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脚蹼对11~13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自由泳打腿训练效果的作用

2015-11-03王兆龙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5年3期
关键词:脚蹼踝关节有氧

王兆龙

(上海市长宁游泳学校,上海 200050)

脚蹼对11~13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自由泳打腿训练效果的作用

王兆龙

(上海市长宁游泳学校,上海 200050)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11~13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采用脚蹼打腿和普通打腿练习的效果。结果表明:脚蹼打腿对成绩提高更为明显,并从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对脚蹼打腿训练效果进行分析。

脚蹼;11~13岁青少年;打腿;运动成绩

现代游泳水平的提高,对少儿运动基础训练的要求也不断增强。在游泳基础训练中,打腿训练最为关键。脚蹼有双蹼和单蹼之分。研究表明,无论是双蹼还是单蹼,均有助于游泳运动员提高成绩。在游泳训练中运用脚蹼,可以减少阻力,改进打腿技术,增强呼吸系统功能和无氧代谢功能,增加水感,提高滑行能力(特别是转身后的滑行能力),完善出发技术。

当前,研究人员已开始重视对脚蹼面积、形状、材质、弹性分布等物理特性进行研究。注重将新材料、新工艺和仿生学原理引入脚蹼设计与制造中,不断推出新型脚蹼。通常的做法是让一些运动员试用新蹼及比较蹼,记录其蹼泳成绩,并收集运动员、教练员的意见。对青少年来说,一般采用短脚蹼。本文针对脚蹼训练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其对提高11~13岁运动员自由泳打腿成绩的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上海市长宁温水游泳池游泳班学生共10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人),年龄为11~13岁。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游泳相关知识,并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1.2.3实验法

实验组成员在自由泳打腿训练时使用脚蹼,对照组则不使用。训练一个月,每天练习1 000 m的打腿距离,每个星期训练6次。训练计划为:准备活动400 m打腿,主要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能力,训练计划包括20个25 m自由泳打腿 (2组),间歇10 s,心率控制在120次/min左右;10个15 m自由泳打腿(4组),间隙5 s,心率控制在120次/min左右;6个50 m自由泳打腿(2组),间隙1 min,心率控制在140~150次/min。要求:重点体会动作发力和水感。

2 结果与分析

2.1带脚蹼与不带脚蹼实验结果比较

将10名队员分为脚蹼打腿和普通训练打腿进行测试,获得10名运动员25 m和50 m打腿成绩(表1、表2),进行对比分析。

表1 实验前后实验组运动员25 m和50 m打腿成绩 s

表2 实验前后对照组运动员25 m和50 m打腿成绩 s

由表3可知,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25 m打腿成绩t检验为P>0.05,可见,实验前2组运动员的25 m打腿成绩基本相同。而经过脚蹼训练后,实验组运动员25 m打腿成绩比对照组好,所以,实验组比对照组成绩提高的幅度更明显。

表3 实验前后2组25 m打腿成绩t检验

由表4可知,对照组实验前后25 m打腿成绩t检验为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可见对照组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打腿训练后,25 m打腿成绩有一定提高。实验组运动员实验前后25 m打腿成绩t检验为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训练后运动员的打腿成绩有明显提高。

表4 2组实验前后25 m打腿成绩t检验

由表5可知,2组运动员的50 m打腿成绩实验前基本相同。而经过脚蹼训练后,实验组运动员的50 m打腿成绩优于对照组运动员,所以,实验组比对照组成绩提高的幅度更明显。

表5 实验前后2组50 m打腿成绩t检验

由表6可知,对照组运动员经过一般打腿训练后,50 m打腿成绩有一定提高。而运动员经过脚蹼训练后的打腿成绩比实验前好,实验前后成绩有明显差异。

表6 2组实验前后50 m打腿成绩t检验

2.2脚蹼打腿训练对自由泳成绩的影响

2.2.1对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11~13岁年龄组运动员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发展正处于敏感期,较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生长发育特点:处于生长发育相对缓慢阶段,其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下降,可塑性较少,脂肪开始堆积。针对11~13岁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点,安排带脚蹼训练,尤其注重感觉脚蹼辅助下的水中打腿效果。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该年龄段20个25 m自由泳打腿(2组),间歇10 s,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提高脚蹼打腿成绩。

心肺功能特点:运动员心脏、血管的发育水平低,但增长速度快。这一阶段的训练应促进其心肺功能的发育,但脚蹼打腿训练的强度不能过大,否则会造成腿部和心脏负荷过大。研究发现,10个15 m自由泳打腿(4组),间隙5 s,心率控制在120次/min左右,能体现数量多、强度低的训练特点,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

神经系统特点:该年龄段运动员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差,可塑性强,但兴奋抑制转换慢,神经系统的注意力下降。打腿频率的提高通过2个方面:一是提高自身的打腿频率;二是带着脚蹼有阻力,负荷比不带脚蹼大,一旦脱下脚蹼,阻力和负荷也随之减小,有利于打腿频率的提高。实验组更能说明脱下脚蹼后打腿频率的提高,所以,实验组运动员脚蹼训练后自由泳成绩比对照组的提高幅度更明显。6个50 m自由泳打腿练习(2组),间隙1 min,心率控制在140~150次/min,提高了运动员的打腿成绩。

骨骼关节及肌肉特点:骨骼的发育快于肌肉,关节柔韧性好,但脂肪堆积使得相对力量水平下降,柔韧性降低。针对这一生理特点,安排10个15 m自由泳打腿(4组)练习,间隙5 s,心率控制在120次/min左右。加大了训练量,缩短了间歇时间,提高了运动员的有氧耐力,从而减少脂肪堆积。所以脚蹼训练后,合理安排有氧打腿训练能提高该年龄段运动员的有氧耐力。

2.2.2改善运动员踝关节的柔韧性

从解剖角度来看,踝关节具有刚与柔2种不同的力学性能。在背屈情况下能承受各种负荷,在背伸情况下灵活柔韧的特性能加大活动幅度,踝关节背伸韧带得到一定程度的牵拉,可逐步改变踝关节的柔韧性。所以,该年龄段运动员使用脚蹼打腿,既提高了踝关节的柔韧能力,又培养了水中的打腿感觉。

2.2.3促进运动员自由泳技术

穿脚蹼打自由泳腿的技术动作和空打腿基本一致,频率和节奏也有同样的标准。不能因为负重而影响正确的打腿技术,打腿的主要特点是踝关节做充分的背伸动作,自由泳脚蹼打腿时,两腿上下打腿的幅度应与正常打腿相同,小腿上下提起时脚蹼不能抬离水面,避免幅度过大影响技术动作,进而影响打腿成绩。

从技术角度看上述实验成绩可知,脚蹼打腿训练可以改善运动员的打水效果,促进运动员短距离及主项成绩的提高。其主要作用是使运动员身体处于较高水位,保持水平的流线体形,从而减少流体阻力,提高游进速度。由于脚蹼的整体面积比人脚掌面积大,对水的截面积自然就大,因此,打腿时产生强有力的推进力。自由泳打腿与带脚蹼打腿技术要求的差异在于,自由泳打腿由向下打水和向上打水两部分交替构成,其中向下打腿动作较为有力,上打相对放松。腿打水的过程两脚应内扣,踝关节放松,由踝关节发力传至大腿,带动小腿和脚,做鞭状打腿,使动作有力且富有弹性。脚蹼打腿则因为带着脚蹼而使2.2.4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

脚不能内扣,所以,脚蹼打腿不能做到内“八”字打腿,从而影响了打腿的鞭状动作。

带脚蹼比不带脚蹼的好处在于,脚蹼的对水面大,因而打腿速度比正常的打腿速度快,因此,脚蹼打腿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心理训练手段。可见,与普通打腿训练相比,脚蹼打腿训练不仅在技术和打腿效果方面有优势,在增强运动员自信心方面也有很好的训练效果。

3 结 论

与普通打腿训练相比,脚蹼打腿训练对提高11~13岁运动员打腿成绩更有效。由于脚蹼面积大,打腿时运动员腿部和心脏的负荷大,动作频率下降,所以,应突出提高速率方面的训练。脚蹼训练应以有氧训练为主,避免打腿力量练习,因为脚蹼阻力较大,不应过早提高运动员的打腿力量训练。运动员带脚蹼打腿由于脚不能内扣做内“八”字打腿,故影响了自由泳打腿技术。

[1]仇婷婷,王若光.对游泳训练中水上力量训练的新观察[J].安徽体育科技,2007(1)

[2]马春光,罗男.我国女子蛙泳成绩提高缓慢的原因[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4(1)

猜你喜欢

脚蹼踝关节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海洋之舟”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鸭嘴兽到底是鸟还是兽?
小时候的那一次旅行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