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ABP在ACS早期诊断和病变程度预测中的价值
2015-11-02高艳艳吴晓玉
高艳艳 吴晓玉
H-FABP在ACS早期诊断和病变程度预测中的价值
高艳艳吴晓玉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和病变程度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CARDIAC READER分析仪检测114例ACS患者在胸痛发作3、6、12h时血清H-FABP、肌钙蛋白I(cTnI)表达水平。比较H-FABP、cTnI检测灵敏度,并分析血清H-FABP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H-FABP在胸痛发作3h和6h时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cTnI(P<0.05),而胸痛发作12h检测灵敏度明显低于cTnI(P<0.05);随病变支数逐渐增加和病变程度明显加重,血清H-FABP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 H-FABP在ACS早期诊断和病变程度预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肌钙蛋白I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种心脏急性缺血性综合征,主要因冠状动脉内不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出现异常破裂或糜烂形成血栓所致[1]。ACS患者起病迅速、病情严重,临床需尽快予以确诊,既往多选择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作为诊断ACS的实验室指标,但检测敏感性仍不够理想[2]。研究发现[3],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相对较高,且检测时间窗也明显早于其他实验室标志物。本文探讨H-FABP在ACS早期诊断和病变程度预测中的价值。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5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ACS患者114例,诊断均符合ACS的相关诊断标准[4],排除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及血液、免疫系统疾病;妊娠期妇女、严重感染性疾病者。其中男70例,女44例;平均年龄为(62.2±7.4)岁。发病时间均<30min。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项目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所有患者病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予以确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标准[5]:轻度:狭窄程度50%~70%;中度:狭窄程度71%~90%;重度:狭窄程度>90%。
1.3标本采集及检测 所有患者均在胸痛发作3、6、12h时抽取肘部5ml静脉血液,2500r/min离心10min,吸取上清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配套试剂盒购自北京乐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检测血清H-FABP表达水平,正常范围0~7μg/L;采用CARDIAC READER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血清cTnI表达水平,正常值<0.1ng/ml。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两组诊断灵敏度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时间点H-FABP、cTnI检测灵敏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点H-FABP、cTnI检测灵敏度比较
2.2血清H-FABP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变支数的关系 见表2。
表2 血清H-FABP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支数的关系[μg/L]
3 讨论
快速确诊是治疗ACS的关键,迅速疏通发生梗死的血管可有效恢复血管内的血流量,从而挽救濒死的心肌组织。但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实验室诊断指标cTnI和CK-MB,均在患者胸痛发作后6~8h才明显升高,确诊ACS的时间不够快速[6]。其中cTnI是反映心肌组织损伤严重程度的实验室指标,但相关研究[2]认为,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表达水平升高外,急、慢性心力衰竭、肺栓塞和肾病等疾病均可导致cTnI大量合成和释放,故临床上需要寻找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的实验室指标。
H-FABP是心肌细胞胞浆中含量最为丰富的蛋白质,当心肌细胞由于严重缺血、缺氧等因素所致不可逆性损伤时,可迅速释放大量H-FABP至血液循环系统中。研究发现心肌组织受到严重损伤后90min,血清H-FABP表达水平即开始升高,6h可达到峰值,24h恢复至正常范围内[7]。因此其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价值和灵敏度最高的实验室指标[8,9]。但目前采用H-FABP早期诊断ACS和判断预后情况的相关研究较少,国外相关研究证实[10,11],其在胸痛发作<6h可准确诊断ACS并判断患者病情的发展程度,比CK-MB、cTnI等传统实验室指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国内相关研究也发现[12],ACS患者胸痛发作<12h检测血清H-FABP表达水平,经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病变严重程度后,发现血清H-FABP表达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因此根据血清H-FABP表达水平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本资料结果显示,H-FABP在胸痛发作3h和6h时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cTnI,而胸痛发作12h检测灵敏度明显低于cTnI;随病变支数逐渐增加和病变程度明显加重,血清H-FABP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由此可知,H-FABP在ACS早期诊断和病变程度预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陈可,王春明,刘海波,等.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3065~3066.
2刘亚巍,衣志勇,王伟夫,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3,15(3):286~289.
3孙猛,柳克晔,刘福林,等.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敏感性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28(1):28~31.
4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6~299.
5Charpentie S, Ducass L, Cournot M, et al. Clinical assessment of ischemiamodified albumin and 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the emergency departrnent.Acad Emerg Med,2010,17(1):27~35.
6于洋,马骏,彭辉,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中的意义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3,16(9B):3045~3047.
7吴长明,陈群,沈丽丽,等.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辅助诊断的临床意义.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41~42.
8王丹丹.H-FAB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山东医药,2008, 48(27):14.
9孙金芳,刘树业,杜卫杰,等.IMA、H-FABP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9):1948~1950.
10Muratorak MD, Ustundag M,Kale E, et al. The role of 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troponin I and creatine kinase-MB isoform. Am J Emerg Med,2010,28(3):891~896.
11Figiel L, Wraga M, Bednarkiewicz Z, et al. Direct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point-of-care tests detecting t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or glycogen phosphorylaseisoenzyme BB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with persistent ST-segment elevation. Kardiol Pol,2011,69(1):1~6.
12高大胜,包宗明,马宾,等.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7,17(23):2642~2643.
318020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