侵略,西方列强通过多手段向中国输入西方文化,阻碍了中国本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对外传播,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使中国的本土传统文化受到巨大的冲击。所以为了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就必须主动输出中国本土文化来不断唤醒民族意识。

二、中国文化输出的必要性

从综合国力的角度看,21世纪,大国的竞争与生存之道越来越体现为文化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掌握文化话语权,就必须让一国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共通的声音,能够为其他文化所接纳、认可、融合,并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输出文化的主导基因。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纵观人类历史,任何一种继存的文化都是在开放交融的过程中保存下来的。文化的迁移、交流、融合是文化得到发展的重要保障。要保持文化的发展,任何一种文化都要以开放的方式走出去。文化继承体现在文化输出过程中,作为一个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大国,只有选择更加主动文化输出,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才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从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底蕴与文化继承创新的角度看,中华民族拥有绵延五千载的悠长文化,开创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新境界,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今天,大家必须肩负起复兴文化的历史重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推广自己的文化,没有文化复兴的中国梦不是完整的中国梦,文化输出迫在眉睫,这是每个人必须肩负的责任。

三、文化输出的对策

(一)“一带一路”唤起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识

自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决策以来,“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3]。它开拓了中国与周围各国间的经济合作的新机遇,是展示与输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唤起了民族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提升了自觉意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强烈呼唤与之相协调的文化大国的崛起,要求人们必须有自己的文化自觉意识。面对中国核心价值观念被西化等一系列问题,加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的保护的同时自觉主动来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输出,这是发扬传统文化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而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文化自信是中国文化输出的必备前提条件,近百年来,中国在追求物质和精神层面上一系列的标准无模仿参照西方的标准,失去了对自我的判断与信心。尽管进来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崛起,但恢复中国民众对于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还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在21世纪全球化的浪潮下,唤起中国大众对本民族的自信和认同是当务之急。因此在文化自觉意识的带领下,确立文化自信,坚定本民族的文化信念,才能向世界展现我国良好的大国形象,进而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二)加强宏观管理,输出精品文化

20世纪后期以季羡林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提出了“送去主义”。季先生指出“:今天,在拿来主义的同时,我们应该提倡送去主义,而且应该定为重点。”[4]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着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外进行文化输出,不是盲目的输出,而是提升输出的层次,更加注重在思想方面的文化输出。从文化输出的内容来看,分为三个层面:实用文化、艺术文化、思想文化。中国文化大多注重第一层面的文化输出,而对思想文化和艺术文化的输出相对较欠缺,仅仅停留在实用文化。笔者认为只有思想层面的输出交流才最能体现文化输出的效果,目前中国最匮乏的就是对思想文化和艺术文化的输出,通过以上文化输出现状来看,我国政府首先应当着力对文化输出的层次进行调整,强调加强思想文化的输出,总结研究当代文化名师们的理论与实践,把这些思想成果整理组合成一种崭新的文化成果和艺术形式[5],输出中国当代思想家的先进思想,增强国外大众在思想层面上对中国文化欣赏意识及认同感。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的今天,大国崛起的精神现代化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中国要想保护本民族的文化安全,实现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这一伟大目标,除了发展经济,当务之急就是中国文化的可持续输出,必须在文化自觉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多种渠道对外进行文化输出,在大国崛起中坚持中国文化的守正创新和文化输出,在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坚持文化现代化和精神现代化,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1]王萍.国际文化贸易辨析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16).

[2]庄锡昌,顾晓明,顾云深,等.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99.

[3]高虎城深化经贸合作共创新的辉煌[J].国际贸易论坛,2014,(2).

[4]季羡林,张光.东西文化议论集[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78.

[5]王岳川.发现东方: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85.

猜你喜欢

大国民族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们的民族
思想与“剑”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大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