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2015-11-03孙伟家张晓辉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存款商业银行融资

孙伟家,张晓辉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七台河分行,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

引言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日趋成熟,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我国迅速发展,出现了金融脱媒现象,资金需求方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运用发行债券、股票等手段筹得所需要的资金。此时,货币资金直接从融资方到达需求方,并不经过商业银行这一中介体系,为经济发展中货币资金的融通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极大地弱化了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的主导地位,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众多的挑战,商业银行借力资本市场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其他业务,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并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努力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总而言之,金融脱媒是一把双刃剑,它为居民与企业提供了更便捷更适宜的投资与融资渠道,对商业银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很多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更高的跳跃,是我国商业银行乃至金融体系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探讨我国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程度尤为重要。

一、金融脱媒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一)冲击了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

金融脱媒现象的出现给我国商业银行提出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大量金融创新产品的出现削弱了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的优势。随着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拥有着低成本、融资灵活等特点的直接融资市场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更便利的融资渠道,使得企业转变了传统的融资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在众多融资方式可供选择的时候,多数大中型优质企业凭借其良好的社会声誉必然会主动选择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方式来更加快捷地获得其所需要的资金。而对于一些难以在银行获取贷款的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金融市场推出的创业板准入门槛低、对上市的要求宽松等特点恰恰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快捷融资的平台。由此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再次被缩减,阻碍了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发展。

除此之外,金融脱媒导致大量储蓄存款流出商业银行存款机构,严重影响了负债业务。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投资理财产品的不断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为了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投资方式发生了转变,资金的投资不再局限于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开始投放到股票市场、民间信贷市场等,从而严重地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造成银行的资金来源紧张,可以弥补不良贷款的资金减少,银行所面临的压力增大。

(二)加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难度

风险是无孔不入的,金融脱媒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商业银行对流动、信用和市场等风险的管理难度。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满足客户取款的需求、合理贷款的需求及临时现金的需求从而引发的风险。金融脱媒的到来冲击了传统的存贷业务结构,出现存贷差扩大,存贷比降低,储蓄存款短期化与企业贷款长期化的不匹配等一系列难题,形成依靠短期资金支撑长期贷款的艰难局面,银行的资金来源不稳定,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金融脱媒的出现分流了商业银行部分优质客户资源。为了应对这一难题,提高收入,留住现有客户和挖掘潜在的客户,商业银行不得不对信用评级状况堪忧的中小型企业开放信贷业务,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难度。同时如果授信者不能按期偿付贷款,给商业银行的资金带来了不确定性,将增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金融脱媒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市场利率会随着经济发展状况、融资渠道的变化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加之,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与利率、汇率等敏感性指标相挂钩的业务比重将提高,这就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这对商业银行以存贷利差为利润来源的传统盈利模式带来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的市场价值带来影响。因此,金融脱媒增强了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控制的重要性。

(三)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金融脱媒严重冲击了传统存贷业务,分流了银行的优质客户,银行信贷规模缩减,一直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挑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利息收入在收入总额中的比重逐渐下降,由中间业务带来的非利息收入的比重逐渐上升。为了留住现有客户和挖掘潜在的客户,增加收入来源,商业银行不得不采取优惠措施和创新营销策略,导致了经营成本的上升,从而缩减了利润空间。此外,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能力,直接影响了其盈利能力。

二、金融脱媒为我国商业银行创造的机遇

(一)金融脱媒直接推动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代理客户办理收款、付款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靠收取顾问咨询费、服务费作为收入,属于表外业务,并不直接承担相应的市场风险。各种中间业务的推出为商业银行对抗金融脱媒的冲击提供了重要的措施。金融脱媒利用金融市场工具构建资产组合来降低风险,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效地吸引更多的客户,扩充了商业银行的消费渠道,提高其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商业银行的交易业务,扩大了支付结算业务,拓展了咨询类中间业务,丰富了代理与托管业务,增加了多样化理财业务。

(二)金融脱媒促进了同业及企业机构大额存款的增长

资本市场的发展使银行流失了大批的储蓄存款,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资金最终将会通过多种方式回流至商业银行资金流动的体系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验资资金存款等金融机构同业存款、清算备付金、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企业存款、登记公司自有资金、自有营运资金存款等。而其中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密切相关的是我国金融机构同业存款的增长,他们之间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金融市场越发达,同业存款增长得越快,企业大额业务增加得越加明显。因此,资本市场的发展会极大地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同业存款及企业大额存款的增长。伴随着金融脱媒的逐步深化,商业银行的同业存款以及大额业务的规模将不断增大。

(三)金融脱媒推动了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不断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前提。随着直接融资市场的出现,为了应对金融脱媒加剧带来的巨大冲击,商业银行积极地推陈出新,在制度、经营模式、理财品种和服务手段等多方面加快了创新的步伐,增强了自身的综合实力。

在制度创新上,商业银行遵循“三性原则”,通过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举措,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被剥离,与国际惯例逐步接轨。多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始终实行分业经营制度,金融脱媒的出现使其在经营模式上加速转型,作为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出现了混业经营的趋势,同时也给新型融资业务带来了发展契机,例如专门针对券商证券质押业务的质押资金开展新型资产业务;针对投资者对资金的需求开展证券抵押贷款业务等;为了满足个人与企业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在金融工具和理财产品上,商业银行开发出债券融资、债转股、网上银行、电子货币“一卡通”等新的品种和服务手段,其服务质量在不断地提高。

(四)金融脱媒推动了商业银行实力的增强

金融市场是一个整体,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一大主体可以借力于资本市场这个平台增强自身实力。金融脱媒的出现分流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融资业务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活跃,作为主要的参与主体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对资金的需求愈加旺盛,商业银行可以抓住契机,充分地利用其网点与客户资源优势,为资本市场资金需求主体提供融资及其他派生服务。此外,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为商业银行自身提供了更广泛的融资途径,可以利用股票上市、发行金融债券以及资产证券化等创新手段,转变了传统的高度依赖存款的融资模式,并且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的产品与业务,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

结论

机遇与挑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金融脱媒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很多新的机遇。金融脱媒使得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一定程度上缩水,增加了如流动性、信贷、利率等风险的管理难度,盈利能力受到了影响。更重要的是,金融脱媒推动了商业银行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和同业及企业大额存款业务;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刺激了商业银行积极地在制度、经营模式、理财品种和服务手段等多方面进行金融创新,提高了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为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资本市场平台实现融资,总体实现了自身实力的增强。

[1]胡君谊.金融脱媒及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王翔.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李治.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姜白白.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脱媒[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5]张墨竹.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6]赵媛.金融脱媒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7]席茜.金融脱媒的深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影响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8]涂晓兵.金融脱媒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路径选择[J].经济管理,2011,(6):140-146.

猜你喜欢

存款商业银行融资
存钱意愿不减,前5月居民存款累计增加7.86万亿
融资
融资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5月重要融资事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