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社区大讲堂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2015-11-03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大讲堂讲堂价值体系

李 霞

(包头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社区大讲堂是针对社区开展的以理论政策宣讲为主要内容的大讲堂,是指以社区为依托,以全体社区成员为对象,充分利用各类社区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成员理论素养、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宣讲载体和宣讲活动的总称。社区大讲堂具有区域性、群众性、方向性、综合性与多样性的特征,上述特征使得社区大讲堂具有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广泛的宣讲对象与宣讲主体,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发展社区大讲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社区大讲堂的重要功能是宣讲党的理论政策,它是在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过程中的一种方式方法的创新,随着社区大讲堂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这种创新形式也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和制度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基层理论政策讲堂始建于2008年,在全区各级宣传部的推动下,各地讲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经过几年的建设,社区大讲堂工作体系日益完善,工作机制日渐成熟,内容覆盖面越来越广,宣讲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霍林郭勒市经济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郊社区居民迫切需要一个引导社区居民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有效载体,“市民讲堂”的诞生成为社区居民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培养正确价值取向的主流阵地。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系统化、目标化、品牌化建设,各社区讲堂积极围绕“民生、明礼、奉献、感恩”等主题开展宣讲,让老百姓充分理解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怎样践行核心价值体系。为适应群众的新期待和新需求,各城郊社区不断创新思路,丰富形式,使讲堂宣讲活动生动活泼,切合实际的讲座内容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走下酒桌、麻将桌,走进了课堂、走向了书桌,到“市民讲堂”听讲座已成为城郊社区广大群众的一种文化习惯。

包头市东河区“和平五老讲堂”于2011年在区委讲师团的指导下成立。讲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东河区的中心工作和当前形势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题,以宣传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弘扬时代精神为主线,充分发挥基层宣讲团和“五老”人员的作用,开展了一系列宣讲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讲堂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为了引导社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平五老讲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展了“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并实施了“112”行动计划,即组织10场报告、10场讲座,讲20位“双百”人物故事。此外,还利用重大节假日、纪念日,组织宣讲员深入社区、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同时把开展主题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最终也要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只有进入人民生活、为人民所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永葆生命力。实践证明,社区讲堂直接面对社区群众,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

二、发展社区大讲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一个社会是否文明进步,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如果说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文化强国的旗帜与方向,那么公民道德素质就是文化强国的外在体现形式与根本落脚点。人的全面发展也包括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社区是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发育和成熟起来的,社区实质上是一个公共活动的空间,是居民的伦理共同体,社区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是由现代化的趋势和社区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它对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社区大讲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公民道德讲堂,其主要对象是社区居民,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旋律,以倡导遵纪守法、友善互助、关爱感恩等为主要内容,不断提升居民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例如包头市九原区万达社区组织辖区居民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文明市民守则》,开展了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内容的“社会道德讲堂”;扎兰屯市正阳街道为不断提高街道社区居民文明程度,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浓厚氛围,建立了“道德讲堂”,开展传统文化讲座。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应该仅停留在纸面上,还要行动起来。社区道德讲堂不仅可以通过主题演讲、报告讲座、歌咏传唱、事迹展示、文艺表演、道德评议、影视展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且基于其扎根社区的独特优势,还能够引导并组织社区居民投身道德实践活动。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利用“市民文化大讲堂”资源,建立起覆盖机关、企业、学校、社区、村镇以及主要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新市民“道德讲堂”网络,东胜区“道德讲堂”致力于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让老百姓成为讲堂的真正主角,以“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模式,创造性地将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让普通人以亲身经历来传播道德善举,引导群众争相效仿,从而提升公民的文明素质,推动先进道德理念入脑入心,外化于行,营造出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浓厚氛围。

社区大讲堂在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要发挥扎根社区、深入群众的优势,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学雷锋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发展社区大讲堂,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硕果累累。与此同时,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还不完全适应,这就需要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做到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社区大讲堂以社区为依托,服务于一定数量的人口、覆盖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按照基层大讲堂建设的“九有”标准拥有专门的活动场所和相应的硬件设施,联系着一定类型的社区组织,融合了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讲堂建设本身也是面向社区、服务群众的文化惠民工程。

社区大讲堂在内容上包括人文社科讲堂、科普知识讲堂、生活常识讲堂、健康知识讲堂、法律常识讲堂等,内容丰富的讲堂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还增强了居民的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意识。

通辽市库伦街道通过开设“法制课堂”,开展《宪法》《民事诉讼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妇女儿童保护法》《婚姻法》《交通法》等法律知识讲座,宣传法律法规,弘扬法治精神,不断增强社区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作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库伦街道开设“文化课堂”,向居民们讲述安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挖掘安代文化传承人,引导群众成立了“库伦街道草根文化艺术团”,开展以“安代文化”为特色的演出活动,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出特色文化氛围,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街道还围绕居民关心的问题开设了“健康课堂”“消费课堂”“创业课堂”等,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居民增强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掌握一定的技能并相互帮扶进行创业。

呼和浩特市三顺店社区在社区大讲堂建设过程中注重将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教育内容与形式,在社区大学开设了健身操、唱歌、书画、绢画制作等课程,吸引了广大社区群众积极参与;通过举办“爱我中华”社区红歌会、“和谐邻里”社区趣味运动会、“爱我家园”大型诗歌朗诵会、“我和我的祖国”演讲比赛、“伟大的党、伟大的历程”书画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讲堂影响力,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社区大讲堂扎根社区、依托社区、服务社区,建设与发展社区大讲堂有利于满足社区成员多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利于全面提升居民素质、有利于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进和谐社区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各级宣传部门要有效利用社区大讲堂这一载体,推进基层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大讲堂讲堂价值体系
立足“和合讲堂” 开展“和融党建”
瞎闹腾大讲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新闻小讲堂
法律讲堂之——交通安全我最棒
“别样”履职大讲堂
快乐大讲堂{2}打嗝怎么办?
快乐大讲堂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