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游英伦:两个年轻人的自由行
2015-11-02张鑫
文_张鑫
悠游英伦:两个年轻人的自由行
文_张鑫
【编者按】:
这是一篇暑期游学的观察所得,来自一名大二学生。两位好朋友悉心策划完旅行,开展了在英国的人文之旅,从歌剧到广场表演,从博物馆到大教堂,城堡到天文台,伊顿公学以及牛津剑桥,所学皆有所用,所观即为所得,可谓畅游。
张鑫(右)和朋友在伦敦眼上
2015年8月3日到8月19日,这是我的英国计划,其实这个计划的制订也只是比旅行时间提前了半个月。
我们将游历伦敦、温莎、巴斯、牛津、剑桥、爱丁堡、约克这七个主要城市,两个年轻人为了节约资金,同时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决定入住青年旅馆。
因为英国不大,即使是从伦敦到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坐火车也只需4小时,除非你想坐八小时的夜间大巴去爱丁堡,因此推荐乘坐火车。
旅店和交通都解决了之后,还有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信息,那就是英国的文化。比如英国的歌剧,就是闻名于世的文化遗产,地铁里面的海报都是当地剧院近期出演的歌剧。这里我推荐由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的《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这是在伦敦女王歌剧院常年出演的一个歌剧,也是这个剧院唯一的歌剧。我们提前半个月定票,就只剩下几个角落的座位,由此可见这个歌剧的受欢迎程度。
大英博物馆的艺术熏陶
八月份的英国日照时间长,每天晚上九点钟才开始天黑,但英国人的工作时间很短,上午九点钟才上班,下午五点所有景点都关门了,我们能游玩的时间并不多。
在伦敦的头一天,我们两兄弟就直奔大英博物馆,这个贮藏了世界历史无数文明的珍宝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免门票,只有翻译器需要租用,人们井然有序地排队进馆,展厅内虽然人多,但不喧嚷,不拥挤。
在这个免门票的博物馆里面,自然少不了进来画画的学生,从小学生到美术学院的研究生,从简单的彩色水笔到精细的雕像素描,大部分英国当地居民来参观时,都会带上纸笔将自己看到的、喜欢的文物绘下来。这种写生的资源在中国也是很难想象的,因为他们所画出来的展品,都是人类历史上无数辉煌文明留下来的艺术,而我就更加想象不出来,长期居住伦敦,长期参观大英博物馆,受这种氛围熏陶的人们有着怎样的艺术鉴赏力。
特拉法加广场的表演
第一天的行程,我们还来到了著名的特拉法加广场,特拉法加广场是为纪念著名的特拉法加港海战而修建的,几乎是伦敦的市中心。虽然作为一个广场来说,这里并没有多大,喷泉和雕像、纪念碑的占地也注定这个广场不可能有大型活动,但游客们的驻足休憩和街头艺人的表演让这里有一种独特的英伦风格。在城市里行走的第一天,也让我感觉到了伦敦市民包容友好的心态。
街头艺人的表演也吸引了我们,就像上个世纪中国街头耍猴卖蛇药的人,喊着“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一样,各路高手在街边、广场的空地上,用绳子围一块自己的地盘,打开自己带来的音响,就可以吸引路边的游客了。小朋友是最喜欢看这一类表演的,不管是弹着吉他唱歌的,还是跳街舞的、耍杂技的,围观的人群中,最前面都是一群小朋友坐在地上,要是哪个家长还没等表演结束就叫孩子离开,他准会很不乐意地摇摇头,然后依依不舍地起身离开。
表演结束时,若看到孩子特别喜欢,大人们往往会给小朋友一个硬币,然后让他走过去放进卖艺人的帽子里。这样的场景,我以前也只是在描写以前中国的小说里看到,而如今在异国他乡,看到此景,十分感动。
不过说到打赏钱,还是要提到英国的货币——英镑,在英国,小于5英镑面值的纸币就没有了,只有硬币,所以他们打赏只要给硬币就好了。按照一比十的汇率计算,等于说50元以下的都是硬币,但是英国的普遍消费是中国的1.5倍,所以英国人的钱包就需要能装下大量硬币。
这第一天的见闻是十分有趣的,我们看到了英国市民家庭的组成——基本上是一家四口人,而父母则需要推着婴儿车带着小孩出来游玩。有些小朋友比较爱跑动,被父母用绳子牵住小书包,防止跑不见影。英国人即使再人手不足,也都是自己来照看小孩,老人家有自己的生活,一般不会帮年轻人照看小孩。每个有条件的家庭都会养狗,一家人带着狗狗出行是很常见的,小朋友们也总是爱和自家的狗狗做游戏。显然英国人在生活娱乐上的时间很充裕,他们有很多的公园,在野餐中度过家人团聚的周末,悠闲的市民生活让我十分羡慕。
在大英博物馆接受艺术熏陶的人们
哥特式建筑: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第二天,是这次旅行最重要的景点——伦敦眼,大本钟,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泰晤士河游船,格林尼治天文台。这每一个名字所代表的景点,都是英国伦敦最著名的景点,也是必看的。如果想深度游玩,或者说对英国的文化特别感兴趣的,可以分出一部分时间去参观那些博物馆,比如蒸汽博物馆,福尔摩斯博物馆,丘吉尔二战工作室,国家美术博物馆等。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公墓。外国人的观念和我们中国很不一样啊!在我们看来,墓地的环境要安静一些,所以远离城市。而英国的教皇、国王、女王、还有各界名流,都是安葬在城市中心的这个著名教堂中,这儿每天都会有唱诗班合唱,大主教做祷告,以及游人参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之所以如此著名,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个教堂是英国宗教改革中唯一一座保留下来的教堂,也是英国历代皇室成员安葬的地方,甚至英国历史上许多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都被光荣地安葬于此,并立有碑文。曾经有人提议将莎士比亚的墓也移到大教堂内,可见这个建筑的现代意义,已经不是做祷告这么简单,更多的是瞻仰历史名人,解读他们的人生。
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石雕艺术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在这座拥有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大教堂,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惟妙惟肖的名人雕像。教士为我们讲解每个墓碑主人的生平,甚至我们走的地上,也会时不时有墓志铭来告诫世人。看着那些安葬于此的国王、女王,我大概明白,在这些有信仰的人们心中,教堂、寺庙是最接近自己所信仰的神明的地方,而将自己安葬在此,也是遵照自己心中的信仰,所以他们不会像中国古代帝王墓那样大兴土木。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部,教士为我们讲解每个墓碑主人的生平
小山上的城堡和天文台
格林威治天文台,是我的小伙伴一路上念叨着要去的景点。我们在初中就学过那条划分时区的本初子午线,而这子午线的设立,也是当时英国航海发达的标志。
最开始的时候,坐船去格林威治并不在我们的计划内,但当我们在伦敦拿到伦敦Pass(伦敦的景点通票)的时候,工作人员好心提醒我们:持通票可以免费坐船前往格林威治。这“免费的午餐”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自然是欣然答应了。在泰晤士河上面坐船所能看到的风景,要远多于我们自己在城市中坐地铁看到的。全程一个半小时,我们从伦敦眼途经伦敦塔桥,一直坐到格林威治,沿岸的房子大多数是旅店,较少有别墅,说明伦敦的旅游行业相当发达。
天文台在一个小山上面,不大、但很精致。英国人喜欢把城堡和天文台造在小山上,在牛津、剑桥、爱丁堡都是这样的风格,每个城市都有城堡和天文台,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吧。
温莎在英国地图上来看,几乎是紧挨着伦敦,40分钟的行程后,我们就抵达了目的地。温莎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这里有英国王室温莎王朝的家族城堡,就像中国古代帝王有自己的皇家园林一样,现任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长居于此。城堡上面有一个旗杆,如果女王在城堡中,旗杆就会升起英国国旗,说不定还能看到女王一眼,可惜我们的运气总是不争气。温莎城堡是还在使用的少数城堡之一,内部无法供人参观,但从外围看,我们猜想内部的奢华程度绝对是世界级别的,毕竟是女王生活的地方啊!
伊顿公学
从温莎堡下山,有一条美丽的护城河,天鹅、游船点缀着这条金丝带,过了桥,就到伊顿小镇,这里有英国著名的贵族中学、全球排名第一的伊顿公学。当初在制订计划的时候,我并没有仔细了解清楚这个学校,只知道这是来温莎必看的地方。结果去的那天,因为放假没有学生,我们十分艰难地认出这个学校,甚至以为这已经是一个荒废多年的校址。在那所公学附近转悠了半天,看着低矮的围墙,甚至起了翻墙而入的打算。就这样稀里糊涂地逛完,回到旅店仔细查了一下百度,才发现自己“把人参当白萝卜吃了”,翻墙而入的想法更是让自己直冒冷汗。
伊顿公学着燕尾服的学生们,他们步入社会,会以保护英国传统文化作为自己处事的标准
从中世纪开始,这所毗邻温莎城堡的公学,就是英国最好的贵族子弟学校。虽然到了现代,贵族在学生中的比例已经很少了,但是从高昂的学费,最精英的学生上来说(每一届只有250人,70人左右进入牛津剑桥),世界第一的名头依然是毫不夸张的。我一看其优秀毕业生,哇!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演员汤姆·希德勒斯顿,还有英国王位第二号继承人——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
可惜是假期,学生都已放假回家,不然我们就会见到身穿长礼服的学生成群结队穿梭在古老的教学楼之间,《哈利·波特》中校园情景的展现就是以伊顿公学作为模板的。这种存在于现代的贵族式教育,是英国保存和传承自己文化的一种方式,当这些受到高等教育和贵族礼仪的知识分子步入社会,也会以保护英国传统文化作为自己处事的标准,这在现代社会是十分难得的。
初试英式西餐
在英国已经待了两天,事实上我们还没有习惯这边的饮食。英国人做面包的水平远远胜过中国,即使是普通的早餐包,都要制作得香脆可口,再配上巧克力酱和一杯热奶茶,早餐就解决了。而中餐和晚餐,我们在头几天直接在麦当劳和肯德基度过,当然,后面的时间我们也品尝过炸鱼薯条、热狗、牛排等一些更加高级的西式餐点,也遇到过英国的“黑暗料理”,昂贵且难以下咽。
在伊顿这个小镇逛累了,我们就找了河边的一家西餐厅点了一些吃的,就是这一吃,彻底让我体会到了英国“黑暗料理”的魅力。我就像憨豆先生在法国巴黎点海鲜大餐一样,随手指了一个菜单上面带“chicken”的开胃菜,结果等“大餐”一上桌,鸡肝酱(chicken liver parfait)!!这种东西我只能说,自己点的菜,含着泪也要吃完,呜呼哀哉!结果这不开心的午餐时光,我只能看着小伙伴开心地吃着海鲜度过。
因为英国天黑得比较晚,我们回到伦敦的时候,天色尚早,就在帕丁顿火车站附近闲逛,一路逛到了英国唐人街,终于热泪盈眶地看到了中餐馆,下午在饮食上受挫的我,说什么也要吃一餐正式的中餐了。一盘热腾腾的叉烧炒饭,虽然要6磅(折合人民币60元),但是相比西式的菜肴来说,更容易被我们接受。
在女王陛下剧院看《歌剧魅影》
今天的游玩是十分轻松的,晚上我们还要观看在Her Majesty's Theatre(女王陛下剧院)看一场歌剧:《歌剧魅影》,这家剧院常年演出这一个歌剧,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歌剧魅影》的故事,我在“书虫”系列英语读物上就大致了解过:讲述在巴黎歌剧院的一个“幽灵”和女演员克丽斯汀、剧院经济人拉乌尔三人之间复杂的三角恋关系。原谅我用非常狗血的方式来介绍这部优美而神秘的歌剧,因为我的概括能力实在有待提高。英国的歌剧是十分出名的,这其中以《歌剧魅影》、《猫》、《悲惨世界》为代表。从英国回来之后,我在网上搜索了《歌剧魅影》来看,结果很惊奇地发现,两个多小时的歌剧,竟和这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一模一样,很多电影的表现手法,歌剧也用自己的形式表现出来。全剧台词没有如电影一样有普通的独白,都是以歌剧的方式唱出,这让我不得不佩服英国歌剧的成熟和精彩。
《歌剧魅影》剧照
为了防止遇到突发情况,我们提前两个小时去了歌剧院。提前半个小时入场,我们看到进去的多是西装革履的英国老绅士,这说明在英国,歌剧好比中国的戏曲,年轻人觉得没多大意思,只是受老人家青睐。举止端庄、衣着整洁的绅士、女士进入Her Majesty's Theatre这个不大的剧院,恍如老电影里面的场景,像是上个世纪的上海,各界名流来观看表演,这弄得我们两个穿着冲锋衣,背着背包的年轻人几乎是红着脸给票进去的。
没有围墙的大学
第五天和第六天的事情,我写进同一主题,是因为这两天,我们从伦敦坐火车去了英国两个非常著名的城市:牛津和剑桥。这两个地方虽说是城市,但实际上就是两所大学,所谓的城市就是围绕着两所大学而建立起的集市和住宅社区。
第五天我们去的是牛津市,牛津火车站一出来,就可以看到有人在卖观光车票,一张学生票11英镑,可以在当天无限次乘坐环绕牛津大学主要区域的观光车。之所以说是主要,是因为英国的大学都有一个特点——没有大门,也不会有一个主要的石头或标志写明这里就是某某大学,更没有围墙围住整个学校。
英国的大学都是分成一个个学院,各有自己的教学楼,零散地分布在某一片区域。每个学院独立招收自己的教授、学生,有自己的院徽、院训,所以英国大学的学生,都会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说明白,自己来自哪所大学的哪个学院。
牛津也是如此,有学院比较集中的教学区,有教授们居住的别墅区,也有为学生提供生活方便的商业街,一座城市既是一个文化集聚的知识殿堂,也是一个五脏俱全的生活社区。
牛津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世纪,是英国最早的大学,也是剑桥大学的前身(剑桥是一部分牛津大学的师生在剑桥市重新建立的)。它拥有英国最大的地下图书馆——博德利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拥有图书专利权,是英国少有的几个特权图书馆之一。从十六世纪开始,英国每出版一本书,都必须无偿提供一册给博德利图书馆。而这个巨大的图书馆,据说是用地下铁路进行连接的,学生若是要借一本书,需要提前去提交一份电子申请,然后会有工作人员用铁路从地下运上来,可以说学校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估计牛津被夷为平地,博德利图书馆都不会受到一丝损伤。
第六天,我们又从国王十字车站出发,前往剑桥。剑桥大学的建立比牛津晚一百多年,据说当年因为牛津有学生在练习射箭的时候失误,杀死了当地的一个居民,结果导致牛津学生与当地居民的斗殴,而从牛津逃出来的12名师生则在剑桥这个城市重建了一所新的大学——剑桥大学。
剑桥大学,无论在英文还是中文中,都有一个“桥”字,也确实说明这所大学的一个特点——桥多。剑桥相比昨天到过的牛津来说,拥有几条清澈的、可供游客乘船的小河,河中有学生撑着竹筏带着游客游览,而河上架着木桥、石桥,正印证了那句“我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我”。剑桥最著名的桥有叹息桥、数学桥。可惜叹息桥的最佳拍摄位置要乘船经过才可以,我们经过这座桥的时候并没有办法拍摄下来。
国王学院是剑桥大学最著名的学院之一,他拥有自己的一个大教堂,有自己的牧场(是的,你没看错!国王学院有一片草地放养着牛羊),而学院正前方对着一条小河,游客可以乘坐竹筏经过。在国王学院的范围内,过了桥,还可以看到一个石刻,上面用中文刻有徐志摩当年留下来的那首《再别康桥》,虽然只取了原诗中的首尾,但这可以表明国王学院对徐志摩的重视,或者说是对中国的重视。
进入魔法世界
从高地回来,我们两个已经人疲马乏了,这种整天坐着大巴的旅行,最消磨人的斗志和精力。我们在爱丁堡休整了半天之后,再次坐上了南下的火车,来到约克。
去约克是我的主张,因为这里有一个十分吸引我的景点——肉铺街。别看这个名字看起来很土,但却是一个很美的小巷。说到这个肉铺街的名字,因为这条街此前都是肉铺店,阳光下肉类容易腐坏所以特意把道路修得狭窄,这样肉铺街全年基本照不到阳光,夏季十分凉爽。而真正让这条街出名的原因,却是一部电影——《哈利·波特》。这条英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街道,就是《哈利·波特》中对角巷的拍摄点,当小哈利第一次来到魔法世界,走在繁华的对角巷看着橱窗里的飞天扫帚,看着笼子里的猫头鹰和来来往往的巫师时,这个场景就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中,也是千万哈迷对魔法世界憧憬的开端。
尾声
最后一天,我们回到了伦敦,在同样的青年旅店里住了最后一晚,我将自己从中国带去的几把精美折扇送给了前台的几位姑娘,她们都很喜欢,一人拿一把在休息室里向那些帅哥们炫耀。她们很多都没有去过中国,虽然招待了许多中国游客,但像我们这样还带点中国礼物的却少有。这是我母亲在杭州买的,她说去到英国,人家帮助了我们,我们就应该回一份心意,这是中国礼仪,我挺佩服我母亲。虽然在英国,扇子这种东西几乎没什么用(英国纬度高,八月份就冷得不得了),但人家记住了我们,而且中国折扇本来就是装饰品嘛!
终究是第一次来到欧洲的国家,其实这趟英国游,我等了6年,我用的充电器转换器就是六年前买的。那时候我初一,也准备来英国,万事俱备却因“猪流感”而拒签,如今大二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意识到,中国的发展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公民的文明素养仍有很大提高的空间。
剑桥,一座城市既是一个文化集聚的知识殿堂,也是一个五脏俱全的生活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