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跆拳道课中静力性练习对发展身体素质的作用①
——对柔韧、耐力、力量的作用

2015-11-02万业康康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2期
关键词:静力柔韧性跆拳道

万业康 康军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论跆拳道课中静力性练习对发展身体素质的作用①
——对柔韧、耐力、力量的作用

万业康 康军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为了使学生从跆拳道中得到身体素质的提高,提升学习效率。针对这一特征,该文从静力性练习对学生柔韧、耐力、力量3个方面提出了静力性练习在跆拳道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静力性练习法进行探究与分析。得出了静力性练习对发展柔韧、耐力和力量的效果较好,达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练习的质量,完成训练任务。

跆拳道 静力性练习 力量 柔韧 耐力

在国内很多运用静力性练习增加学生的柔韧素质以及在健身房中为了增加肌肉的线条而在跆拳道中的运用很少。最重视静力训练的是中国、日本传统的练习者们。跆拳道是对力量、耐力、柔韧等基本素质要求极高的格斗项目,所以对练习者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该文将针对静力性练习对学习跆拳道的学生的柔韧、耐力、力量的影响和作用,对该方法进行合理的开发及利用到课堂中。使学生们全面协调的发展,静力性练习在跆拳道中的运用可以产生更加明显的效果,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许多的健身房运用静力性练习法塑造形体。有了强壮的身体便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静力性练习在跆拳道课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吉林体育学院2012级跆拳道专项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样本数量为24人。年龄20~24岁,训练年限1~2年。对研究对象进行静力性练习,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调查、分析动作、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吉林体育学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及相关书籍查阅了有关于训练课中静力性练习的有关资料7篇。

1.2.2问卷调查法

对吉林体育学院2012级跆拳道专项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4份,回收24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

1.2.3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4周的静力性练习,收集学生身体素质变化的数据,进行研究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在跆拳道课中静力性练习对柔韧素质的作用

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以及关节韧带、肌腱、肌肉、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即关节和关节系统的活动范围。利用静力性练习对学生进行训练4周前后横叉测量数据的对比。每次课的热身部分进行横叉的支撑训练,支撑时间为20~30 s,练习两组,持续4周练习。横叉测得的数据如下所述。

从表1可以看出训练前学生的柔韧素质较差,0~10 cm的学生仅占研究对象8.3%,10~15 cm的占多数,所以发展的学生柔韧素质是有潜质的,需要用练习来开发,以取得专项柔韧的要求。初学者,由于柔韧性素质较差,最好方法是通过对柔韧性的静力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柔韧素质。其方法是使训练的部位缓慢地被拉伸到酸、胀、痛或稍过一点的位置后,停留10 s左右,反复练习。

表1 静力性练习前的横叉的数据一览表 (N=24)

由表2可以看出,受试者在经过4周练习后,进行第二次测试,0~10 cm的人数由2人增加到了9人,占总人数的37.5%。横叉与地面距离20 cm以上的学生通过静力性训练达到0人,可见静力性练习对柔韧性素质的提升是有作用的。通过4周前后的数据对比得出,进行跆拳道主项训练时应该利用静力性练习发展学生的柔韧素质,柔韧性差的学生,关节活动的能力范围就小,会限制身体力量、速度和协调能力的发挥。导致动作吃力和错误动作的出现,柔韧性好的学生,不但可以扩大进攻的距离和范围也有利于跆拳道技术水平的发挥,并能减少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所以在跆拳道课中采用静力性加强柔韧素质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表2 静力性练习后的横叉数据一览表 (N=24)

2.2在跆拳道课中静力性练习对耐力素质的作用

在静力性练习时,学生的呼吸调整,促进心肺功能的练习。静力性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的耐力,分别对第一周训练前和第四周训练后的耐力进行测定,耐力的评定方式用1000 m跑,表3是静力训练前后测得数据的对比。

表3 1000 m跑成绩一览表 (N=24)

从表3中可见,静力性练习前1000 m运动成绩在2.5~3 min范3结论与建议

围内的学生只有3人,占研究对象的12.5%。静力性练习后1000 m运动成绩在2.5~3 min范围内的学生达到5人,占研究对象的20.8%。可见静力性练习能提高学生的耐力,1000 m跑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静力性练习是一种身体练习的方法,可以对身体的各个部分都能起到锻炼的价值。而在动力性耐力训练中,每次训练都需要较高的启动力量,而在整个做功过程中的平均力量低于这一数值。因此,在接近力竭的时候,启动力量就变成瓶颈。静力性训练则有效避开了这一瓶颈。学生在进行静力性练习时,要注意练习的时间和负荷的强度。静力性练习时也是用时间作为评价的标准,静力性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训练5~10 min即可。

3.1结论

(1)随着体育科技的进步人民对力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合理科学的安排静力性练习可以强化学生的力量、柔韧、耐力的能力。

(2)促进学生练习的兴趣,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健康体质,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所以在课程中安排静力性练习是很有必要的。

(3)静力性练习对发展力量、柔韧和耐力的效果较好,所以在静力性训练中要与动力性练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与专项技术要求一致。

3.2建议

(1)依据跆拳道以腿为主的特点,在进行静力性练习时要有选择性的多以下肢关节为主,增加小肌群的训练。全面有选择地确定动作的作用点。

(2)极限负荷或者接近极限负荷的练习之前,必须要先进行深呼吸,当肌肉持续收紧时憋气,或进行中等程度的呼吸,以免憋气时间过长,造成脑贫血、休克等负作用。

(3)“功能性”的力量训练实际上是肌肉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相结合的一种练习形式。动作开始时先让肌肉进行快速或爆发性的等张收缩,然后固定不动,转入持续数秒的等长收缩。

[1]曹士心.静力性练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长廊,2011(7):17-18.

[2]李芳,郑丽敏.健美操专项柔韧素质训练方法实验比较研究[J].武汉体院学报,2011(9):54.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2010:201-202.

[4]丛林,朱静文.静力练习在田径中的应用[J].田径,2012(9):55.

[5]毕胜彪.论静力性练习力量训练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1(4):163.

[6]王培亮.浅析力量训练的运动负荷控制[J].理论科学,2009(8):28.

[7]张小平.有效发展核心力量的静力性练习[J].田径,2012(8):52.

G886.9

A

2095-2813(2015)11(b)-005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2.051

万业康(1989,3—),男,汉,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康军(1958—),男,汉,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静力柔韧性跆拳道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一)
某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与设计
跆拳道奶奶
基于有限元仿真电机轴的静力及疲劳分析
每个人都需要柔韧性练习
超薄玻璃柔韧性表征和断裂因素分析
带孔悬臂梁静力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嘻哈跆拳道
论柔韧对少年蹦床运动员的影响
静力性拉伸急性效应研究进展:作用、机制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