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南湖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2015-11-02张秀娟
张秀娟
滁州市南湖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张秀娟
滨水区域,是一座城市中的重要窗口,展现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 在进行滨水区域景观设计时,思考如何同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地理环境相融合,可以说是整个滨水景观设计的前提。 而同时,作为景观设计本身,设计怎样才能满足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也是关键之所在。鉴于此笔者提出了“近水风情——滁州市南湖滨水景观的设计”方案力求打造一个极具文化性、人文性、审美性的滨水景观地带,体现滁州市文化特色。
滨水 景观设计 生态设计 古亭文化
引言
滨水景观区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精神的归属地,因此也就成为最受人欢迎的地方和空间之一。滨水又是风景的血脉,作为城市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水体,除了能够改善城市地理环境提供多种使用功能外,也有很强的时代性,滨水景观设计成为功能与时代共存的人性化空间的象征,是一个城市中景色最优美、最能反映城市特色的地方。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一系列因素都给滨水区域景观带来了负面影响。人类为了提高自身生活质量,所进行的各项活动而导致的自然等方面的破坏也日益严重,尤其是在当今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我们生活的城市已变得千疮百孔,自然怡人的景观效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解决滨水景观中的危机与病症,满足修复、补充景观缺陷,所以提出了“近水风情——滁州市南湖滨水景观设计”这一课题,利用现代滨水景观设计的手法,进一步对滁州市南湖滨水景观展开设计。
一、景观带现状分析
1.滨水景观带现状分析:
滁州市南湖公园总面积15.5公顷, 是古滁州环城河水系的一部分,水域面积8.54公顷,位于老城区,是我市较早的一座综合性公园。
通过对南湖滨水景观地带的分析,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滨水景观设计和相关知识的联系。优秀的滨水景观设计能带动城市的发展,对南湖进行再设计,使南湖景观带更统一、更和谐、更美丽,同时也为滁州市增添一份更倩丽的风景线。(见图1)
2.滨水景观局部分析:
南湖滨水区的长期不合理利用,对其景观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休闲的空间消失在这繁忙的城市之中,绿色植被失去了往日的色彩而变得枯萎,为了还人们一个绿色空间,这正是滨水区景观改造的大好时机。随着人居环境时代的到来,为充实与更新城市面貌,滨水区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重新成为今日城市设计的重点。
图1 卫星图
图2 场地实景
对南湖滨水景观带的植物进行再设计,目的在于掩盖暴露在外的地皮,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又防止了水土流失。 本设计中,主要对南湖滨水景观区的现有植被、道路坐椅、局部亲水区等进行了设计,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增、补,使其变得更加富有新鲜感,富有生机。(见图2)
通过对滨水景观中的小品摆设分析,更是体现了有趣的特性空间,坚持滨水区域建设和滨水功能建设同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城市,为居民提供一个休息、娱乐为一体的滨水景观带。本设计遵循了生态设计的原则,注重城市滨水区空间的整体性,合理利用滨水区有待改观的土地类型,注重结合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提高滨水区文化内涵,延续城市特色景观风貌,从而营造出良好而具有特点的滨水区生态环境。
图3 场地平面和节点
图4 场地生态绿植空间生成
图5 独立观景亭
图6 绿植环绕观景亭
二、设计定位和创新点
1.设计定位:
城市滨水绿地在城市中重要的生态功能要求,主要是通过植物来完成的,这就决定了对城市滨水空间的再设计。 必须按照景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用植物来围合空间,即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空间;用乡土树种来做本设计中的主体植物,乡土树种搭配其它外来树种,形成植物群落,从而创造自然生趣的滨水景观带。滨水景观设计应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前提,促进自然界生态的不断循环,打造绿色城市,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来作为滨水绿地再设计的主要内容,并加以呈现。
2.设计创新点:
总体设计中充分考虑和利用了宽阔的湖面,强调了滨水空间的设置。沿湖紧邻水岸布置亲水步道,并在重要节点设置亲水广场,使岸上、水上景观相互融合,彼此衬托。让游人最大程度地亲近水、感受水。丰富的水岸变化为本地景观添彩加色,是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再造,使湖畔游线更加妙趣横生。
南湖滨水公园的地理环境优越,景观类型单一,主要以树、草、土、石等自然物体景观为主。传统的景观设计一般是以满足人们在同一空间内的交流为前提,以社会文化性为背景的前提下而进行的设计,所以缺乏艺术性,满足的是当代人的心理需求。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进步,设计更加需要强调新颖。而现代的设计理念与传统设计理念相比而言,设计更多地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界的不断循环,以此来维持生态平衡,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健康之生态,同时也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对于后者,传统的景观设计基本上是很难达到的,生态滨水景观设计是应补充这项空白而出现的。
三、节点分析与观景亭设计
1.景观节点分析
对南湖滨水景观设计,总体而言是一个按照本地域文化特色及背景来进行设计的。本设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创新的同时又不失原则性。 其一,对南湖滨水的补充设计,把这个节点补充进来,使其更加完善、更加和谐。“亭”元素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把补充进来;亲水平台设计也是其中的一大特色。对小广场的生态绿植空间生成设计,增加了植被覆盖率,使小广场更加具有生气,以供人们观赏和休憩等。(见图3、图4)
2.观景亭设计
在江南一带,如果一个公园没有了观景亭的建造,那么这个公园就会缺少生气,所以观景亭是不可或缺的景观构架。 目前,观景亭虽然很少单独被设计领域的学者、专家们所研究,但在一些重要的观景点及观光旅途中却成为了人们停留的“驿站”。 其中在中等规模或者规模较小的园林中,亭子的作用更为重要,有些亭子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群组式”的,这恰恰成了景观设计观景点上的基本元素。南湖滨水观景亭设计绿植环绕观景亭为主要方案。独立观景亭(见图5)这种风格虽然很能突出当地亭文化特色,但是周边环境太过简单,像是做的一种模型。 让人感觉非常生硬,与周边环境也很不协调。而绿植环绕观景亭在建造亭子的同时,周围植物的搭配让景观亭显得富有生气,更美丽。(见图6)
亭子在景观设计中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建筑形式。无论是在传统的古典园林中,还是在现代新建的公园及风景区、游览区,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亭子。 有的建造在山岗的上面,有的依附在滨水区域;还有的漂浮在水池的中央。 以玲珑美丽、丰富多彩的形象与景点中的宋式建筑、山水、绿化等相结合,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而在现代的景观设计当中,仿木亭子基本上是最常见的,成了为满足人们赏景与点景的要求而通常选用的一种新型建筑。
图7 凸显古亭文化特色
四、凸显滁州古亭文化特色
1.古亭文化
古亭文化是整个滁州市的地域性文化,在其文化的影响下使配套的市政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滨水景观设计规划也日臻完善。现代的城市滨水景观中,一方面古亭是为创建美丽的空间而设计的,在保护原生态自然景观的同时,将如何营造人文景观,如何注入景观元素来凸显滁州古亭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作为古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为南湖注入较多古今结合的具有滁州特色的元素——亭。除了打造古城宋城之外,极力创建“中国古亭文化名城”的滁州,古亭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
2.效果呈现
为了使滁州观景亭现代化,本方案设计出了不同层式的观景亭,有单层式,有高台阶式和双层式的,建立一个滁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共生的景观公园。 目前南湖共建了8座亭,是滁州市亭子最多的一个公园。这8座亭子中有当地风格的茅草亭、宋式的五角重檐亭、半圆亭、正方亭等,从而显示出一个高水准的卓越的设计美学和生态性能。其中有小部分观景亭在人流量较稀疏地带尚未使用,尚未使用的原因来自不同的因素,有的破坏了周边环境的和谐之美,有的脱离了滨水地带而孤立存在。最有特色最到位的就是工匠们别出心裁的设计,使亭的构造全部用木榫相连,不用一根钉子,这也给我带来了绘图上的难度,亭子的存在虽然给南湖带来了不少生气,但仍需对其进行补充设计。
结语
本项目设计中,主要对南湖滨水景观区的现有广场、道路、景观亭、局部亲水区域等进行了设计,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增、补,通过可持续的实践设计拓宽景观设计在恢复生态环境中的内涵,更进一层来说,凸显滁州古亭文化特色。 对场地的定位和对生态关系的表述上是把每个景观小品自然地搭建到大环境中来,从而使景观小品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加强了共存、共生的概念也显示了概念的严谨性。通过分析不难看出,滨水景观周围的人流量有限,大多数景观小品满足了居民区人们的一系列活动。 因此,在场地布局设计上就注重分析这些因素,立足实际,创造出不同需求的多样化景观场地,真正达到综合服务的目的。
[1]周建东等.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J].城市规划,2007.
[2]成海.浅谈中国园林中的亭[J].法制与社会,2008.
[3]陈红等.对滨水城市空间设计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