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二十五中:因科技而蜕变

2015-11-02何永志湖北襄阳报道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5年10期
关键词:科技节大赛科技

本刊记者_何永志 湖北襄阳报道

襄阳二十五中:因科技而蜕变

本刊记者_何永志 湖北襄阳报道

第三届科技节。趣味科学实验,可乐喷泉

大约十年前,襄阳二十五中举步维艰,教育质量严重滑坡,负面新闻不断,债台高筑,几乎面临被撤并的境地。甚至有领导毫不客气地说,这是一所“鸟飞过都不停留”的学校。

而现在,随着科学教育、创造力教育的探索,二十五中已经完全变化了气质。有位老师告诉记者,二十五中的学生容易辨认,因为他们脸上洋溢着独特的自信光辉,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鸟飞过不停留”的学校

管少英校长的履历非常简单,从教30年,呆过3所学校,在二十五中快20年了。出任二十五中校长之前,只有两年的副校长经历。

现在想来,管少英觉得,当年接下这个校长,完全是不知深浅。领导找她谈话,也毫不避讳地说:这完全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你的任务就是止跌回稳。教师想走,生源也在流失。管少英至今还记得,当年秋季开学,学校把桌子摆在学校门口招生,小学一年级不到70人报名。

管少英上任不久,一位共事多年的好姐妹突然提出了调职的要求。实际上,几年来,这种出走早就见惯不怪了,学校里但凡有点能耐的教职工都在悄悄寻找后路。但她不敢答应,如果这一个答应了,下一个怎么办?那个姐妹愤怒地质问道:“真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

我是怎样的人呢?她心中更困苦。

管少英校长

家长们也说:“再近我也不上二十五中,耽误了孩子怎么办?!”目睹种种困局,管少英有心痛、有叹惜、有无奈,更有不服气。但耽误了孩子怎么办?这也是她的问题。

“二十五中必须改,而且得伤筋动骨地改!可怎么改?从哪里改?”这还是她的问题。

“教学质量无疑永远是学校的生命线,但二十五中已经积重难返,仅靠缓慢地提高教学质量是难以扭转颓势、改变社会形象的。学校更需要一剂虎狼猛药。”开完教师代表会,这几乎成了大家的共识。

接下来的一个月,管少英天天守在各个教室听课。她想看看这些孩子,看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曾做过语文老师的她,更关注孩子的心灵深处需要什么,因为孩子的眼睛里“没有这个年龄孩子应有的神采”。

事情在一次偶然间有了转机。

一天,管少英和往常一样,在教室间转悠,信步走进了韩际岚老师的美术课堂。她是被一阵嘈杂的吵闹声惊动而来的,韩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美术老师,课堂怎么会“乱”成这样?管少英好奇地观察起来,只见孩子们吵吵嚷嚷,拿着画笔在纸上不停地涂抹着,内容也很新奇,这个说自己画的是太空船,那个说自己画的是机器人……

原来,韩老师这节课的内容是《我的未来太空旅行》,孩子们有的画了飞碟,有的画了穿着宇航服的太空人,有的画了火箭……这些画,虽然线条稚嫩,轮廓也不规整,却活泼、热烈,充满了想象力。她看见了孩子们眼中许久不曾闪现的亮光。

本来,在中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素描、色彩等美术功底,美术课堂都是一味地画静物、画风景,很难提起学生兴趣,韩老师这堂课的科幻绘画,却正好击中了孩子们那渴望飞翔的美梦。

“玩、科学!”孩子们的天性是喜爱玩乐、喜欢探索、喜欢科学的,管少英觉得应该抓住些什么。那是2005年,“科技创新”这个词,一直都在管少英脑海里旋转,“中小学生能不能搞科技创新呢?科技,听起来太诱人了!”

“我们比不了学,但可以比玩!”管少英说。

一时,教师哗然,科技创新是个多大的词呀,中小学生搞得了吗?家长哗然,孩子的学习本来就落后,还要搞些不务正业的东西,不耽误学习吗?管少英在教师会、家长会上,耐心地解释,对孩子来说,有了兴趣,才有动力,才有发展。

在一个数百人的家长会上,她深深地向家长们鞠了一躬:“让我们一起试试,好吗?”

校园科技节:兴趣的力量

现在,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节已经成了二十五中师生的节日。

2006年5月,第一届校园科技节启动时,一切还摸着石头过河,如何组织,开展哪些活动,都要自己摸索。

管少英找到老师们商量,向科协、科技馆的专业人士请教,找到了科技进校园的“捷径”。

二十五中学生在第九届全国足球机器人竞赛现场

一是降低科技“门槛”,破除师生对科技的神秘、胆怯心理。例如在航模比赛中,采用较为简单的橡皮筋航模,并且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一个纸飞机放飞比赛;二是改造孩子们熟悉的玩乐项目,例如当时学生风靡的四驱车,也成了科技节上的比赛项目之一,老师引导孩子去摸索,怎样让四驱车跑得更快;三是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比赛中,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比赛中体验成功。

于是,科技节一开始,几乎每个孩子都报了名,有自己的参赛项目或“作品”,这确实超出了管少英的预期。仅科幻绘画一项,全校就征集了500多幅作品,选送至市科技创新大赛上,有30多幅作品获奖。六年级的艾雪科,一个人参加了7项比赛,还都获得了奖励,成了襄樊市首届“科技之星”。

捧着红彤彤的获奖证书,老师愣了,家长愣了,孩子们高兴坏了,获得市一级的奖励,在二十五中是难以想象的事情。管少英有信心了,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更让人惊喜的是,为期一个月的科技节,不但没有耽误功课,学生的学习反而更认真了。为了解决比赛中的问题,孩子们又是看书又是提问,围着老师转的学生多起来了。

有一个叫熊壮的孩子,平时玩四驱车,常常遭老师、家长批评。但在这次四驱车比赛上,他跑了第一名,在颁奖台上,他把头扬得老高。回家后,他反而不玩四驱车了,自己主动把四驱车锁在柜子里,跟妈妈说:“四驱车我玩得过别人,学习我也能行!”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引燃。”管少英告诉记者,第一届科技节的成功举行,让她看到了兴趣的力量。

“其实,孩子的小脑袋里总是藏满了问题,当他们皱着眉头,一脸急切地来问 ‘为什么’时,我们总是想尽力给他们答案。”管少英说。但是,为什么一定要给一个答案呢?换一种回答方式怎么样:“你是怎么想到的?”韩际岚老师上的美术课,从来没给孩子预设过任何答案,找到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忍住告诉孩子答案的冲动,想象或许就开始了。

此后,每届科技节主题都有所不同,从第一届的“亲近科学、创新体验”到第八届的“体验创造魅力,共享科普盛宴”, 二十五中在“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学生们的很多发明还因此申请了专利。

六年级一位叫龚小雪的女孩,在一次值日擦黑板时,发现飘扬的粉笔灰让同学们纷纷躲闪。她注意到,其实老师和同学每天都在吸粉笔灰,能不能想个办法改进呢?

她先尝试着发明了一种注水式的黑板擦,擦黑板时边擦边喷水,就不会有粉笔灰扬起来了。但是,沾水的黑板写不上粉笔字,她一度非常沮丧老,老师鼓励她改变思路,这个发明虽然不能用来擦黑板,或许可以用在别的地方呀。果然到最后,注水黑板擦成了大家擦玻璃的利器。

八年级的邹雪同学,看见下雨天妈妈的裤子总是淋得很湿。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和思考,她发现是雨衣下摆紧贴在裤子上的原因,雨水便顺着下摆往下流,将裤子浸湿了。利用物理课上的知识,她动手做了一件下摆带圈的雨衣送给妈妈,结果,这个创意在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了一等奖。

类似的发明还有很多:三头手电筒、走马灯、方型茶杯等等,225项作品纷纷获得国家新型专利证书;其中魏莹秋同学设计的“带照明灯的书夹”已经引起厂商的关注,有望通过专利转让实现投产;利用历次比赛中获得太阳能板,二十五中还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光伏发电室;2009年,在科技馆帮助下,二十五中的机器人兴趣小组也从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脱颖而出,斩获一银一铜……

创造力教育:“玩”得有意义

“被动地承认玩是孩子们的权利,那只是对现状的妥协。把玩同创造结合起来,孩子们能在玩中得到成长。”管少英说。

“知心姐姐”卢勤在访问二十五中时,对孩子们的发明赞不绝口,她说:“二十五中的学生,会创造。”创造这个词,让管少英找到了“玩”的意义。

顺着这个认识,从科技进校园开始,学校提出了创造力教育的想法。

创造力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师资,需要资源,需要钱。在一所刚刚回稳的学校,这并不容易。

但管少英相信,事在人为。学校资源有限,那就想方设法利用社会资源。那几个夏天,她蹬着一辆自行车,几乎走遍了襄阳所有与科技有关的地方,找投资,找合作。

在首届科技节合作的良好基础上,二十五中和市科技馆结成襄阳市首个馆校共建单位。2008年,在管少英的努力下,襄城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也落户二十五中。学校乘势而上,又争取30万元建成了“科技创新探究室”“机器人活动室”“科技创新实践室”“地域文化探究室”等专用教室,对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实行了部颁标准化整改。

第十届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上“星际旅行”的创意赢得评委和观众瞩目

三头手电筒发明专利证书

同时,二十五中也有计划地引进师资,聘请了一大批科技馆工作人员、发明家协会专家及民间专家,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开设专业、系统的课程,为学生的科技创新进行科学的指导和评价。学校曾邀请4名院士进校园,现场指导师生,还请来了全市著名的机器人教练员、地域文化探究专家等人组成了学校的特色创新顾问团队。

二十五中的科技文化墙

学校还在教师内部大力挖潜,发挥本校老师的特长。例如美术教师韩际岚,通过辅导学生参加创新大赛,现在已经是小发明、小制作的指导专家;黄政放老师会维修家电,成了“无线电维修”辅导教师;杨玉萍老师心灵手巧,就成了“手工布艺”的辅导老师;微机老师则辅导“机器人组装编程”的活动等。这样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广大的辅导教师队伍。

在校园文化景观打造方面,学校经费不多,便巧妙地利用橱窗、文化长廊、班级文化视窗等装饰来营造科学氛围。每个班级都建有科技角,订阅科技图书,陈列学生的科技作品;甚至每个班级的名称也和科技相关,都是学生自己取的。绿化带则成了“植物百科全书”,边角空地都变成了种植园。一草一木,都有专门的“身份证”。如今,这些别具一格的校园布置已经变成了学校的独特景观。

经过这样的初步建设后,创新教育也逐步课程化,学校组织编写了20余万字的《小学生发明创造》《中学生发明创造》等系列校本教材。两册教材,从小学到中学,既区别了中、小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又具有密切的联系,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图文并茂,非常简单易学。

2012年3月,在重庆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大赛现场,这两本教材面向全国正式首发,这也标志着二十五中的创造力教育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十五中气质的学生

TIPS

二十五中创造力教育“加减乘除”法:

“加”。增加学生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时间,搭建多样化平台。二十五中成立了小爱迪生少年科学院,把全校的创造力课程综合为四大部分22个小项,“车模航模”“机器人组装编程和创意”“无线电维修”……总有一款适合你。

同时,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创意大赛、机器人比赛、驾驭未来车辆模型赛、无线电制作大赛等,既锻炼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让他们得到了成功的喜悦。

“减”。大力减负。学业负担问题始终困扰着教育,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得到最大保护:一是削减习题数量,控量保质;二是减轻心理负担,积极参与;三是消除不良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整体来说,就是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创造活动。

“乘”。就是提升效益、提高效率。二十五中引导教师认真研究学生,牢固树立“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理念,完善自身教育行为,寻求最佳的教育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除”。摒除僵化的评价模式,不仅仅只关注学生成绩,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学校推出“每月一星”,班上推出“每周一星”,学校定期开展“评选小能手”活动。在二十五中校园里,记者看到许多“小明星”和“小能手”的事迹、照片张贴在橱窗里和走廊上。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成功的感觉,他们才能够自信地学习生活,才能阳光灿烂地成长。

2010年,在全国第25届青少年创新大赛上的一幕非常值得深思:二十五中的参赛选手到了赛场,发现襄阳市高中代表队里,有很多熟悉的面孔,原来,他们正是毕业于二十五中的哥哥姐姐们。

第四届科技节上的航模比赛

2013年的校园科技节,学校请回了优秀毕业生靳琪奥做报告,他是过去科技节的常客。靳琪奥说,他对科技的兴趣,正是源于在二十五中化学课上做“魔幻饮料”的实验。

管少英特别感念这个孩子的改变。

原来,靳琪奥当初从其他学校转入二十五中时沉默寡言,生活封闭,甚至被认为是患有抑郁症的问题生,先前的学校还一度将其劝退,但是,他在家休养了很长一段时间,状态也未见改观,被家长无助的眼神所感动,管少英同意让他进校做了插班生。

后来,靳琪奥逐渐对化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找回了阳光与自信,成绩也开始上升,一直名列前茅。毕业后他考入了襄阳最著名的五中,还代表湖北省参加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金牌,打破了当年襄阳奥赛金牌“零的记录”,现在,这个曾经的问题少年就读于清华大学。

像这样的学生,二十五中近年来越来越多。2010级的毕业生齐婧雯曾是当年襄阳地区唯一一名“宋庆龄奖学金”的获得者!她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感言代表了二十五中学生近年来的成长缩影:七年级,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八年级,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九年级,第一次独自远行,在汶川地震一周年时,飞赴灾区慰问……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二十五中的学生很容易辨认,因为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独特的自信光辉,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二十五中这样界定它的内涵:仁爱、诚信、阳光、健康、合作、向上。

“教育,最忌讳的就是用一种标准把孩子一棒子打死。”现在,在二十五中,不仅有“科技之星”,还有“每周一星”“每月一星”,不论孩子在哪方面有闪光点,都可以得到表扬。“助人为乐能手”“遵守纪律能手”“热爱班集体能手”“实践能手”……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机会。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管少英叫做“不断进步的孩子”,现在也成为了老师的共识。“虽然看来只是叫法上的差异,但表现出来的教育思想,却是迥然不同的,当孩子们听到这样的称呼时,感受大为不同。因而,在学校里,老师们都相信孩子们会进步,会通过不断地进步而走向成功。”

猜你喜欢

科技节大赛科技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科技节采风——厦门实验小学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节,真好玩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节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