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经贸类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探究
2015-10-31杨丽英韦荷琳朱少英
杨丽英,韦荷琳,朱少英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既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同时还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得高校的实践实训教学由传统的辅助性转变为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与此同时,教育部倡导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方式,也促使各高等学校都在进一步思考与寻求符合本校发展的实训教学模式,完善实训教学体系,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因此,本文以广西五所地方性综合高校为例,对应用型经贸类专业实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一、应用型经贸类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地方性综合性高校中,一般都开设有经贸类专业。与工科的实训教学略有不同,经贸类专业在实训教学中更需要灵活应变,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实训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开展实践活动的条件和场所,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适应社会人才需求。不少院校已着手投入资金来购买实训教学软件和硬件建设校内实训室,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然而,从总体来看,目前高校开展建设的实训教学对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具有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第一,实验室数量和规模尚不能完全适应实训教学需要。通过广西区内五所综合性本科院校的网站整理归纳出其在实践教学中建设的实验室数量及实训平台软件如表1所示。从各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可以看出,各高校的实训教学条件已具备一定数量的实验室,可以满足一些课程的实训教学要求,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有一定保障。但由于各高校不断扩招,在校生数量急剧增长。然而受到经费的制约,实践教学建设投入与学校基础建设投入差距巨大,就造成了在校生人均实训教学数量的不足。
第二,实训课程的开设缺乏系统性与认证性。现有的实训课程的设置和实训内容要求不能涵盖本专业所需的技能,同时,像经贸类专业学科和开课内容具有交叉性,加上各专业教师又没有很好地进行交流,以至于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内容重复讲、重复练,使学生感到乏味。此外,有些内容在有限的实训课内也无法使学生有足够时间来实践。同时,有些高校在设置实训课程时,通常是参照某些高校和学校自身实训教学条件来开设的,没有很好地了解掌握当前社会、企业的需求,没有进行社会人才需求调研论证,由教研室主任或教研室闭门商量就设置实训课程或实训项目,缺乏系统性和需求认证实用性。
第三,缺少实训教学的师资队伍。高校教师队伍普遍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相应的企业工作岗位的经历和经验,对实验实训教学明显存在不足及不能胜任的现象,仅能设置简单的实训任务或实训操作指南的教学要求做简单的实训。此外,由于各高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估还主要依据教师的学术理论水平,使得教师重视发展学术水平而忽视实践技能的提升,从而导致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距离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的目标甚远。
二、构建合理的实训教学课程体系
实训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须将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个性及创新意识培养,在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上,应根据不同学习阶段采用阶段式、模块化实训教学,根据专业类型,设置专业基础实训课、专业综合实训课等,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
(一)探索合理的实训教学计划
1.采取阶段式、模块化、分方向的实训教学模式。经贸类专业实训教学实施模式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训教学计划中,可以把实训环节分为专业基础实训课、专业综合实训课和专业拓展实训课三大类。其中,专业基础实训课是经贸类学生必须掌握的实践操作课程,这部分教学计划由教务处统一安排,通过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实验教学,进行本部分内容的实训技能训练,可设在大一、大二阶段。专业综合实训课主要是针对本专业学生设置的实训课,该课程群实训可采取模块化方式设置实训教学内容,采取独立教学组织模式,教学安排在大二、大三阶段;而专业调研、专业综合项目实训、学年论文等由各专业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定位设置,使学生在获得经贸类专业基础系统训练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学年论文训练可以为毕业论文(设计)奠定基础。专业拓展实训课程的设置可依据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报告,面向学生就业方向设置相关实训课程群,这部分实训教学课程可由本专业教研室根据人才需求报告对高年级(大三、大四)做出相应调整,以独立实验课或由就业方向形成的研究创新型实践教学形式完成。通过本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就业时获得经贸类专业某个方向的系统化专业训练而具备解决专业领域类问题的专业能力。因此,该实训教学模式体现了“宽基础、重个性、高就业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2.开设实训课程与考证相结合。2014年6月和8月,国务院分两批取消58项中央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包括房地产经纪人职业资格许可等。然而在各类招聘中,用人单位还是喜欢拥有本专业相关资格证的应聘人员,尤其是从事某些较为特殊职业的资格证。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应突出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操作环节,重视课内实训的学时安排,增设专业实训课程群,通过模拟企业情境或工作任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相结合。此外,可以通过购置仿真教学软件或者校企合作方式引进企业使用软件作为开展课内实训,真实地将企业工作情境和所需技能呈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知识从理论到实践能力的转化,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建设校内开放性实验室新教学模式
目前很多高校的实验室都由专门实验员进行管理,实验室教学也有相对固定的课程及实验老师进行教学,多数实验实训课都是围绕理论课程开展的,多属于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在相对固定的有限课内时间按照老师设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训,缺乏在实训中应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独立思考。将校内实验室设置为开放式的,使学生可以自主对所进行实验进行管控,在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完成本专业基本实训教学下,可根据自身兴趣情况选择实验实训内容及预定实验时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及进行创新实验。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先挑选培养少数几个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在今后开放实验中起到督导作用,同时也是榜样,“以生促生”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实施开放性实验室新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解决在固定时间安排实训教学有限课时的难题,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实训动手时间,学生不再受专业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申报实验项目,自由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时间进行实验,可以在对问题有了深刻了解和认识后再进行实验。
(三)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提升学生工作实践能力
高年级学生经过在校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掌握本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还不能较好地将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到解决工作实际问题中。通过校企的联合培养,一方面由学校先行系统教授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必须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再根据企业对岗位工作能力的需求,增加相应的实践环节训练,以满足合作企业用人需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首先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校企联合培养应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特点做出相应的修改,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和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多听取来自企业方的声音,通过工作岗位群能力需求特点设置实训课程;其次,在校内的实训教学中也可以多引进合作企业真实使用的软件或平台进行实训教学,提前使学生进入岗位工作情景中,真实感受实际工作;最后,利用每学期短暂见习时间和实习期到企业实习基地进行岗位群实践训练环节,通过参观学习和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
(四)搭建横向科研平台,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能力
专业教师是实训教学主体,也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应用动手能力的导师。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根据学生实训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创新性指导并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开展实验。所以,为了使专业教师具有这些前提能力,就必须跟企业建立或搭建横向的科研平台,让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提高自己科研能力,将科研与企业实际需求将结合,把科研成果孵化到企业实际生产中,创造新的价值,使自身具备“双师”能力。在实训教学中,利用产学研平台进行现场教学和提供专业实习,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结 语
实训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更是理论教学的升华,是理论知识转化实践能力的基石。实训教学也不是单纯依靠几个简单的实训项目就可以完成的,它是由多个教学环节组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系统地设置相关实训课程基础上,才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而转为能力。实训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各高校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地方经济,加强校内和校外的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探寻符合发展的实训教学新模式,科学合理设置实训教学体系,提高实训教学师资队伍的职业能力来培养应用型经贸类专业学生。
[1]申韬,黎畅.地方性综合院校金融学教学实验实训改革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5).
[2]徐晟.金融实验实训教学改革探索[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3,(4).
[3]刘波.高职实验实训教学探索[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2,(2).
[4]谭镜星,周劲松,肖智清,彭跃湘,文益民.基于人才培养T型模式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0).
[5]朱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地方综合性院校发展战略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5,(8).
[6]马欣,章方炜.财经类院校实训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6).
[7]徐佳佳.地方综合性大学实践教学管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3.