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白日梦过度的孩子

2015-11-02曲韵积极心理治疗中心中国区主任首席专家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5年10期
关键词:白日梦内向过度

文_曲韵(积极心理治疗中心中国区主任、首席专家)

警惕白日梦过度的孩子

文_曲韵(积极心理治疗中心中国区主任、首席专家)

女孩子关于白马王子的白日梦

人有特别高超的想象力,不仅在想象中能把故事编圆,而且想象出来的情况会和现实发生的一样令我们的情绪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我们的内感受。例如,当我们想象自己中了彩票,我们会真的感到振奋和轻松愉快;当我们在想象中与人争执,会真的感到生气恼怒,心悸、胃痛等身体反应也会随之出现。当外界出现让我们不舒服的情况时,很多人会运用想象力去应对,白日梦就是常见的一种形式。而啃指甲等行为多数时候就是白日梦的表现。有的孩子做白日梦时会伴随一些行为,有的不会,只是从眼神看出他已经进入想象的世界中了。

注意力是内向的

做白日梦的孩子注意力肯定不会集中,但与注意力不集中的普遍性行为不一样的是,一般所言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他们的注意力是外向的,停留在不同的事情上;而做白日梦的孩子注意力是内向的,专注于自己的想像。

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孩子,都会做白日梦。但是白日梦过度的孩子大多是先天气质类型就比较安静、内向和抑制的,他们的处境是令他们感到不舒服、不如意、不安全的,而他们又无能为力。很多时候,刺激源与他们并不直接相关,例如父母双方争吵,但父母对他都不错,而且父母都尽力在他面前假装没矛盾;还有一个孩子是父亲工作在外地,父母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关系越来越冷淡,两人都为了孩子在维持着,又都不知道该怎么走下一步。孩子明显感到气氛冷淡和大人不开心,但又不知道该怎样去解决自己的困惑。

另一个案例是一直带孩子的姥姥生病住院了,数月后去世。家里人认为此事别告诉孩子,怕他伤心、害怕。每当孩子问起,他们就编故事说姥姥去国外看病了。大人往往低估孩子的觉察力。他们假装的表情实在是不能令孩子信服,但孩子也明白继续追问没结果,只好自己猜测,自己编内容去满足自己的困惑、思念和期盼。

与父母的关系

白日梦过度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有两种。

第一种是不够亲密,但也并不激烈。如果父母对孩子很严苛,言辞比较激烈,会激起孩子更强烈的情绪,并导致孩子更激烈的反应——或者是躯体上的,或者是行为上的。如果孩子和父母有足够的亲密和信任,孩子会自然地向父母提问以解除困惑。有经验的妈妈一定都记得孩子会有个阶段变成“十万个为什么”。什么都问,父母回答的是否对,没关系,孩子本身也不求甚解。他就是随时随地都好奇,都想知道个解释。这个阶段,父母如果不在孩子身边,或者心思不能尽快转到孩子的问题上,或者数次尝试后孩子得不到解答,孩子感觉到父母不愿或不能给予解答,那么孩子就只能转向自我满足。

第二种关系是父母对孩子实施暴力,无论是言语、身体上的暴力还是冷暴力,都令孩子选择退缩到幻想世界中。在那里,他可以给自己设置新的身份或给父母编造理由,让自己还能忍受这个严苛的环境。

电影《白日梦想家》剧照

做白日梦的孩子注意力是内向的,专注于自己的想像

我有一个16岁的女病人,来自农村。她的父亲脾气暴躁,经常喝醉酒打老婆,等她长大了也打她和她哥哥。她们家在村里没有什么亲戚可以走动,由于父亲人缘不好,母亲软弱内向,邻居都不怎么来往。她哥哥还可以跑出去躲,她要是跑出去了,一是没处可去,二是回来后父亲再打一顿。她能做的就是躲到角落里,也不敢大声哭。直到有一天,她爸爸打她时,她哈哈大笑,跟爸说:“您这是假的。我知道你心里最疼我最爱我,您怕哥哥不高兴,故意打我。”下一次,她又说:“你别打了,你知道我其实是XX(国家领导人)的女儿,你心里生气。你要是不打我了,我可以告诉我亲爸爸,让他给你钱,让你去北京当官。你要是还打我,过两天我爸爸来接我,我要告状。”如是几个月后,她家里人才意识到她可能疯了,她后来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白日梦过度的可能后果之一,就是逐渐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把想象当成现实。

父母常常会忽略做白日梦的孩子

父母常常会忽略做白日梦的孩子,认为他很乖。很多家长常常认为只要不哭闹不来打扰家长就是好孩子。希望家长能多观察安静状态下的孩子,看他是在忙着什么事儿,还是在遐想。孩子需要正常的遐想时间来消化、回忆、重组信息,但过度白日梦是不好的。

家长要能够建立并维持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成为孩子的安全港湾。当孩子遇到困惑或失败时让他第一个想到你、依靠你。可是很多家长本身缺乏耐心细致地给予爱的能力,不是他们内心没有爱,而是无法把这份爱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这样的父母往往是自己小时候也没有得到过体贴细腻的关爱,就像贫穷的人拿不出钱财来施舍一样,没有感受过,储存过爱的人,不会、不能给予甚至不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关系和情感。

孩子不认为自己有问题

白日梦过度的孩子做心理咨询很不容易。孩子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就是为了否认和逃避问题他才躲入白日梦的,而白日梦让他感觉一切都挺好,所以,他很少会主动求助,也说不出有什么不好,有什么需要改变的。咨询师要花时间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还要花更长的时间孩子才能够正视和勇于去解决问题。所以这种类型的咨询更多时候是为家长提供帮助,调整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与沟通模式,或者用家庭咨询的方式,把矛盾暴露于咨询师面前,让每一个人都无法躲避或掩饰,共同努力把问题解决。

这里要强调一下,白日梦甚至过度白日梦并不一定导致将来精神分裂或人格分裂。香港演员周星驰和梁朝伟都曾提到童年时无人理,自己做白日梦,反而对后来演艺生涯有帮助。诗人、作家等工作就是要调用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家长要注意的是,白日梦的起因和引起的孩子状态变化。有不好的倾向例如影响了孩子的社会功能,则必须要重视起来,必要的话做心理咨询。

我曾经有一个13岁男孩儿的案例。他妈妈带他来的原因是他不去上学了,就只想在家呆着。据他妈妈说,他成绩还好,同学老师的关系也还好,既没有网瘾,也没有早恋,父亲做生意比较忙,但是他的生日、节假日都会尽量一起过或给买礼物,只要能在一起,就会陪他,妈妈全职在家,家务比较多,妈妈比较爱干净,信不过保姆,虽然经济条件很好,但她不愿意雇人,一切都是自己干。他妈妈描述的是一个非常安稳,正常的家庭,孩子也一切都好,一切正常,就是不爱说话,老坐在屋里发呆,现在不愿意去上学了。他们带孩子看过中医,查过脑功能,也咨询过教育专家,带孩子听过成功学大师的课,孩子都跟着去。但没有查出什么来,也没有任何效果。

我的做法是请一家三口都来到咨询室,孩子基本上说不出什么来,一切都是“还行”,学校就是“不愿意去了”。没发生什么。父母的口径也很一致。我的入手点是了解清楚家庭的气氛和三人的关系,就像了解一棵植物的土壤、肥、水、天气一样。他们周末干什么?父亲几点回家?孩子更喜欢谁?每个人都说出另两个人身上的“缺点”等等,从他们的回答中我再找出漏洞或不一致的地方继续追问。对话基本上在我和父母之间进行,孩子大多数时间是旁听。我的问题大多数都是孩子真正的困惑,想问又抓不住或问不出的问题。妈妈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做家务?爸爸隐瞒了什么?妈妈怀疑和不满的是什么?你们对孩子的前途有什么想法和打算吗?等等。随着问题的深入,很多父母试图瞒着孩子或自己也搞不定的事情显露出来,例如妈妈一直怀疑爸爸有小三,甚至有孩子,但不知道该怎么办;爸爸曾经对儿子抱有怀疑,因为孩子的长相和性格都不像他等等。这些平静表面下涌动的暗流其实孩子一直都有察觉,但父母一直联合起来告诉他没事,没问题。

在咨询室里,孩子旁听到了他一直想了解的真相,也学会了如何向父母提问,并对父母担心的一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意见。通过咨询,他们破除了不少互相间的误解,建立了新的沟通方式,敢于面对冲突而不是试图掩饰,孩子对自己和自己的世界有了新的认识,设定了自己的目标,回到了学校,变得积极主动了。

白日梦的形象刻画

大人往往低估孩子的觉察力

猜你喜欢

白日梦内向过度
奇怪的白日梦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可爱的白日梦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对内向人的8个误解
内向的人,也能拥有高配的人生
做最好的内向者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