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015-11-03李运丽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发展

李运丽

(黄河科技学院,郑州 450006)

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具有偏技能、动手能力强的特征,而职业教育的教学更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职业教育的地位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向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正如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所说:“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为促进就业做出了贡献,为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抓好职业教育工作,既是教育改革的战略性问题,又是重大的经济和民生问题,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突破口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支点,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党和国家高度职业教育,国务院多次提出要把职业教育当作今后教育的工作重点来抓。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在“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2 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决定》提出,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温家宝同志曾说过:“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接见会议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刘延东副总理、马凯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这一系列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也提供了行动指南。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培训了大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发展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必须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二、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首要标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关注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中曾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最根本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而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也包含在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之内,要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以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己任。

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既是一个国家强国之基,也是一个民族兴旺之本。当今世界正处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新时期,面对21世纪的挑战,一个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紧紧依靠人才。人才,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最重要的资源。

三、如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1.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健全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2.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师资格标准,实施教师专业标准。健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加强校长培训,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政府要支持学校按照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兼职教师任教情况应作为其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地方政府要比照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核定公办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4.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中外合作机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

[1]李林会,李琳.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问题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5).

[2]李国强,金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3).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职业发展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职业写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爱的职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