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挖掘素材,提升习作水平

2015-11-01暨瑞凤林海

教育界·上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挖掘素材阅读

暨瑞凤 林海

【摘 要】由于诸多原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业成绩欠佳,特别是习作方面,主要体现在不善于挖掘素材和如何表达两个方面。本文就引导随迁子女挖掘素材方面进行有益的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挖掘    素材    生活    阅读

笔者执教的学校是政府指定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随迁子女占全校学生数的90%左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普遍存在学业困难的问题,而习作方面更是重灾区。因此,要想提高随迁子女的学业成绩,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就必须直面他们习作困难的问题。基于此认识,我们开展了“随迁子女习作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造成随迁子女习作困难最大的问题是没内容可写,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此,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链接生活,挖掘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就要求我们把“为文求真”作为指导写作的原则。为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与随迁子女共同走进他们的世界,引导他们找准写作点,开启尘封的积淀,多渠道地挖掘习作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让随迁子女有话想说、有事可写,从而“乐写”“善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随迁子女习作困难的问题。

(一)课堂写真

课堂是随迁子女学习的主要场所,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老师,都是很好的习作素材。特别是课堂发生的偶发事件,往往会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如果我们及时抓住契机,激活习作思维,有利于孩子尽快排除杂念,进入状态,产生“创作”冲动,写出的习作有内容且饱含真情。

如一天上午第一节课,我发现斐志杰同学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看那样叫醒他也没意义,于是我没打扰他的美梦。第二节还是我的课,没想到他居然还在睡!我想把他叫醒听课,于是走过去轻轻拉他的耳朵。没想到他居然把我的手推开,说:“不要弄我,我要睡觉。别来烦我……”我一怒之下,厉声让他站起来。可绝的是他又站着睡了。望着看热闹的同学们,无奈之余,我突然想到这是一个绝好的写作契机。于是我让学生先说一说今日的斐志杰,谈一谈裴志杰的家庭情况,再聊一聊自己的感受体会,最后让学生以“昏睡的斐志杰”为主题,选择一个角度,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感受写下来。于是学生写下这样的片断:“……忽然,暨老师的目光盯在斐志杰的座位上一动不动,大家的目光都随之转向他。咦?他怎么睡着了?天!居然发出鼾声!全班死寂般地沉静下来。这下有好戏看了,准备挨批斗吧!可他居然一点感觉也没有!那鼾声一声一声地均匀起伏,直接挑战我们暨老的耐性。只见暨老神色严厉地盯着斐志杰,脸阴沉沉的,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课堂上类似这样的偶发事件举不胜举,只要我们善于引导随迁子女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无米下炊”的问题自然能迎刃而解。

(二)活动写真

每个学校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但会给学生带来收获与感受,而且能使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因而活动是随迁子女极好的写作素材。同时,校园活动的习作指导具有三个特性:现场性、互动性、时效性,是进行习作现场指导的极好途径。活动中的场面描写最具操作性:点面结合的布局谋篇,远近内外的观察顺序,以及刻画描摹、观察想象的表达方式等,都是提升习作能力的好方法。因此,我们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努力使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与习作训练同步,充分用好活动,引导随迁子女创造性地描述世界、抒写自我。

如在班队课上进行“桌上拔河”比赛。在比赛前,我就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活动结束后,让孩子们说说活动中最精彩的画面。这样,有了活动的体验,学生的感悟就特别深,激发了随迁子女表达的欲望。经过指导,随迁子女描写得就很生动:“弱女子对战大胖子,究竟谁输谁赢?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只听裁判员暨老师一声令下,他们俩便使出吃奶的力气往自己的方向拔。可我们的女将吴雨勋几乎以秒杀的速度,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把尺子拔了过来,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顿时,全班的女生们爆发出胜利的叫喊声‘吴雨勋‘吴雨勋……而男生们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无法接受重量级的过烨怎么输给吴雨勋了?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个个嘴巴张得大大的……”

(三)家庭写真

生活处处皆文章。而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家庭中有幸与不幸;有盆盆罐罐,磕磕碰碰;有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有希冀,有失望。孩子对父母的情感,有仰慕、敬佩、尊重;有讨厌乃至憎恨……这其中家庭生活的喜乐哀愁都是习作的好素材。一句话,随迁子女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消除随迁子女的思想顾虑,对他们加以鼓励、抚慰、支持,要对他们说,家丑也可扬一扬,短也可揭一揭,暗面也可曝曝光,使随迁子女敢讲真话,敢写真事,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如一随迁子女写地《难忘的一件事》:“……当爸爸告诉我他和妈妈离婚了,以后就我和他生活的时候,我完全惊呆了,眼泪像关不住闸的水龙头一样哗啦啦地往外涌,怎么也止不住,那么爱我的妈妈真的不管我?不要我了么……我,我怎么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二、链接阅读,挖掘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告诉我们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引导鼓励随迁子女走进书籍,在丰富多彩的阅读生活中攫取有用的素材,提高语文素养,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随迁子女在广阔的阅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积累素材,提高习作能力。

(一)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中的范文,都是经过文学家和语言学家精心挑选的优秀作品,从语言到内容都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所以,有效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适时引导进行小练笔,可以更快地提高随迁子女的语文素养。如教六年级的《山中访友》,在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与自然的亲密无间时,可根据校园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引导学生以《校园访友》为题进行仿写:让他们利用课间的时间观察校园,然后把自己想象成校园中的一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二)挖掘课外资源

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来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我们结合学校校本教研——经典阅读,即以班级为单位到学校图书馆领取课外阅读书籍,每天下午课前十分钟时间为阅读时间,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师生共同研经典、话经典,并指导做好阅读笔记,高年级侧重写读后感。同时,各年段和德育处适时开展读书活动,如“同读一本书PK赛” “好书推荐会”等等。这样,阅读经典的时间和质量得到保证,随迁子女的语文素养与习作能力也逐步提升。

总之,多彩的生活是习作的活水源头,只有多渠道地引导随迁子女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徜徉,在广阔的阅读空间里获取独特感受,积累丰富而翔實的材料,才能为随迁子女提升习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2011.

[2] 熊素华.生活是源泉,写作是溪水.江西教师网,2013.

[3] 郑玲芝.享受课外阅读 [J].读与写·上旬刊,2014(12).

猜你喜欢

挖掘素材阅读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