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探究

2015-11-02王旭

艺术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传统音乐

王旭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探究

王旭

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厚重底蕴及深邃内涵,是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传承使命。 本文通过实证调研,从认知现状、评价态度及原因三方面剖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传统音乐观,并为如何在普通高校进行传统音乐教育提供些许建议。

大学生 传统音乐 认知 普通高校审美教育

注:本文系2015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高校审美教育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课题编号2015lslktziwx-1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维系中华民族内在情感因素的精神纽带和思想基础,是中国人民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今天,整个社会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呼声愈来愈高,各高等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及开展相关活动也日渐丰富。中国传统音乐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音乐中的“母语”,对音乐母语的理解及掌握,是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传承使命。在呼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对传统音乐的认知情况如何呢?本文就此问题开展了实证调研,选取了大连地区6所高校的学生为调研对象①,共发放问卷615份,回收有效问卷600份。 以下将根据调研结果对大学生的传统音乐观进行剖析。

首先,我们对大学生掌握传统音乐知识的程度进行了考量。我们选择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10位著名音乐家,请参与测试的学生多项选择他们所知晓的音乐家名字,经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表1表明,有60%的学生知道伯牙,17%的学生知道李延年,10%的学生知道蔡琰……可以看到,大学生对这些音乐家的名字非常不熟悉。 其中,魏良辅是首批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代表作“昆曲”的始祖,是中国历史文化上非常重要的人物,竟然只有1.7%的学生知道他的名字。

我们又选择了中国传统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10首名曲,请参与测试的学生多项选择他们所知晓的乐曲名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10首乐曲中,只有5首的名称被半数以上的学生所知晓。为了进一步验证学生对这些名曲的了解程度,即从“音乐”的角度来考察学生听到这些乐曲是否知道它们是什么,我们将上述曲目打乱顺序,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乐曲录音,请学生听后再选择曲名。 结果是,除了《二泉映月》和《彩云追月》两首乐曲,分别有7.5%和5.8%的学生在听过录音后能够做出正确选择, 了解其余八首乐曲者寥寥无几——当代大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程度实在令人堪忧。

与大学生对传统音乐不甚了解的情况相对比的是,他们对传统音乐的态度及评价总体来说是正面的。

调查显示,只有5%的学生不喜欢传统音乐,77%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传统音乐,还有18%的学生表示对传统音乐没有感觉。

在回答“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态度”一题中,选择“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该有一定了解”的最多,占75%;“是非常宝贵的人文遗产,须深入学习”占23%;也就是说,对传统音乐持有正面态度的占总数的98%。“没必要学习和了解,已经过时了”只占2%。 说明,大学生都比较关心传统音乐的生存和发展情况,具有较强民族荣誉感与责任感。

为了了解在当前的社会音乐环境下,大学生对传统音乐所持的态度,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如果你有机会学习一件乐器,你会选择什么”一题。 乐器是音乐的载体,人们对某种乐器的亲睐与喜好,往往会影响他对该类音乐的判断与选择。该题给出了多种中西方乐器,这些乐器是中西方音乐中比较重要或目前被人较为熟知、社会上较为流行的乐器。 调查结果如下:

表3

上述的调查似乎反映了一种矛盾,绝大部分学生喜欢传统音乐(77%),并且认为应该了解传统音乐(98%),而却不愿意学习传统音乐(乐器)(64%)。 也就是说,大学生从主观上是认可传统音乐的,但如果客观上给他们提供更多选择,也就是说在目前的音乐环境下,他们就更倾向于非传统音乐,即西方音乐的学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有二。一是近代西方文化的广泛传播,往往让人先入为主地认为“西方化”更先进、更文明,这无形中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胡适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曾写道:“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不要怕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无论什么文化,凡可以使我们起死回生,返老还童的,都可以充分采用,都应该充分收受。 ”②胡适的这段话,代表了“五四”时期以及“五四”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一种态度,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在对待传统文化态度问题上仍然存在这样偏颇。二是历经一个多世纪的西方文化的输入,以西方音乐体制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培养的是“西方音乐的耳朵”,导致很多人的审美观发生改变,已经无法领略传统音乐的美,难以成为传统音乐的受众群体。

大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程度不高,那么,大学生有限的关于传统音乐的知识都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呢?为此,我们在调查问卷上设计了一道多项选择题:“你获得中国传统音乐知识的途径是什么?”

表4

有计划有目的的学校教育,本应成为传播传统音乐的主体,却并没有发挥主导作用,没有在学生的音乐学习中担当重要角色;学生通过兴趣班、亲人或朋友的传授、阅读以及各种媒体获得关于传统音乐的知识,均是自发式的行为,缺乏系统有序的引导。

接下来的调查结果,恰好证实了我们以上的推论。 在“你认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不甚了解的原因”一题中,选择最多的是“没有渠道获得相关知识”,占45%;其次是“传统音乐太深奥,搞不懂”,占37%;选择“传统音乐不好听,难以引发兴趣”的占18%;选择“已经是过时的东西,没必要学习和了解”的只占3%;还有12%的学生,表达了更加深入的看法,如:“被流行音乐熏陶过多, 无法静心欣赏传统音乐”、“生活中接触的多为外国乐曲,导致我们的音乐审美西化”、“从小到大的应试教育体系没培养出对传统音乐的兴趣”、“获得相关知识的渠道过窄且宣传工作不接地气,让大学生对传统音乐有误解”、“没太多机会接触传统音乐”等等。而以上原因,无论是“没有渠道获得相关知识”,还是“传统音乐太深奥”,或是“传统音乐不好听,难以引发兴趣”,以及其他诸种原因,都充分说明了学校教育中传统音乐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学生对传统音乐普遍忽视及无法成为受众的根源所在。

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及智慧结晶;音乐教育在传承文化、提高审美修养、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及功用;高校审美教育应让每名大学生都有机会学习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掌握音乐“母语”,能够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美,领悟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精神和内在神韵,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厚重底蕴及深邃内涵,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及自豪感。 由于历史及时代的原因,造成传统音乐教育缺失的局面。但多年来的关注及呼吁,传统音乐在教育大环境中的地位正在逐渐转变,如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确立中国传统音乐主体地位的理念基本达成了共识:以传统音乐教育为议题的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不断举行,对传统音乐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各音乐专业院校及综合(师范)大学音乐院系的硕士、博士授权单位均设置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相关专著及教材不断涌现,对传统音乐教育起到极大促进作用等等③,还有学者提出了“让中国传统音乐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主旋律’”④的展望及目标。 从教育部制定的《艺术课程标准》中也可看出国家层面对中小学阶段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视:2001年,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小学生应“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热爱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⑤。2011年《艺术课程标准》又明确提出:“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 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诗、歌、舞、画为一体的‘乐教’传统,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⑥。 但是,在大学教育阶段,高校审美教育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关注程度明显不够,缺少相关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安排。 而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习得与传承,是高校培养具有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文化视野的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精神构建的现实要求,还是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更好获得学理价值的时代要求。由此,本文对普通高校审美教育提供以下建议:

首先,高校要开设传统音乐相关课程,如《中国古典音乐鉴赏》、《中国民族音乐》等,没有条件的学校,至少要在《音乐鉴赏》、《大学音乐》等课程中安排传统音乐的教学内容,且要占有较高比例。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很多任教于高校的音乐教师,本身就对传统音乐有相当的距离感,所具有的相关知识及教学能力也极其有限,即使开设这样的课程,其效果也不能保证;还有些教师为了保证选课人数,迎合学生喜好,更愿意开设一些较为流行的、学生感兴趣的课程。 因此,改变大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现状,教师要从我做起。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在课程中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如安排一些教唱民歌或名曲主题的环节,给课堂增加一些感性教学,使感性教学与理论讲授结合,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将教学与艺术活动相结合。 结合的方式可以有多种: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如学校团委),定期聘请传统音乐艺术家或艺术团体进行讲座、举行音乐会等;结合校园艺术节、音乐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将艺术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鼓励学生观摩当地音乐家协会、歌舞团、民族乐团、京剧院等机构部门组织的活动,从而深化课堂教学,等等。

总之,面向全体大学生做好传承与弘扬传统音乐文化艺术,培养学生具有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亟需在高校审美教育中得到重视。

注释:

① 六所高校为: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医科大学。

② 选自《胡适文选》,长安出版社,2014年

③ 见《音乐艺术院校传统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思考》,樊祖荫,音乐探索,2013.3

④ 见《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周景春,集美大学学报,2014.4

⑤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⑥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胡适文选[M].长安出版社,2014.

[2]樊祖荫.音乐艺术院校传统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音乐探索,2013(3).

[3]周景春.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J].集美大学学报,2014(4).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传统音乐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音乐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