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的课程统整
2015-11-03唐晓勇
唐晓勇
上一期专栏,我以《课程统整,台湾教育的变革》为题从文献研究与实践考察的视角阐述了台湾课程统整的一些实践经验。从台湾课程统整的现状来看,基于学科内在的统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课程形态。我认为,课程统整的核心是打破学科内容之间以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边界,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课程体系,在实践中教师为学生设置相关的学习活动,在开放的学习中让学习联结生活,学生面向未来的综合素养在统整学习中很自然地得以培养。
作为一所新型学校,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正在以“统整”思想、“STEM+”课程理念为统领,以数字技术为学习支架工具,构建“统整项目课程体系”。目前,在语文、数学、科学、艺体等领域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与思考。从本期开始,我将陆续为大家介绍我们的行动思考,首先为大家分享语文学科统整的一些实践。
我校“语文统整项目课程”旨在突破语文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在阅读的基础上,用专题(主题)把语文学习拓展、外延的各种任务统整起来,把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探究学习和社会对学校提出的各种要求统整起来,把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跨学科学习统整起来,让数字技术深度融入语文统整课程之中,以支持社会对儿童社会化的要求,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实践、交流”是我们实施语文统整项目课程的三个重要环节,即“文本阅读→实践探究→成果交流”。“文本阅读”是通过一篇或一组课文的阅读,围绕一个专题或主题理解、品味、把握,使学生获得学习与研究、搜索与浏览、欣赏与评价的经验,并把深入钻研中得到的种种经验迁移到整本书的阅读中,在举一反三中,吸取有用信息,获得学习能力和知识经验。同时,学生在文本阅读思考中发现问题或者感兴趣的主题;“实践探究”环节是师生筛选阅读中引发的问题,开展基于真实世界的探究性学习,通过调查、访谈和思考,最终形成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在实践中通过跨学科学习,学会以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进行言语表达,培养问题解决和实践动手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成果交流”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探究报告或者电子作品的形式制作语文学习成果,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写作及演说等能力得以培养。
在语文统整项目课程实施中,数字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我们充分挖掘数字技术“沟通媒介”和“脚手架”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冬青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可视化思维支架工具——思维导图,开展语文统整教学。在“走进夏天”主题单元学习中,冬青老师以5月6日“立夏”为起点,组织学生在“立夏”之日以复习诗歌《二十四节气歌》为切入点,带领孩子们开展“走进夏天”的话题讨论,引导孩子从气候的变化、自身的感受等方面谈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讨论之后,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在孩子的作品中,图文结合,从词语到短句,感受到他们不同的思考角度,既能看到孩子对夏天的喜好,又能从看到孩子对身边事物的关注,看似浅显的语言中洋溢着童真童趣,更有孩子们的个性化思考。接下来,根据孩子们思维导图上感兴趣的内容,冬青老师随即组织孩子们学习《夏天是个娃娃》《夏天的雨》《我家的蚊子》等几首儿童诗,同时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文本和《法布尔昆虫记》的阅读开展昆虫研究,探究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并创作电子绘本。在这一统整课程学习过程中,思维导图把阅读、写作、探究等活动有机地关联起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此段文字引自许冬青老师的随笔,并作修改)
总之,我校基于数字技术的语文统整课程,始终把语文目标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