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洪绶《隐居十六观》图册诗词题跋研究

2015-11-02王婧

艺术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陈洪绶湖山图册

王婧

陈洪绶《隐居十六观》图册诗词题跋研究

王婧

明代画家陈洪绶的《隐居十六观》图册共计20页,前四页为陈洪绶自标画目、题画诗词及题跋,后十六页为十六幅表现文人隐居生活的白描人物画。其中图册前四页共有画家自标画目十列、七言绝句两首、五言绝句一首、词一阕、题跋五句。 这些诗词题跋透显出陈洪绶对隐逸生活的不舍与眷恋以及一心向佛又懊悔今生希冀来世的消极修佛态度。

陈洪绶 隐居十六观 诗词 题跋

明代画家陈洪绶的《隐居十六观》图册作于1651年,是陈洪绶逝世前一年的作品。 图册为纸本,共计20页,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册前四页为陈洪绶自标画目、题画诗词和题跋,后16页各为一幅描绘文人隐居生活的白描淡着色画。16幅图各有用典,当中援引了庄子、刘辰翁、苏轼、陶渊明、班孟、宗炳、孙楚、魏野、李白、鱼玄机等人的诗文事迹。①

一、《隐居十六观》图册诗词题跋概况

《隐居十六观》图册第一页为作者题识。本页书法共十列,大标题“隐居十六观”五字书于本页首列位置,所用字体清楚醒目。 册页内16幅画目之名称依照次序两两一组排成八列整齐的书于大标题之后,各列之间的间距约略相等。 此16画目清晰的标示出图册后16页中各幅作品的小标题,依次为:访庄、酿桃、浇书、醒石、喷墨、味象、漱句、杖菊、澣砚、寒沽、问月、谱泉、 囊幽、孤往、缥香、品梵。 最后一列为作者的题记:枫谿洪绶标记。(见图一)

图册第二、三、四页为作者的题画诗词,共有七言绝句两首,五言绝句一首,词一阕。(见图二)

题画诗词:

七言绝句其一:

老莲无一可移情,

越水吴山染不轻。

来世不知何处去,

佛天肯许再来生。

七言绝句其二:

贫儿劣得买秋光,

一片肝猪酌草堂。

着意欲忘离乱事,

重阳不见报重阳。

五言绝句:

劈阮秋谿月,

吾生自可为。

难将一生事,

料理水之湄。

图一

词:

山水缘,猶未断,

朝暮定香桥畔。君去蚤来时,

看得芙蓉一半。

青盻,青盻,

乞与老莲作伴。

跋:

辛卯八月十五夜,

烂醉西子湖,

时吴香扶磨墨、卞云裳吮管授余。

乐为朗翁书赠。

洪绶。

末幅《品梵》款云:

洪绶画赠石天先生,时辛卯中秋。 (见图三)

二、《隐居十六观》图册诗词题跋解读

第一首七言绝句,“老莲无一可移情,越水吴山染不轻。 来世不知何处去,佛天肯许再来生。 ”其中的“移”指的是变易,改变。“情”为志向,意志,又指主观愿望。“染”是牵连。“轻”是分量不大,与“重”相对。“老莲”是陈洪绶之号。“无一可移情”表明一心向佛,没有任何外物可使自己改变志向、变易情志。“移情”一词的使 用, 古已有 之。 《乐府解 题曰 水仙操》:“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至于精神寂寞情之专一尚未能也。 成连云:‘吾师方子春今在东海中,能移人情。 ’”②《四六法海》:“六辅殊风,五方异俗,公不谋声训,而楚夏移情。 ”③“越水吴山”泛指画家晚年所居住地方的人、物。 所谓的“染不轻”即指老莲本人与此地人、事、物牵连众多,对之前的隐居生活有着深深的眷恋。“来世不知何处去”是设问,即将往生何处? 于六道轮回之苦,陈不敢奢望今生即得解脱,而是忐忑的认定自己修为不够,没有可能在今生证得菩萨果或是佛果,甚至于不够自信在来生仍得以于六道之中继续转世为人。此句或亦有醒悟到没有足够珍惜可为人的此世之意,即没有在此世破迷执,待醒悟时,时间怕已是不够了。“佛天肯许再来生”即并未奢望能够在今生即可修得如意的果报,希望可以在来世继续完成。《宝纶堂集》里经常有类似“来世完忠孝,今生守道心”以及“岂望今生会,将图来世便”之句,这些语句都表明了老莲的消极修佛态度,即对今生不敢抱太多希望,而将之寄托于来世,希望可以重新再来,有祈求、忏悔之意。

图二

第二首七言绝句,“贫儿劣得买秋光,一片肝猪酌草堂;着意欲忘离乱事,重阳不见报重阳。 ”其中的“劣”为调皮、淘气。也指弄坏,搞错。“得”是助词,用于动词后面,表示可能、能够。“买”是招惹,引起。 博取,追逐。“酌”为斟酒劝饮。“着意”是集中注意力,用心。“贫儿劣得买秋光”可能指怀念自己儿时并未好好珍惜秋天的美好。“一片肝猪酌草堂”一句比较难解,疑似在草堂之中斟酒自饮佐以肝猪下酒。“着意欲忘离乱事”指用心去忘记甲申之变带来的亡国之痛及自己身为明遗民而未能殉节的尴尬处境。“着意”一 词古已有之 ,《楚 辞·九辩》:“罔流涕以 聊虑兮, 惟著意而得之。 ”④朱 熹 集 注 :“著 意 , 犹 言 著 乎 心 , 言 存 于 心 而 不 释也。”⑤另,关于“离乱事”,朱彝尊另有记载,朱谓陈往往“醉后语及身世离乱,辄恸哭不已。”⑥“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又称“老人节”,也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一样皆是家族倾室而出,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陈洪绶在此节日应该与家人一起登高“避灾”,或是插茱萸、赏菊花。 但“不见报重阳”即在此时已经没有心情或没有合适的条件再一起欢度佳节。

第三首为五言绝句,“劈阮秋谿月, 吾生自可为。 难将一生事,料理水之湄。 ”“劈”是用指甲或拨片弹。“阮”是拨弦乐器“阮咸”的简称,是古琵琶的一种,四弦有柱,形似月琴。 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谿”同“溪”。“料理”是处理,办理。“湄”指岸边,水与草交接的地方。“劈阮秋谿月,吾生自可为”指在秋天的溪边月下拨弹阮琴,是我可以做到的。“难将一生事,料理水之湄”指却不能够将这一生的种种困惑、烦扰之事在这水畔完全的放下。此处说明陈洪绶对今生的种种选择仍是耿耿于怀,难以释然。

图三

第四首为词一阕,“山水缘,猶未断,朝暮定香桥畔。 君去蚤来时,看得芙蓉一半。 青盻,青盻,乞与老莲作伴。 ”“缘”是牵连。“猶”同犹,是尚,仍然,还。“朝暮”是从早到晚,无时无刻。“定香桥”是杭州西湖从苏堤进花港观鱼东大门的桥,建于南宋。“畔”是边。“蚤”同“早”。“芙蓉”是荷花的别名。“青”指黑色。“盻”是美目貌。“山水缘,犹未断”。“山水”指西湖山水,即作者仍然眷恋西湖风致。 这是从下句来推断,这个“缘”也可能不只是作者与西湖定香桥的缘,亦有可能还包括之前在山水之间隐居生活之缘未断,陈仍向往那样的生活方式。“朝暮定香桥畔”即从早到晚在定香桥边饮酒、作画、作诗、会友。 陈洪绶从诸暨、从绍兴或从北京到杭州时,经常住在定香桥一带,确切的说法应该是住在定香桥畔的定香寺内。朱彝尊《陈洪绶传》记载陈“尝留杭州,其友召之饮,期于西湖上。 ”⑦《清史列传本传》:“尝与友期饮西湖。”⑧周亮工《赖古堂集》:“庚寅北上,与此君晤于湖上,其坚不落笔如昔。 明年,予复入闽,再晤于定香桥。”⑨在定香桥畔,陈洪绶创作了大量绘画作品,据现有资料,陈洪绶明确写明作于定香桥畔的作品有:崇祯十二年(1639)十二月为马权奇书《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序》并作插图六幅;顺治三年(1646)五月十五日画花鸟屏;五年画《松石图》立轴;六年作《弄乐仕女图》轴、《听琴图》轴;七年至八年之间为周亮工作《陶渊明归去来辞图卷》、《高士雅筵图卷》等大小横直42幅。 陈在此地亦写下大量诗词,从他一些词作中便可窥见其对西湖的眷恋。 如《一剪梅·有怀西湖》“仙宫无过是湖山,人在湖山,花在湖山。 泥人酤酒住湖山。 画幅湖山,赋幅湖山。 路逢风雪阻湖山,不见湖山,却见湖山。 无多性命赠湖山。 爱个湖山,恨个湖山。”⑩另有“我撇西湖佳致,归理东林旧事。”(《昭君怨·寄王紫眉》)⑪及“湖上恋多年”(《南乡子》)⑫等。“君去早来时”一句的“君”应该是指沈颢。 因为此图册乃陈赠予沈颢之作。“看得芙蓉一半”亦有深意。晚明文化流行“半”字,如龚贤别号“半千”、“半亩”、“半山野”;陈恭尹号“半峰”;吕潜号“半隐”;王心一“半禅野叟”等等。 明朝灭亡后未殉节而活下来的人,始终眷恋心目中存在的半壁江山,故此多用“半”字来表达心中的痛惜懊悔之意。“青盻,青盻,乞与老莲作伴”。 “青盻” 亦作“青盼”, 犹青眼。指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青眼”也借指知心朋友。唐代权德舆《送卢评事婺 州省 觐》 诗 : “客愁青 眼别 , 家喜 玉人 归。”⑬宋代司马光《同张圣民过杨之美听琵琶女奴弹啄木曲观诸公所赠歌明日投此为 谢》 诗: “呼儿 取次具 杯盘 ,青眼 相逢 喜无极 。”⑭另“青盻”一词也常用于古诗文,唐代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音问难屡通,何由觌青盼。 ”⑮陈此处的“青盻”代指他的好友沈颢,显示了陈对好友之重视,且有希望他可以留下来与自己作伴之意。

题画诗词之后有陈题赠好友沈颢之题跋:“辛卯八月十五夜,烂醉西子湖,时吴香扶磨墨,卞云裳吮管授余,乐为朗翁书赠。 洪绶。 ”。“辛卯”是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28年称“辛卯年”。 前一位是庚寅,后一位是壬辰。 此处指公元1651年,即顺治八年。“西子湖”即杭州西湖。“时”指现在或过去的某一个时候。 犹言“今时”、“当时”、“那时”。“吴香扶”是江淮名妓。“卞云裳”即卞玉京,字云裳,又称赛赛,后来自号“玉京道人”,于是有了“卞玉京”这个习称。 她是名列“金陵八艳”的名妓,亦善画,陈曾为她画的兰花题词:“一枝婀娜,香气满纸,望而知为此人之笔也。”⑯“吮”字本意是用口含吸、舐,而吮墨、吮笔等词语用于文人创作,意指用笔蘸墨,为文作画。“管”指“毛笔”,王微《叙画》中即有“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之句。“吮管”解释为“舔笔”,为中国书画家的常用语,意即毛笔蘸墨后,在砚台边刮掉多余的墨,并且使毛笔笔锋聚拢。“授”是给予,付与。“乐”是乐于,安于,对某事甘心情愿。“朗翁”即沈颢,一作灏,字朗倩,号石天,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沈颢为人豪放好奇,工诗文,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能。 山水近沈周且深于画理,著有《画麈》及《枕瓢》、《焚砚》诸集。与陈洪绶交好。因此,此处题跋意谓,顺治八年中秋夜,老莲烂醉于西湖,(西湖是陈晚年常游之处,据其通家侄罗坤记载,陈于甲申之后,常常“放情于云门、薄坞及西湖三竺之间。 ”⑰)当 时吴 香扶磨 墨,卞 云裳以 笔蘸 墨并刮 掉多 余的墨将笔给我,为好友沈颢作此图册并题诗赠予。

三、小结

《隐居十六观》图册的诗词题跋处处透显出陈洪绶对隐逸生活的不舍与眷恋以及一心向佛又懊悔今生希冀来世的消极修佛态度。陈历经甲申之变,这种因家国的巨大变故所致的亡国之痛以及身为明遗民而未能殉节的尴尬处境使得他对今生的选择耿耿于怀,难以释然。 纵观他的一生,既接受了三教思想,又时时徘徊其间犹豫不定。他早年受儒家的忠君报国思想影响至深,明亡后始终在“守节”与“苟且偷生”之间痛苦徘徊。 而他没有效仿师友为国殉节的一个重要理由便是:有陶渊明的故事在,可以效仿陶的经历。陶没有为晋室殉节,但仍受到后世的认可和崇敬。于是,陈在明亡后首先想到的便是效仿陶,去过归隐的生活。 陶从隐居生活中找到了慰藉,保持了独立傲然的本我。陈亦从隐居中缓解了心灵的苦痛,以至于在经历一世沧桑与痛苦挣扎后终暂享平静,暂得“无一可移情”之平和安乐之境。 于是便有了难将一生事料理的感叹和希望来生可以好好重来的希冀以及既“无一可移情”又与山水“染不轻”的矛盾。

注释:

①关于十六画目之详细解读,可参看笔者《陈洪绶〈隐居十六观〉图册之 "十六隐 "探源》一文,《美术界》2015年第5期。 此文不再赘述。

②《太平御览》,[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赖编纂。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子部,类书类,太平御览,卷五百七十八。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898本,第369页。

③《四六法海》,[明]王志坚编选。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集部,总集类,四六法海,卷九。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1394本,第627页。

④ ⑤《楚 辞 集 注》,[宋 ]朱 熹 撰 , 文 渊 阁 四 库 全 书 本 ,集 部 , 楚 辞 类 , 楚 辞 集注,卷六。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1062本,第360页。

⑥⑦《陈洪绶传》,[清]朱彝尊撰,《陈洪 绶集》吴 敢点 校,浙 江:浙 江古籍 出版社,1994,第592页。

⑧《清史列传本传》,《陈洪绶集》吴敢点校,浙江:浙江古 籍出 版社 ,1994,第594页。

⑨《赖古 堂 集》卷 二 十 二 , 周 亮 工 撰 ,《陈 洪 绶 集》吴 敢 点 校 , 浙 江 : 浙 江 古籍出版社,1994,第608页。

⑩⑪⑫《陈洪绶集》吴敢点校,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第365页。

⑬《权文 公集》,[唐 ]权 德 舆 撰 ,文 渊 阁 四 库 全 书 本 ,集 部 ,别 集 类 , 汉 至 五代,权文公集,卷五。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1072本,第827页。

⑭《传家 集》, [宋]司 马 光 撰 , 文 渊 阁 四 库 全 书 本 , 集 部 ,别 集 类 , 北 宋 建 隆至靖康,传家集,卷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1094本,第12页。

⑮《全唐 诗》, [清]康 熙 四 十 二 年 御定, 文 渊 阁 四 库 全 书 本 , 集 部 , 总 集 类 ,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三十九。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1426本,第306页。

⑯《题 卞云装画兰》, 陈 洪 绶 ,《陈 洪 绶 集》吴 敢 点 校 ,浙江 : 浙 江 古 籍 出 版社,1994,第555页。

⑰《陈章侯先生诗文遗集序》罗 坤,《陈 洪绶集》吴敢 点校 ,浙江 :浙江古 籍出版社,1994,第581页。

[1]黄涌泉撰.陈洪绶年谱[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

[2]陈洪绶.隐居十六观册页[Z].四川:四川美术出版社,1998.

[3]吴敢辑校.陈洪绶集[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

[4]翁万戈.陈洪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5]陈传席撰.明末怪杰——陈洪绶的生涯及艺术[M].浙江:浙江人民美术版社,1992.

[6]朵云第六十八集——陈洪绶研究[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7]【日】古原宏伸撰,陈洪绶试论[M].美术史杂志,1966(62,63).

[8]赵园撰.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付阳华撰.明遗民画家研究.[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10]陈传席撰.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11]成怡夏.从晚明城市文化看陈洪绶画中的隐逸人物——以《隐居十六观图》为中心.[D]新竹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7.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猜你喜欢

陈洪绶湖山图册
清·八大山人《湖山泛舟图》
南宋 佚名 盥手观花图册
明 陈洪绶 仕女图轴
高古奇骇
——陈洪绶书画作品展
陈洪绶绘画的“四美”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图册》正式出版
《日本级进模排样图册》简介
湖山融沧海 一揽天下奇
湖山真意
湖山融沧海一揽天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