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医两护”定位协作联合心肺复苏机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2015-11-01彭小玲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年资心肺插管

彭小玲 郑 聪

“一医两护”定位协作联合心肺复苏机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彭小玲郑聪

目的 探讨“一医两护”定位协作联合心肺复苏机复苏模式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传统抢救模式进行心肺复苏患者89例和应用“一医两护”定位协作联合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患者9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和实施心肺复苏﹑除颤﹑气管插管及静脉输液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对两组方案的接纳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完成静脉输液时间﹑实施除颤时间及气管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复苏方案的接纳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一医两护”定位协作联合心肺复苏机复苏较传统复苏模式能提高患者的复苏成功率,缩短抢救措施的实施时间,更易为医护人员所接纳和实施,是一种较好的心肺复苏模式。

一医两护 定位协作 心肺复苏机 心肺复苏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最危急的征象,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骤停的关键,而熟练、合理的团队配合是抢救措施能否快速、有效实施的关键,更是CPR成功的直接因素,对提高复苏成功率、复苏存活率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传统CPR模式易受操作熟练程度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使标准CPR的有效性受到影响[1]。作者于临床抢救工作中应用“一医两护”定位协作联合心肺复苏,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急诊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89例为对照组,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心跳呼吸骤停患者94例为观察组。纳入标准: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后<4min进行抢救的患者。排除标准:脏器功能衰竭、脑死亡、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及新生儿。对照组男59例,女30例;年龄24~88岁,平均(55.42±15.44)岁。疾病类型:心源性38例、脑血管病30例、药物中毒8例、一氧化碳中毒5例、过敏性休克3例、溺水3例、电击伤2例。观察组男60例,女34例;年龄20~91岁,平均(54.42±15.60)岁。疾病类型:心源性41例、脑血管病32例、药物中毒5例、一氧化碳中毒4例、过敏性休克4例、溺水5例、电击伤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传统抢救模式进行心肺复苏,观察组应用“一医两护”定位协作联合心肺复苏机复苏模式进行心肺复苏。(1)定位放置抢救仪器设备:在抢救室设立心肺复苏区,充分利用干湿区分离的桥架式吊塔,将抢救仪器设备定位放置:主桥体配置电源装置、中心供氧、吸引装置,干区吊塔配置多功能监护仪、气管插管盘位于吊塔的右侧;湿区吊塔放置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位于吊塔的左侧;心肺复苏机、多功能除颤仪置于抢救床的右侧;多功能急救车(配有急救药品、简易呼吸器、护理文书等)放在抢救床的左侧。(2)规范抢救流程:各班成立心肺复苏抢救小组,抢救组长为值班主治医生,组员为一名高年资护士及一名低年资护士,各自站位、职责明确。心跳骤停患者安置在心肺复苏区,高年资护士位于患者右侧,判断、呼救的同时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配合医生固定心肺复苏机,心电监测,准备除颤用物,遵医嘱调节除颤模式及能量进行一次或多次除颤,铺气管插管盘于患者头右侧,配合医生气管插管(摆体位、吸痰、置牙垫、固定),整理抢救用物,负责呼吸道管理及心脏复苏;低年资护士位于患者左侧,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及面罩,给予人工辅助通气,准备呼吸机并调节基本参数,接面罩予呼吸机无创通气,准备静脉穿刺用物,用大号留置针在颈外静脉或肘正中静脉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注射复苏用药,留取检验标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做好各项文书记录,负责药物复苏;抢救组长位于患者头位,调节并安装心肺复苏机,接替人工辅助通气的同时分析心电图,下达除颤及用药医嘱,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进行有创辅助通气,评估病情及复苏效果,调整抢救用药及措施,负责抢救指挥。(3)规范培训考核:应用“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急救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的国际流行模式[2],对急诊科30多名医护人员进行为期2个月集中培训,模拟演练,并依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制定的操作考核标准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进入心肺复苏抢救小组。(4)联合心肺复苏机定位抢救:本院使用1007CCV型萨勃心肺复苏机是一种全自动、同步胸外心脏按压,可调节心脏按压频率、幅度的复苏机[3],其主要特点为安装迅速。1007CCV型萨勃机能在几秒钟安装成功[4],使机器准备阶段的人工胸外按压平稳过渡到萨勃机自动按压。对心肺复苏技术实现标准化[4],保证按压质量,从而保证疗效。消除医护人员的疲劳[4]。完全气动、电绝缘,使萨勃机能与监测及除颤设备同时安全地使用[4]。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实施CPR时间、完成除颤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静脉输液时间以及复苏成功率;并应用Likert量表5级记分法,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不确定、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依次序赋值5分至1分,统计医护人员对两组方案接纳度最终平均得分,满意及非常满意为有效分值。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复苏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复苏效果比较[min,(x±s)]

2.2操作人员接纳度比较 见表2。

表2 操作人员接纳度比较[n(%)]

3 讨论

3.1定位协作能提高CPR时效性 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科最危急的征象,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s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4min将发生不可逆的脑死亡,及时有效的CPR是挽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唯一途径[5]。任何急救措施、技术的实施均对时效性有严格要求,虽有报道认为延长院内CPR时间可提高存活率,但陈薇等[6]研究表明对患者实施快速、正确、有序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提高CPR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3.2定位协作能提高团队协调性及复苏成功率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推荐以团队协作进行心肺复苏[7],本院于2013年实施的“一医两护”定位协作联合心肺复苏机的CPR方案,首先从空间上,设立心肺复苏区,抢救仪器定位放置,多功能急救车能对急救药品、物品、文书进行集中管理,减少来回奔跑取物浪费的时间;其次心肺复苏抢救小组定职责、定站位、定流程,使分工更加明确,定位更为清晰,团队配合更为协调,从而提高急救效率和复苏成功率。

3.3联合心肺复苏机能保证按压质量提高复苏成功率 《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更重点突出持续、不间断有力的胸外按压,尽量减少有效的胸外按压中断,直至恢复自主循环或终止心肺复苏[7]。实施传统抢救模式时,由于人工CPR操作者容易疲劳,需要2名以上操作者合作,不可避免地会中断按压,降低复苏效果,且易受操作熟练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使标准CPR的效果受到影响。

3.4规范化流程接纳度高利于训练考核标准化 本资料结果显示,“一医两护”定位协作模式与心肺复苏机的联合复苏方案更易为医护人员所接纳和实施,同时新方案新老搭配,使低年资护士在与高年资护士的配合中得到锻炼,提高整体急救水平、培养团队精神。

1 Xudong Hu,Andrew Ramadeen,Gabriel Laurent,et al.The effects of an automatic, low pressure and constant flow ventilation device versus manual ventilation during cardiovascular resuscitation in a porcine model of cardiac arrest.Resuscitation, 2013, Vol.84 (8):1150~1155.

2 施楚君.陈葵.许杰州,等.医学模拟技术在临床急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8):10l~103.

3 黄琼.萨勃心肺复苏机对心肺复苏效果观察.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40~42.

4 Abeua B s,Alvarado J P,Myklebust H,et al.Quality 0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during 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JAMA,2005, 293(3): 305~310.

5 Chalkias A, Koutsovasilis A, Mystrioti D, et al. Out-come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fforts in a Greek tertiary hospital.Acute Cardic Care, 2013,5(3):1~4.

6 陈薇,高贤珠,应莉敏,等.护士三人定位法在心肺复苏抢救配合中的应用.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102~103.

7 Field JM,Hazinski M F,Sayre MR,et al.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Science .Circulation,2010,122(18 Suppl): S640~S933.

330002 江西 南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4医院急诊科

猜你喜欢

年资心肺插管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综合带教模式对骨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带教的效果分析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心肺血管病杂志》
公立医院PF医师费的年资积分模型设计
2019年资管行业十大猜想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