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指标分析

2015-11-01齐夏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9期
关键词:酚酸高压氧丹参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指标分析

齐夏

(天津市南开区王顶堤医院,天津300000)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高压氧治疗。结果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降低幅度均较高于对照组(P<0.05),TNF-α和IL-6降低幅度均较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而Barthel评分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改善,个人生活能力有一定的提高(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异常改变及明显毒副反应。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的,安全的,可明显降低病残率,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

急性脑梗死丹参多酚酸盐高压氧

脑梗死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供氧障碍所导致的一种常见的脑部血液循环疾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因病机复杂,发病急骤的特点,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和致残率升高的趋势。在脑梗死急性期,脑动脉血流中断、组织低灌注、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致使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导致神经功能的不可逆损伤,因此急性期治疗是减轻脑梗死致残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同时对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1]。有研究表明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脑梗死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2],本研究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诊断标准[3]。2)患者发病时间在6~72 h。3)经过头颅MRI或者CT证实有梗死病灶,并排除脑出血的患者。4)年龄在40~80岁。排除标准:有明显心、肺、肝、肾衰竭患者,有全身感染或恶性疾病患者,有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患者,以及脑出血、其他颅内疾病等。

1.2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2月本院脑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0例,男性46例,女性44例;年龄39~76岁,平均(51.36±8.30)岁。对照组90例,男性42例,女性48例;年龄38~77岁,平均(61.77± 7.2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根据其病情,选择性采用以下治疗原则,包括脱水降颅内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清除自由基、控制血压、血糖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200 mg丹参多酚酸盐加入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周;同时患者入院第2天开始接受高压氧治疗,大型空气压缩舱升压至0.2×106kPa,面罩吸氧法,稳压吸氧60 min,连用2周。

1.4疗效评定1)采用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进行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2)采用ELISA法检测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3)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评估[4]神经功能恢复和个人生活能力恢复情况。4)结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值的减低率以及病残程度分级进行疗效评定。基本痊愈:评分值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评分减少18%~45%。无效:评分减少或增加<18%。恶化:评分增加>18%。同时检测不良反应。5)安全性指标检测:选用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转氨酶)、肾功能(尿素氮、肌酐)等实验室检查。

1.5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实验数据经正态性、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条件后,组内样本均数检验使用配对样本检验,组间样本均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近似t检验;计数资料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1。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均降低(P<0.05)。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降低幅度均较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比较见表2。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和IL-6均降低(P<0.05),观察组TNF-α和IL-6降低幅度均较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时间全血低切黏度(mPa·s)全血高切黏度(mPa·s)血浆黏度(mPa·s)红细胞压积(%)观察组治疗前(n=90)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14.1±1.27.5±0.82.1±0.451.1±3.0 9.1±1.6*△4.4±0.5*△1.2±0.3*△44.1±2.0*△13.8±1.37.6±0.72.0±0.449.9±3.1(n=90)治疗后11.4±1.2*6.2±0.4*1.7±0.3*47.8±1.7*

表2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指标TNF-α、IL-6比较(pg/mL,±s)

表2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指标TNF-α、IL-6比较(pg/mL,±s)

组别时间TNF-αIL-6观察组治疗前16.48±2.5028.98±7.60(n=90)治疗后10.30±2.18*△16.10±8.03*△对照组治疗前16.51±3.0029.11±6.98(n=90)治疗后12.98±2.60*23.17±10.05*

2.3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NIHSS和Barthel评分比较见表3。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降低,Barthel评分均提高(P<0.05),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改善,个人生活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和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

表3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分,±s)

组别时间NIHSSBarthel治疗组治疗前11.5±2.134.9±18.1(n=90)治疗后3.4±1.7*△58.4±17.4*△对照组治疗前11.7±2.635.1±19.0(n=90)治疗后5.1±1.4*45.2±14.1*

2.4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P<0.05)。

表4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5安全性指标检测所有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血、尿、粪常规均未见异常、心电图未见明显变化、肝功能(转氨酶)、肾功能(尿素氮、肌酐)等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观察组出现不良事件1例,因外感风寒致发热、咳嗽,经判定与药物无关;对照组出现转氨酶增高者2例,原因不明。

3 讨论

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约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70%,患者血液黏滞性明显高于正常人,致使血流速度变慢,血流量相应减少,形成血栓,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我国脑梗死患者以颅内中等动脉的硬化和闭塞占多数[5]。中医学中卒中、中风、类中风、偏枯等疾病与之相匹配。中医学认为中风以血液运行不畅,瘀阻脉络为主要病因,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临床常用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或者中成药进行治疗,以达到消除瘀滞,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的效果。对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促血管再通,主要是溶栓,但溶栓疗法受时间窗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神经保护治疗,临床仍处于进一步研究中[6]。

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增高,且TNF-α与脑梗死面积大小密切相关。IL-6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脑梗死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能机制是:直接刺激白细胞介素等其他炎症细胞因子生成,发挥促炎作用;其次是通过细胞毒作用,以及激活靶细胞释放溶酶体酶等,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氧自由基的产生、诱导脂类及糖类代谢异常、脂质过氧化加重脑损伤[7-8]。

研究表明,早期高压氧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能量代谢,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9]。高压氧能显著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张力和血氧弥散率,克服脑梗死时毛细血管间距增加而发生的供氧障碍,促进脑内血管侧枝循环的建立,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恢复“缺血半暗带”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恢复与再生,减少脑组织再灌注损伤[10];可使使脑干部位和网状系统血流量增加,促进脑电活动,促使患者意识早期恢复[11]。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以丹参乙酸镁为主要成分的丹参多酚酸盐类化合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丹参多酚酸盐具有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等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情况,增加血流量,降低黏稠度,并起到消融血栓、扩张血管的作用,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缓解症状。该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可能在于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可显著提高患者血清及脑组织中GSH和SOD等酶水平,有效保护脑组织[12]。

本实验采取两种药联合使用,旨在以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促进神经功能的进一步康复。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降低幅度均较高于对照组,TNF-α和IL-6降低幅度均较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Barthel评分有不同程度提高,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改善,个人生活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观察组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显著,表明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更好。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异常改变及明显毒副反应。故可认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的,安全的,可明显降低病残率,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Mattioli L,Perfumi M.Effects of a Rhodiola rosea L.extract on acquisition and expression of morphine tolerance and dependence in mice[J].J Psychopharmacol,2011,25(3):411-420.

[2]郝绍江,安慧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9):1076-1077.

[3]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0-380.

[4]孟家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6]Tero Y,Ohta H,Oda A,et al.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3 alpha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inflammatory cascade in rat focalcerebralischemia[J].NeurosciRes,2009,64(1):75-82.

[7]郁超,陈彤,张克霞.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3,28(2):152-153.

[8]陈芳梅,尹琦.血清IL-6、IL-8、TNF-α表达与急性脑梗死损伤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8):3509-3511.

[9]俞宁,李通,陈琼珍,等.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能量代谢及疗效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1):48-50.

[10]吕云利,刘吉耀,姚向荣,等.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627-3628.

[11]闫俊杰,韩珂,姚永华.短暂性脑缺血发展至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2):343.

[12]张辉,张杨,杨蓉,等.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影响的相关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5):598-601.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4-745X(2015)09-1614-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9.038

2014-10-10)

猜你喜欢

酚酸高压氧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基于调节解离状态的丹参酚酸纳滤分离机制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